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向观众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时,不仅要通过主持人的口头语言,还要通过主持人的体态语言来传递。体态语运用得好,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对主持人产生信任感;如果运用得不好,就会引起歧义进而影响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并对主持人所传达的信息产生怀疑。作为与观众通过屏幕进行交流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成功地把信息传达给受众,不仅要明白各种体态语的含义,而且还必须准确完善地使用,使观众通过主持人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等更好地接受信息。因此,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体态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是屏幕上的焦点。一个杰出的节目主持人往往魅力四射,吸引亿万观众,他们亲切诚挚而又热情谦虚;深沉大方而又可爱可亲;声音甜美而义清晰明快。毋庸置疑,整天在亿万观众面前露脸的主持人是名人,而整天在娱乐节目中露脸的主持人则是明星。都说明星要有明星的“范儿”,娱乐节目主持人要想做得称职,当然也要有魅力指标来衡量。  相似文献   

3.
经常关注河南电视台的观众也许会发现,不管是河南卫视展示新形象的宣传片,还是河南电视台出版的各种出版物上,河南卫视名牌栏目《梨园春》主持人庞晓戈青春亮丽的形象总是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如果说《梨园春》是河南卫视的一个骄傲,庞晓戈则堪称是《梨园春》的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4.
电视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上除需注意有声语言的创造外,还要注意屏幕上的形象语言。不论是播新闻节目还是作为各类专题节目的主持人,电视播音员在电视屏幕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柳 《新闻前哨》2009,(7):85-86
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个性化时代。电视屏幕作为一个传播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往往是通过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表达,让观众获取价值信息.看到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可以说.主持人是连接电视与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屏幕上的主持人都是端庄严谨有余,而个性风格不足。从这一点来说.中西方国家则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们认同电视是一个"家用媒体",就应该认同另一个与之密切关联的概念:电视同时还是"主持人的媒体"。电视是在家中轻松收看的,是用来娱乐与交流的,所以它需要主持人,需要通过主持人对观众的吸引和亲和力来实现电视与观众之间  相似文献   

7.
柳艳辉 《传媒》2009,(3):74-75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在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节目与听众、观众之间感情和信息交流的桥梁纽带。由此可见,节目主持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播音器”,而是媒体最积极的传情达意的角色,是媒体联系观众的桥梁。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是通过音像方式将信息传达给观众的一个平台,它给人提供了广大的画面与视角,让信息更能直观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因此,不管是电视画面还是声音,都应该保证一定的质量。为了挖掘更丰富的信息,新闻节目主持人在镜前采访时,要善于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将发生的事情客观地描述出来,同时要调控好整个新闻现场的氛围,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完所有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节目,也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主持人, 都是通过演播来实现任务的。主持人在节目演播阶段,都要 以个人身份出场:或传播信息、或串联节目、或发表评论。这 都是通过显示真实的自我来表达节目内容的。因节目类型和 节目内容不同,因各个主持人的个性不同,其主持状态和风 格必然各有差异,但他们都会遇到一个可否表演如何表演的 问题,笔者认为主持人要充分体现节目传播效果、满足受众 需求,成为观众喜爱,专家认可的优秀主持人,工作中是需要 借助表演的,但要做到适度。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产生了区别于播音员的全新意义上的主持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主持人的介入和所起的作用,使栏目被一定程度地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意味,不管是新闻报道性栏目或杂志性栏目,不管是综艺类栏目还是服务类栏目,主持人成了栏目的代表,无论制片人和编辑工作,在观众看来,是主持人调整、控制着栏目的主题和节奏。可以说,栏目与主持人之间有着一种休戚相关的联系。主持人因栏目的存在而存在,栏目也因有主持人才更显活力。有出色的主持人才会有出色的电视栏目,而一个优秀的栏目,必定要有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也就是说,如果观众喜欢这个栏目,就必定会喜欢这个栏目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肖霞 《新闻传播》2007,(12):56-57
在广播中,很多主持人节目让人感觉亲切自然,其实主持人都是在照稿念,但不论主持人达到怎样熟练的程度、做得多么天衣无缝,毕竟那是一种在“假“状态下产生出的“真“,与虽有缺陷虽不完美但却绝对真实绝对自然(没稿就是没稿,念稿也让人知道是在念稿)的播音主持不是一回事。电视节目也是一样,主持人经常坐在提示器前,看着字幕说话,尽管时常用头部和身体的移动掩盖眼睛的“专注“,却很难不给观众留下僵化、言不由衷的印象。无论广播还是电视,很多节目主持人说了半天受众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管他怎么说,声音就是进不到心里,即使听明白了意思,也总感觉不是主持人在说话,而是他背后有个人在通过他(她1向你说话。  相似文献   

