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们的大部分认识活动往往是基于观察,也依赖于观察。通过观察能力的表现,能动的发挥,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的粘着性,使得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依附的主体在不断发生变化。根据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所依附的主体不同,将转移过程分解为隐性知识发送、传递、形成3个子过程,并分别对各个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知识状态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兴  谭滔  李玲 《软科学》2008,22(3):124-127
针对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刚性,从企业知识的角度探讨了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定义,具体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因素和过程,通过引入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动态能力与知识状态的作用关系,得出了运用动态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是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克服的过程和效果,企业在不断吸收和创造新的技术知识循环中,与原有的技术知识整合,形成企业特有的、难以模仿的、适应环境变化的技术知识,最终达到克服技术核心能力的刚性,实现技术核心能力不断动态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敏捷供应链知识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及其互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面向敏捷供应链的知识服务体系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服务体系的4个构成要素:知识服务的主体、服务的客体、服务的过程以及技术支撑,论述了该体系中主体间的互动机理,包括同一服务主体自身的互动以及不同服务主体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梁秀霞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160-165
对竞合状态下知识联盟伙伴关系对动态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并将联盟伙伴关系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然后,研究了不同竞合状态下联盟伙伴关系对动态能力的影响并提出假设。最后,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伙伴关系作用于动态能力形成中,不同竞合状态下联盟伙伴关系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我国企业在竞争主导型知识联盟下仍需加强联盟伙伴纵向关系的建立,以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息化与主体能力的“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有潜在于主体内部,并在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观能动力量,是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就其结构而言,是由“人本身的自然力”、主体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主体自身的非理性因素构成的整体。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主体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当代,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信息化渗透与主体能力的各个要素,为主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组织的角度看,创新的工作过程是依据表征事物运动状况的过去信息和现在信息,预测事物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判断,最终形成新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信息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活动对信息能力有特定的要求,信息能力在创新活动中也具有特殊的作用,必须构建领导干部信息能力教育培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技术平台与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平台的构建、升级和更新直接影响高技术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本文对技术平台的构成要素及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各要素在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中分剐对应不同的能力状态,具体分析了技术平台与技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关系,阐述了二者共同提升的平台--台阶模型及互动作用机制,并结合高技术企业的特征和知识特性,分析了知识在技术平台与技术核心能力提升中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思维认为创造知识的出发点是认识超越对立事物的需要,元极图理论提供了如何了解对立事物间的动态关系及新知识的模式。认为新知识形成于对立事物(阴、阳)相互间的精髓(阳中阴、阴中阳)的和谐统一之中。架构设计中如何运作和设计活动中不同知识加以连通,元极图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s) are in crisi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Social intelligence represent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acit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skills to sense and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external stakeholders, and constantly interact appropriately with the stakeholders for the benefits of their firm. Using 20 qualitativ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across nine Australian NPOs as the central instrumen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ocial intelligence acts as a catalyst to extern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which can have a dynamic influence on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or innovation in NPOs. The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 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s of social intelligence are different to those commonly contain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paper argues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practice divide of social intelligence is necessary if knowledg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an intellectual capital-view of the firm are to be fully integrated.  相似文献   

12.
卞传海 《科教文汇》2014,(28):168-170
当前技工学校学生物理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普遍不强。旨在重新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人经过仔细观察并结合教学实践,建议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环境等方面着手,通过实例、类比、实验等教学手段,改变技工学校物理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费小西 《科教文汇》2011,(23):160-161
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材知识含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试图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达到既"偷懒"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效果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知识扩散的多智能体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知识扩散受到知识接收者学习能力、知识传播者声誉、人们之间的沟通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根据知识扩散的相关假说,将影响知识扩散的因素抽象为多智能体模型中的可控变量,利用多智能体模型模拟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扩散过程,分析多智能体分布密度、单个智能体知识扩散范围、相同分布密度下多智能体的不同分布状况对知识扩散的范围、速度等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孙东 《科教文汇》2013,(17):160-16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具备某种能力、掌握某种知识,但是,因为学生个人发展条件的限制,又不可能让他们绝对地整齐划一。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性,优化语文教学,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理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理解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动手、分析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所以物理教师应该注重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浩昌  李廉水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89-1895
知识创新的创新主体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品创新的创新主体是企业。要想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其关键在于促进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的测度方法,本文分别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总体、分地区以及分省级的测度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总体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但其综合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其综合协同程度;(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处于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各省级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较不均衡。基于上述结论,得出促进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一、加强对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匹配,提升其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发展速度;二、统筹兼顾,实施差异性地区政策;三、集中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亚娟 《科教文汇》2014,(28):67-69
本文基于吉林建筑大学新的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的要求,并要求在新的大纲中加入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等因素,并且由于电路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且电路部分的题目在近几年的考试中的分值较大,故结合注电考试中的题目,提出了电路原理课程在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近几年注电考试中出现的各种电路问题进行归类,把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题目相结合,既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习题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To meet the demands of industry, the skill base necessa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personnel has broadened in scope to encompass not only technical abilities but competence in team work, communication, and creativity,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business function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a, however, may not fully serve to address these areas in studen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se of a capstone information systems course as a part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and skills needed in the integrative information systems/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reas. It is argued that a properly designed and taught capstone course offers curriculum flexibility and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stimulating the creative mind to integrate various interrelated concepts, and acquisi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市卫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数理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分析,进一步了解卫校学生学习数理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1220名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更好地掌握与了解了卫校学生在数理知识学习时的态度、能力、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结论: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使用正确学习方法是卫校学生学习数理知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