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三大职能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为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结合本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实践,通过研分文献及考查调研,总结出目前我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有:校企合作办学,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产学研结合,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专家团队服务企业,以项目合作为纽带的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2.
浅析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文君 《科教文汇》2007,(10Z):219-220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一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三个技术主体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平台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高校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重构适合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江海  马强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5):15-17,3
本文对目前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制约其作用的因素 ,提出了有层次的共同发展模式 ,认为有层次的共同发展模式是目前环境下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石油企业与石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从短期、单一、临时性的项目合作到长期、综合、战略性项目合作,从国内项目合作到国际项目合作的发展过程.经过多年合作发展,积累和形成了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订单式"培养模式、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合作、联合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共建科研基地等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不断深化和拓展.从发展趋势上看,石油企业与石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将从目前的战略性全面合作模式逐渐向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北高校和企业的391份问卷调查,从企业与高校两个视角对产学研合作内容、发展水平及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企业与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比例非常高且重视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虽有失败但合作成功的还是多数,且双方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偏好不同.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研究结论对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归纳为项目合作模式、人才合作模式、校(院、所)企联盟模式、共建实体模式、校地共建科技园(区域合作研究院)模式、产学研供需对接会模式、网上技术市场模式等几大类型。  相似文献   

9.
李梅芳  刘国新  刘璐 《科研管理》2012,33(9):154-160
分别从企业与高校两个视角基于湖北省的问卷调查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基于使用频率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三梯度结构,构建了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解释框架。结果表明,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合作研发是合作的主流模式,人才交流咨询、合作申报课题、共建实验室与研究平台和委托研发模式用得也较多,而成果转化与创建新企业模式则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形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使用频率存在明显的梯度层次、以成果转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有碍合作的健康发展、产学研合作的重心应由技术成果转化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转变、会议模式是值得探讨的一种合作模式等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探索企业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首先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做了概括评述;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总结了当前我国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的三种新型模式,即企业与大学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大学院所或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引进投资者成立企业、企业和大学科研所联合共建实验室,论述了三种模式的特征、风险性、适合企业的类型,并用典型案例介绍了每种模式的具体远作;最后总结新型产学研合作特点,指出企业要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合作模式,并提出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学研各方尚未形成真正的合力,技术创新要素分散、交叉、重复,没有集成聚焦于产业持续创新链上。针对这些问题,从产学研合作模式入手,深入剖析合作模式与合作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找出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并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纬度提出改进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2.
合作模式的选择是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第一步,选择恰当的合作模式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直接影响到合作关系的深化与合作效率的提升。以广东中烟产学研合作历程为背景,提出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现实原则与客观依据,并据此进行合作流程设计研究,积极寻求适合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方法,以期为企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校产学研模式及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在国内已经发展十余年,对企业和高校具有积极互补意义,对社会技术发展和应用影响深远.目前我国产学研的模式是以政府、企业主导形式为主,无论从政策、观念、企业或高校主体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企业对技术发展战略的观念上还有待积极协调和统一.应改变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选择合适的产学研模式,以企业需求导向为产学研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娟茹 《科技与管理》2005,7(4):148-15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主要探讨了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历程和特征,在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三种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辽宁省科技厅2012年对省内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关于产学研合作情况的调查,运用统计描述法,对调查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得出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存在协同性较低、紧密度不足以及合作发展不均衡的结论,并提出加速培育中介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扩散"与完善合作机制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马宁  王立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44-248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更是当前深化我国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是我国企业在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中所应对挑战和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绩、问题和根源入手,分析了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四种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典型模式和亟需推广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为主管政府部门及企业主体都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7,(8):2-2
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三家联合推动的省部产学研结合,目前只在广东省先行试点,因此,许多做法具有探索意义。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广东省重点推进五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典型国家、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何种模式进行合作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模式。首先介绍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进而通过对典型国家、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介绍与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界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结构。以产学研合作过程的5个阶段为线索,对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进行了界定与分析,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5种模式与12种类型,对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产学研模式及实践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学研合作在国内已经发展十余年,对企业和高校具有积极互补意义,对社会技术发展和应用影响深远。目前我国产学研的模式是以政府、企业主导形式为主,无论从政策、观念、企业或高校主体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企业对技术发展战略的观念上还有待积极协调和统一。应改变高校对产学研的定位,选择合适的产学研模式,以企业需求导向为产学研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