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主持人挑战未来荧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4月19日,英国一家网络公司首次推出了全世界第一个虚拟的电视女主持人阿娜诺娃(ANANOVA)。同年5月30日我国第一个网上虚拟主持人亮相。有识之土认为,虚拟主持人的推出,是顺应科技发展、社会需求和争占新的传播空间的需要。其出现不仅是对报纸、广播甚至网络等媒介的冲击,虚拟主持人也对真实世界中的主持人形成了一种挑战和竞争。 这位新闻女郎是英国报业联会媒体公司经过九个月的“孕育”,将她正式推上网络的。阿娜诺娃的身价已达  相似文献   

2.
网络主持人的出现,对传统的节目主持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技术素质方面的新要求。一方面网络交流方式将节目的主控权重新分配,“无言”的受众将随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取而代之”的操控话语权,这就动摇了主持人的权威地位和主角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网民迅速而广泛的分化,交流以“一对一”或“一对多”“众对一”的方式出现,于是对没有相当功赢和权威性的主持人的影响会迅速衰减。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节目主持人应需而生。本文在分析网络节目主持人的出现的基础上,总结出他们的五个特征,并按照网络平台(网络介质)的不同将网络节目主持人分为四类。还分析了网络节目主持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周莹 《声屏世界》2010,(6):37-38
网络主持人区别于电视主持人的特点 去明星化。普通和草根是网络主持人区别于电视主持人的一大特点。网络上比较红火的几档节目,如搜狐网的《大鹏嘚吧嘚》和激动网《雷闻天下》的主持人走的都是平民化路线。这些主持人长相普通,不是“帅哥靓女”,没有让观众遥不可及的感觉。《大鹏嚅吧听导》主持人大鹏的打扮就像街头小伙,而《雷闻天下》主持人雷二公更是其貌不扬,穿上一身“雷锋装”,活像影视城里的群众演员。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催生出一种新的主持人类型——网络节目主持人。本文归纳了网络节目主持人的五个特征,并从网络平台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节目主持人的分类,探讨了网络节目主持人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的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节目主持人,如虚拟主持人,主流网站的视频节目主持人,与网站合作的传统媒体主持人等,具有互动性、个性化、草根化、虚拟与真实互补结合、快捷性等特点。作为新生事物,网络节目主持人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网络主持人泛娱乐化问题,队伍良莠不齐,缺乏专业素养等等。新媒体的发展对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节目主持人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加强专业素养和把关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红光 《新闻界》2013,(11):51-54
网络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媒体融合,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网络主持人。因为网络主持人的角色赋予不再单一,不再官方,不再自上而下的发布传递信息。这种角色赋予使主持人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专职主持人向业余主持人扩展,由官方主持人向民间主持人延伸。本文通过对传统主持人和网络主持人的角色对比,对网络主持人角色的赋予权进行概括,对网络主持人角色赋予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微博舆情新形态下,主持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游走延伸出了“意见领袖”这一全新的角色定位.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喉舌”,在面对社会公共舆论事件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行动空间.在微博舆情时代,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如何体察“微舆情”,反馈“微互动”,敏锐鉴别信息真伪,积极引导舆论走向,使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引导微博舆论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能力培养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9.
孙良 《声屏世界》2016,(9):28-30
主持人作为职业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的力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广大受众“最为熟悉的陌生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传播行为来引导社会舆论。本文在重点探讨主持人的舆论引导力及其产生机制时,对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主持人的舆论引导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嘉 《传媒》2018,(5):90-91
网络直播主持人是伴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可以说是播音主持人队伍的新成员.网络直播主持人队伍发展迅速,但其存在以美色、污言秽语吸引注意力的诸多不良现象,且其讨论话题的社会价值较小.改变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网络直播主持人的职业素养,规范其职业行为,并不断提高其主持话题的社会价值.本文重点分析网络直播主持人作为主持人的一种,其职业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探索如何改善网络直播主持人伦理失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吴超凡 《新闻传播》2023,(2):99-101
近几年,网络综艺节目的崛起,极大地丰富了综艺节目的市场和样态,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值得业界学习和研究的现象。不论是传统电视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还是这两年持续大热的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吐槽大会》等都开始有去主持人中心化的情况,一路发展升级到部分网络综艺节目直接不使用主持人,这仿佛是在释放行业新的预警信号,本文将以《脱口秀大会》第4季为例,浅析网络时代综艺节目“去主持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秦忱 《新闻知识》2002,(5):20-21
目前,电视节目主持人泛滥,“十个俊男靓女迎面来,其中八个做主持”,但是他们中成熟有个人魅力的却凤毛麟角,像崔永元那种亲切而具有幽默感的主持人更是稀少。一项权威调查显示,“节目主持人” 已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由北师大艺术系等单位进行的调查报告,有关于收看某电视节目原因的调查中,有“内容丰富”、“资讯有用性强”、“娱乐性强”、  相似文献   