12.
当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得学会说话。话谁不会说?但面对着冷冰冰的摄像机镜头,却要把话说得让每一个看你节目的观众心里都热乎乎的,感同身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仔细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现代化的媒介手段方便了受众,却给电视节目主持人出了不少难题。“咫尺天涯”还是“天涯咫尺”?坐在演播室里和观众说些什么话?怎样才能和观众说上贴心话?这个问题竟让我琢磨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13.
柴静说不仅是作为同行,哪怕只是个观众,柴静在屏幕前的变化是令人关注的,而她的变化恰恰解释了不少主持人职业探索过程中的疑问与纠结。不管柴静在她的作品中所思、所言、所为等种种努力是否穷尽了我们心中所有期待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经济半小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赵赫的名字和其他主持人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我采访赵赫之前,就听人说,赵赫不管在屏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老成持重、严肃深沉。于是,我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济半小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赵赫的名字和其他主持人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我采访赵赫之前,就听人说,赵赫不管在屏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老成持重、严肃深沉。于是,我准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审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飞 《记者摇篮》2006,(6):68-68
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以及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年轻漂亮”已不再是观众评价主持人的唯一标准,有特点有个性有魅力的主持人似乎更具吸引力。西方国家许多起步较早的电视机构,强调主持人的个性化,加强主持人的权威感,培植主持人的明星素质,以求吸引大批观众。虽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上有很大差异,但人格化传播始终是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的主持人大都端庄严谨有余,而个性风格不足。一、外观形象长相是天生的,屏幕形象却可以塑造。主持人的外观形象应该定位在生活与舞台之间——既要高于生活,不似生活中的随意;又要低于舞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频道越来越多,观众对节目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对节目主持人越来越挑剔。这样,就使一些地方台水平不高的节目主持人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人们不管你是省级台的、市级台的、还是县级台的,都习惯性地同中央台一些名主持人相比,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地方台节目主持人的压力,同时对地方台在选拔和培养节目主持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地方台在选拔主持人上存在  相似文献   

18.
陈宏 《新闻采编》2006,(6):11-12,38
创新是节目主持人永远不可回避的根本性话题。节目主持人面对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泛观众群体。俗语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一定范围和意义上说,观众中大智大慧者如沧海之水,而节目主持人则相对来说只是一滴水。某一节目主持人即使已成为某方面、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那他还是不要盲目的妄自尊大,还是要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要永远上进,永远创新。从观众的需求和要求的角度来讲,只有创新,节目主持人才会永葆事业的青春和活力。因此,创新永远是节目主持人的题中要义。那么,节目主持人如何才能创新,才能永葆事业的五谷丰登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郑涓 《视听纵横》2002,(6):65-66
宣传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叫“自己人效应”指的是在大众传播中,传和受心态和思想观点上的相似、接近,价值取向上的一致,能提高传播的效果。而在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如果节目主持人通过努力,使观众感到主持人是他们自己人,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朋友,那么观众就更愿意接受这位主持人的影响。这就是传播说服的“认同策略”。 要把握好“认同策略”,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王晓燕 《视听界》2007,(1):103-103
一.身份:媒体和特定群体的发言人 专业频道和节目面对的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这些受众有着特殊的利益需求。节目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观众的发言人。主持人对观众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受众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来实现。所以,“类型化”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的并不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对立,而是取向和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生共荣。“类型化”节目主持人将受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自身的传播目标,能够使媒介更好地完成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实现媒介满足受众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