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目前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由于政府引导不当、体制障碍和政策滞后引起的.因此,迫切需要各地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特征.应对城镇化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变革,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一项重任.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的挑战,剖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处的困境,并就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提出相应路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城镇化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而农村是近年启动内需的重要市场.采用9 个城乡经济社会统筹的基本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反映城乡统筹水平的综合指标,再利用VAR 模型研究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分析表明: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均是农村居民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城乡统筹和农村居民消费也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城乡统筹和城镇化的正向冲击均会对农村消费产生正的影响,且两者对农村消费变化的贡献率超过50%.应以城乡统筹、城镇化开启和促进农村内需市场发展,并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以农村居民消费推进内生性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制度阻碍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我们应创制一系列新的制度体系,有力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撤除人口流动的藩篱,改革户籍制度,实现人口自由迁居;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进行城市劳动人事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建立统一的,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调整城市发展战略,走二元城镇化发展战略,全方位推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小城镇对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考虑自身的现代化,更要将其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大框架中来思考,来谋划。围绕促进农村现代化,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勇于创新。健康发展小城镇,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城镇建设是我市山区实现农村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贯彻落实省委城市化会议精神,正确对待承德城镇经济发展现状,克服思想障碍,明确发展目标,走承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作,努力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稳步推进了广大农村的经济结构和各项改革,然而在整体推进的大环境下农村教育却呈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不仅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农村教育问题迫在眉睫,我国必须针对农村教育的艰难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扶持,使得农村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镇化实现路径的分歧和争论一直贯穿于我国实际改革的过程中,以城市圈、大都市区等为区域核心的强力带动,以及针对小城镇尤其是农村的就地城镇化,都在交替实践.当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根据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贵州省省情提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城镇化推进的实现路径,具有其科学内涵.基于对城镇化推进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内涵与联系,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环境的论述与分析,提出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城镇化推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国家级贫困县是扶贫攻坚的主阵地,探索其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化诱发因子之间的关系和机制,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是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问题;以滇西南集贫县域为例,在分析县域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从人口、经济和生活方式三个方面构建滇西南集贫县域城镇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展开城镇化推进动力的主成分分析;最后,提出优化三产产业结构、培育引进技术人才、推进县镇村城镇化和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发展路径及策略,以期对滇西南贫困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和推进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