13.
仲夏 《新闻天地》2006,(10):8-11
走过25年为纪念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开设25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启动的“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推选结果于2006年9月3日揭晓。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首次在电视荧屏上打出“主持人”字幕,被定为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创办日和节目主持人的诞生日。25年来,我国电视主持人节目蓬勃发展,节目主持人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电视节目的开创者和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优秀节目主持人。为表彰25年来为电视节目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主持人,中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启动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的推选活动。参加推选的主持人包括了近年曾经获得“金话筒奖”、“金鹰奖”以及中视协“最佳电视主持人奖”的优秀主持人。推选的标准是为电视主持人节目发展起到开创作用,引领发展潮流,以及为电视主持人事业发展做出长期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韩惠迪 《今传媒》2015,(4):44-46
在本次调查研究的“央视主持人口误”网络传播的样本中,至少51%的传播者身份不明.企业主办的网站是“央视主持人口误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传播的偏向清晰地表现为娱乐倾向.因此,在网络和自媒体上关于“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传播,是一种传媒消费主义文化景观,是“消费主持人”的文化现象.因此,网络上关于“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传播,既不是以媒体或其从业者为对象的舆论监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介批判.  相似文献   

15.
节目主持人,在传播知识,沟通信息引导舆论等社会职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在公众中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实际的节目持中,很多主持人更多地关注作为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然后才是人,可能是由于这种“忽略”导致了当前主持人素质堪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孔德轩 《视听界》2010,(2):113-113
互联网主持人的出现是网络人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使网络向更加人性化的互动世界迈进。网络主持人为网民节省大量的时间并提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传递给网民感兴趣的信息,成为网民遨游信息海洋的导游,让网络成为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媒体。网络主持人担当的是“信息向导”和“话题操盘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直播的准入门槛比较低,人人都有了拥有麦克风的机会,这大大提高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得我们迎来了网络直播时代,也使电视节目主持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面对网络直播的影响,如果主持人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那么,媒体行业将实现一个伟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孔令彬 《新闻窗》2007,(2):99-100
在某网站评选的“2006年网络明星”中,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黄健翔在列。黄本是央视体育频道的足球解说员,2006年11月16日,黄从央视辞职。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博客,相信黄将和其他从央视辞职的主持人一样,要么跳槽,要么过另一种平静的生活。但一切因为网络而改变,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黄健翔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再早一年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与黄健翔借助网络成名之前已有的名声不同,她崛起于市井之间,但同样借助于网络的力量而迅速走红。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的快速兴起和发展,为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新鲜事物",网络主持人就是随之而来的一种。这种依靠网络而生的特殊主持群体,因为其独特性而使主持工作变得不再单一和官方。以往主持人那种单向的传递发布消息的模式被推翻,使主持人的工作内容和方法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也把主持这项工作的范围延伸得更加广泛。这种"业余化"和"亲民化"的改变使得我们需要对网络主持人进行重新的看待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露 《视听界》2011,(3):108-109
“气场”一词近几年流行于网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用以形容有底气、有气质、影响力大的人。这种“气场”体现在综艺节目主持人(以下简称“主持人”)身上表现为出色的舞台驾驭能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主持人“气场”的修炼,绝不只是嘴上功夫,而是个人的业务素养、个性魅力、文化底蕴和现场控制能力四者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