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朝鲜族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工作,必须为朝鲜族学生继续深造和步入社会后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即朝汉)教学改革的状况,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总结,推进延吉市双语教学工作,本人在2014年度对"延吉市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改革状况"进行了调研。从中深刻地感悟到,延吉市双语教育改革历时10多年,尽管有过迷茫、困惑,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且今天我们依然努力着、前行着。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全球性人才竞争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成为摆在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吉林省永吉县朝鲜族第一中学依据朝鲜族学校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以语言教学为突破口,全面实施成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从2002年开始,在原有朝、汉两种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进行了朝、汉、日、英“四语并进式”双语教学改革实验,受到了社会的首肯和家长、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崔英锦  覃明 《教育评论》2012,(4):111-113
民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散居区朝鲜族中小学朝汉双语教材建设,双语师资,教学主体对课程的认知态度及课堂教学语言的选择取向等问题制约着朝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因此,应立足于散居区文化生态环境,理性分析这些制约因素,通过积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师生等多方力量参与课程建设,从教学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资源条件出发,积极开发和导入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双语课程,协调和保持各因子之间的生态均衡,真正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功能,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朝鲜族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接受汉-朝双语教育。受全球化的影响,朝鲜族的英语教育也随之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语言教育的必然环节。文章围绕朝鲜族学前双语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三语教育及语言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在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双语衔接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和发展;中学阶段朝鲜族学生的双语基本形成有效衔接。第三语言,即英语的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双语和三语教育中语言间协调发展、语言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系统的理论规划等因素对朝鲜族的双语和三语衔接都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认为,朝鲜族基础教育阶段语言衔接的问题主要源于教育机制发展相对缓慢和教育教学理论滞后,处理好语言之间的衔接问题对提高朝鲜族基础教育阶段双语乃至三语教育效果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看法□洪义杓曹德显根据笔者最近几年朝鲜族汉语教学教研实践,就整体改革提出一些看法,敬请同行批评指教。一汉语教学整体改革必须有明确目标。汉语教学的目标不应当是语言知识本身,而是获得语言技能、技巧,然后运用语言工具,...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朝鲜族传统的中小学汉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就要对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适当改革,使其适应现阶段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介绍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不断提升汉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主四辅"式双语教学改革模式,是突出朝鲜族双语教学特色、培养朝汉兼通双语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突出双语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深化双语授课制,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培养优秀双语人才的同时,加快双语教研组建设,提升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主四辅”式双语教学改革模式,是突出朝鲜族双语教学特色、培养朝汉兼通双语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突出双语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深化双语授课制,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培养优秀双语人才的同时,加快双语教研组建设,提升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加强母语学习促进双语教学如何处理汉语与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和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有密切关系,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的原则。目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尚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加强母语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语教学,促进各民族学生对汉语文的掌握。在朝鲜族学生中,学习母语的条件较为充分,朝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词,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汉语学习。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其教学人员要充  相似文献   

10.
识字教学是汉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从目前朝鲜族中小学汉语文识字教学看,时间投入大,实际效果差, 是普遍存在的弊端,因此改革识字教学,让它走向既要识字,又要发展学生语言的水平是汉语文教学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首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过程中,常出现一些规律性的发音偏误。本文通过对汉韩两种语言辅音系统的异同进行对比,揭示出中国学生常发生的语音偏误的根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韩满语比较语言学研究初衷始于韩语的语系归属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韩国掀起了满语研究的高潮,大部分学者对韩满语都归属于阿尔泰语系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本文将对韩国国内的部分韩满语语言学对比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的韩满语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朝鲜和韩国同样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上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两个国家的政府也都同样重视教师教育。但因其处在不同的国家制度和发展水平下,朝韩的教师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朝鲜和韩国的教师教育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在职培训制度视角出发,比较朝、韩教师培养模式的区别,对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梁志 《历史教学》2006,8(9):27-32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将韩国作为在亚洲的"反共堡垒",竭力控制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政治上,极力促使"反共主义"成为韩国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扶植右翼势力,打击左翼和民族主义力量,并向当地民众灌输西方民主思想;经济上,尽可能地通过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韩国实现自立并走向"起飞".渐渐地,这一切与韩国人的反美情绪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将韩国作为在亚洲的“反共堡垒”,竭力控制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政治上,极力促使“反共主义”成为韩国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扶植右翼势力,打击左翼和民族主义力量,并向当地民众灌输西方民主思想;经济上,尽可能地通过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韩国实现自立并走向“起飞”。渐渐地,这一切与韩国人的反美情绪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任何语言都需要表达数量概念。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对数量概念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单单是语音上的,更多的差异可以体现在不同语言的对比中。个体量词是人类语言中可以用来表达基本而且常用的数量关系,汉语和韩语中都包含丰富而完备的个体量词,但是在词法和句法层面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将从个体量词入手将汉语与韩语中的个体量词加以比较,可以对汉语和韩语都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促进对于汉语和汉语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口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口语水平低下是韩国语专业教学的一大难题。笔者以徐州工程学院韩国语专业的68名学生为对象展开调查,旨在了解学生韩国语口语现状及口语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继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口语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South Kore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education despite many obstacles. Education, in tur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Korea??s achieving bo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South Korea expanded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improved its quality. The article also identifies several tasks Korean education fac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polarization, and some of the broader policy implications that the Korean mode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has beyond South Korea.  相似文献   

19.
观看韩国影视作品是提高韩国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笔者通过对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应用韩国语专业近百名学生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喜欢观看韩剧的学生,韩国语的听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在观看韩剧时要注意作品的选择、观看的角度等一些问题,真正使韩剧成为提高韩语听力水平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dentified changes in Korean and heritage language proficiencies across five waves (2011–2015) and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acculturation trajectories and adjustment (2016)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with immigrant family backgrounds (N = 1441; 51.21% female; Mage(baseline) = 9.97). All adolescents were from multiethnic families with 91.65% comprising a non-Korean Asian mother (e.g., Japan, Philippines, China, Thailand) and Korean father. Parallel process 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ing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trajectories of linguistic accultur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adolescents' future adjustment. Linguistic acculturation trajector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latent groups. Bilingual adolescents demonstrated better adjustment over adolescents in other trajectories.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patterns of change in linguistic acculturation for understanding Korean multicultural adolescents'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