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挖掘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知识系统和知识管理的分析,澄清了“历史”经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也阐述了怎样从企业的员工中挖掘经验知识。  相似文献   

2.
国外思想库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经川 《科研管理》2004,25(6):23-27,12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即集中在企业知识管理和建立知识型企业的问题上。其实,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以前,知识管理活动和知识型组织就早已出现。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的思想库,就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组织。本文从知识过程管理、知识成果管理、知识者管理和知识资源环境管理四个角度对国外著名思想库的知识管理活动作了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宋国栋  李亚君  杨绍志 《现代情报》2005,25(9):193-194,197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企业在知识管理中面对的问题,指出了企业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领导者应重视知识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企业要积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培养知识管理人才等。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链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75,自引:4,他引:71  
本文对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知识型企业应围绕知识链进行知识管理,阐述了知识链这个概念的含义和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对三种管理模式“人本主义”-“知本主义”-“资本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和原则以及知识管理中的风险回避。  相似文献   

5.
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运作模式日益呈现知识化趋向,而企业在运用和创新知识时,必须重视其内部条件的改善。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将企业的组织沟通与激励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组织沟通与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作的栽体——组织结构,以及知识运作的机制,即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知名企业的经验,从知识管理的“软环境”与“硬环境”两方面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有效地开展知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企业知识管理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五大障碍入手,论证了国内企业在知识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得出知识管理起步阶段的核心问题是“正确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模式”。本文首先从与企业知识管理高度相关的顾客、产品差异程度、企业知识构成和产品生命周期四个因素分析,提出了CDKL分析模型,以帮助国内企业做出知识管理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平等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知识管理受到高度地重视。在知识管理中,摆在企业(组织)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激励和发挥它的员工创造知识的积极性。为此,本文首次提出平等管理。我们认为,平等管理是知识管理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企业知识管理新热点:知识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课题.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大背景下对知识网络的起源、概念、内涵、特征进行梳理回顾,为我国企业进行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KM中的双线知识集成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知识管理研究对知识集成不够重视、研究远未成熟的现实,首先对知识集成的概念、意义与分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进而提出了知识集成的方法框架,并分别探讨了“面向应用层次”和“面向对象层次”的知识集成策略与方案,以指导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浅谈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姚翔 《情报杂志》2001,20(6):18-20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异同,介绍了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技巧方法,并指出知识管理将使“以人为本”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基于BSC的企业整合型战略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思考企业战略本质出发重构了战略风险的结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而提出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风险衡量机制。参照控制杠杆理论,本文认为企业需要综合运用诊断控制系统、互动控制系统、边界系统、信念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来全面调控战略风险。由此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对战略实施更具指导作用的企业整合型战略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In a liberal democracy,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agendas and formation of policy involves deliberation: serious consideration of political issues. Modern-da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dependent on widespread deliberation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hich also offer the potential to revitalize and transform citizen engagement in democracy.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Web 2.0 systems enable these discourses to some extent,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commission and manage specialized delibera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systems designed to support participative discourse) intended to promote citizen engagement. The most common examples of these are political discussion forums. Although usually considered trivial adaptations of well-known technologies, these types of deliberative systems are often unsuccessful, and present a distinct set of design and management challeng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issues involved in establishing political deliberation systems under four headings: stakeholder engagement, Web platform design, service management, political process reshaping, and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We review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present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the Norwegian Demokratitorget (Democracy Square). We define key issues in each of the four areas, which need to be understood to design and manage a successful net-based deliberation forum.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intellectual capital (IC)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literature on country-level IC is not quite enough, and more advance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assistance to policy makers in the knowledge era. There ar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easuring and managing intangibles, which opens research opportunities and offers new tools to manage IC.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identify, select, and classify models to evaluate and manage intangibles at the country level. The model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They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using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s can be group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origin and structure.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models, the reports tend to converge, because of which the decision about which model to choose can be based on pragmatic issues, such as availability of data, previous knowledge, and complexity of reports.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知识密集型行业中创业者面临制度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本文认为中国制度环境的高度动态和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同时,通过对杭州地区三家软件企业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医学科学中系统复杂性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科学和医学研究中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新的概念和方法。生 物信息学己经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基于非线性关系的许多模型和算 法也显示出在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有关复杂性的概念和工具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病理过程和临床实践的综合研究中,如癌症、高血压病、代谢综合症等复杂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师晓青  尉江星 《现代情报》2014,34(3):131-134,138
随着高校科研评审、岗位评聘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校图书馆查收查引和科技查新业务也随之大幅增加,面对面的手工操作式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校内外用户需求,在线委托式跨库检索服务应运而生。笔者对基于JSP技术的在线委托式查收、查引、查新服务整合研究,目的是提高查收、查引、查新服务效率,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张红宇  高阳 《科研管理》2011,32(5):120-128
研究再制造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调度问题,对于有效管理再制造生产活动,推动再制造业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近期国内外再制造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研究进展,从不确定性因素及降低其对生产计划与调度影响的方法、生产计划建模和求解方法、生产调度策略和方法、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集成框架和工具,以及再制造生产实践案例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与再制造生产计划与调度密切相关的拆卸计划、提前期和产能计划等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O-U模型的天气衍生品定价研究——以气温期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  夏敏  梁力铭 《预测》2012,31(2):18-22,37
天气衍生品(Weather Derivatives)作为一项国外金融创新产品,为天气风险管理和转移提供了新途径,其中产品定价是该领域研究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O-U模型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分析了上海1951~2010年气温的动态变化,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检验了模型预测精确度。研究结果表明:O-U模型与时间序列建模相结合方法能够提高气温变动预测精确度,进而借助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可以完成对天气期权产品的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关于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大部分研究把重点放在贫困的识别和贫困程度测定的方法层面,偏重于经济发展,对生态和谐、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对政府组织的反贫困政策和措施关注较多,对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不够。有必要设计一套能够综合地、完整地体现新时期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制度诸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HP—FCE组合评价模型,以国家级贫困村为样本,对综合扶贫的整体绩效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用数据说明综合扶贫的显著成效。在大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方式,不断提高综合扶贫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We argue that future database systems must provide autonomy for individuals for the privacy of data they manage. We propose a design for such a system, identify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and suggest some approaches to these. We enunciate the reasons for inform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systems, which include legal,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ical issues. Our main goal is to achieve a widely-accepted realistic and practical solution in order to ensure privacy for individuals in our future world, yet without hindering business and secu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