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天娇 《新闻世界》2010,(12):62-63
近年来,“电视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本质,研究了应当如何解读和使用“电视娱乐化”概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至新闻娱乐化造成的“娱乐浮肿”日益明显,这值得主流媒体反省并深思电视娱乐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在2005年一场由电视湘军激情导演的娱乐风暴——“超级女声”,迅速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电视湘军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娱乐的巨大魔力。本文试图从分析电视湘军娱乐化①现象入手,从价值定位及内部机制等方面,探寻电视湘军成功的规律。一、娱乐化是电视湘军最本质的特性和最核心的竞争力1、频道定位娱乐化。早在《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一炮走红之后,其他省级电视台还在纷纷效仿中央台办“严肃的新闻综合台”之际,电视湘军就开始思考频道定位问题,在90年代末湖南卫视就打出了“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招牌,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锁定青春”、“…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低俗化是伴随着大众娱乐的泛滥化衍生的。2005年的中国电视是一个被娱乐浪潮所淹没的舞台,娱乐形式在不断的更迭中变换着面孔,有一种一切都被娱乐化的趋势。我们打开电视,海量的娱乐节目在随时随刻地霸占着我们的视听。电视已远远抛弃了10年前的严肃与傲然,不惜以格调的下滑来拉动严酷的收视率,以所谓“大众娱乐”的姿态使电视媒体进入到一种“电视新化”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5.
于都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05,(10):12-14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了抵制新闻低俗之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媒体陷于低俗泥潭难以自拔,巧打低俗“擦边球”以遮人耳目.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媒体把贴近受众与媚俗的“娱乐化”等同起来,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夺受众的新法宝,视为取胜市场的灵丹妙药。报纸纷纷争“软”,电视竞相比乐,电台抢着搞笑……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6.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19):40-41
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文化导引着整个社会朝着娱乐化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电视娱乐文化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文化、娱乐文化和流行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今天的儿童从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其产生的不良症候如下:  相似文献   

7.
顾亦兵 《新闻前哨》2012,(10):26-27
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从电视剧到综艺节目,一种娱乐至上的倾向正愈演愈烈。过去,当人们必须面对电视上一本正经的说教而别无选择时.我们有理由对电视娱乐文化的出现大声叫好。现在,当观众打开电视,无论怎样换台。总能看到许多电视节目在把愚乐当娱乐,变审美为审丑,把“真人秀”变成“演戏秀”,把一些粗鄙的私人话题撕裂开来给人看,我们有理南对电视的过度娱乐化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娱乐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电视的逐渐朝着娱乐化方向发展,在中国电视娱乐热的大背景之下,给电视节目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娱乐化的时代背景,分析了电视出现娱乐化的原因,深刻分析了中国电视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梳理我国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批判现有的过度娱乐化征候并揭示其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进而从提升传播文化内涵、受众细分、内容创新以及加强监管与媒体自律等路径探讨我国电视传播过度电视娱乐化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电视娱乐精神”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休 《视听纵横》2009,(2):15-17
当下电视娱乐热的兴起与泛化,既是电视回归平民趋向之使然,也是大众娱乐文化强力驱动的结果。电视娱乐运动似乎已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风靡荧屏,社会对娱乐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给予了很大的忧虑和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媒界对电视娱乐精神的研究和探讨。因为电视娱乐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薛洁 《青年记者》2016,(6):30-3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电视娱乐文化中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相似文献   

12.
窦字 《新闻传播》2010,(9):40-41
我国的电视体育节目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市场化运作、大众文化背景下受众需求的转变以及主流媒体的导向支持,在电视娱乐化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娱乐化的发展道路。可以说,电视体育节目的娱乐化是对电视本位与体育本位的双重回归。面对新媒体时代全新的媒介格局和受众需求,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娱乐化之路势必走向全新的方向——互动.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众传媒,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从传媒对“张国荣跳楼事件”、“马家爵事件”、“杨丽娟追星事件”、“陈晓旭之死”、“史上最毒后妈”、“钉子户事件”以及“两会中的美丽容颜”等极具娱乐化色彩的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14.
李骁 《新闻传播》2012,(9):9-10
随着我国体育新闻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电视体育新闻娱乐化报道不断增多,一些过度娱乐化的体育报道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电视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原因,从而提出促进电视体育新闻娱乐化健康发展的建议,是具有实践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冷彬 《新闻世界》2014,(7):37-38
由于媒介的娱乐化趋势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使得体育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娱乐化。本文着重分析了电视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必然性和具体表现。并对电视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给予理性审视和反思,分析体育新闻如何避免过度娱乐化、庸俗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电视和新闻媒体娱乐化的趋势也变得越发的明显。即使是各省级电视台严肃的新闻节目,也开始采用某些娱乐化的手段去包装报道新闻话题,一方面来自于全民娱乐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闻电视中正统严肃的氛围慢慢被娱乐化取而代之。基于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的了解,继而展开对电视新闻娱乐化原因的探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电视新闻娱乐化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探讨。以期通过系统化的分析,能够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起到一定剖析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江南 《新闻界》2008,(2):90-92
娱乐化已在奥运电视节目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通过分析奥运电视传播的娱乐化现象,解析奥运电视传播娱乐化走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泛娱乐化”已经不再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来的一个耸人听闻的空洞概念。而是目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盛行的一种形态。其中.电视媒体以其强大的娱乐功能成了泛娱乐化现象的最佳载体。2012年8月27日,由央视综合频道与唯众传媒联合制作。被称作“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的电视栏目《开讲啦》横空出世,节目一经播出就创下央视综合频道跨零点时段最高收视,被舆论赞为“一股吹过荧屏的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9.
刘燕 《声屏世界》2017,(6):17-19
电视娱乐化背后有着深层动因,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电视娱乐化存在利弊两面,但"利"的一面往往受到忽视.娱乐化推动了电视媒体的市场化转型,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趋"利"避"害"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功能越来越突出。那么,什么是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呢?电视媒体娱乐化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呢?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每一位电视媒体工作者深思。鉴于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期推动我国电视媒体娱乐化朝着健康、积极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