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以2003年深市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个评价内部人控制程度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4个主因子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信息,其中主因子1与主因子2在重要性排名中位居前列,分别代表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与公司国有股权集中程度。最后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对各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度进行评价排序,并根据因子得分对抽取的样本公司进行分层聚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3年深市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个评价内部人控制程度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4个主因子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信息,其中主因子1与主因子2在重要性排名中位居前列,分别代表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与公司国有股权集中程度.最后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对各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度进行评价排序,并根据因子得分对抽取的样本公司进行分层聚类.  相似文献   

3.
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东西部各省份大中型外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由分析得知:技术创新总量因子和技术创新效率因子是影响东西部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东部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西部较弱,进而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3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模型计算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值.分别以创新投入因子得分,创新产出因子得分和创新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以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国有控股资产比例等行业特征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修正了熊彼特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结合国有控股资产比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探索中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市场结构条件.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4家房地产企业,根据因子分析原理,建立了反映企业现实和潜在竞争力的5个主因子得分模型,并分别计算每个企业总得分,借以评价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因子聚类回归分析法在我国专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本文首先构建了表征专利关注程度、科技创新程度和专利在经贸活动中的作用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2年在大陆地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23位的地区,进行专利综合实力的评价;再次我们用得到的4个主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Q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各地区专利综合实力的分类;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专利投入对专利综合实力影响的因素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知识溢出视角的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梅  罗公利  田恬 《情报杂志》2012,31(7):110-115
知识溢出通过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不同方面的影响来最终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从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分析入手,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给出知识溢出视角的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针对2011年我国29个省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进行实证评价.给出主因子特征,反应各评价主体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的局限性,指出横向对比不同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重要性。以37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础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因子分析定权法测算了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了导致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的局限性,指出横向对比不同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重要性.以37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础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因子分析定权法测算了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了导致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区的客观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因子:技术创新效率因子、技术创新扩散因子、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因子,并得出结论:我国各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不同;我国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效率、技术创新扩散、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三个方面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我国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严重不足.此研究为提高我国各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驱动。本研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中国大陆29个省市2011—2016年的技术创新效率,然后引入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对22个可能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潜在因素进行识别和检验。结果表明:几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平稳中略有上升,技术创新在增效和研发之间摇摆,不能兼顾,技术进步水平微降是阻碍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主因;创新氛围、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研发税收、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是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此外,自主创新倾向、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水平对技术效率有关键影响,也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对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关系的分析,学术界缺乏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和因子分析计算出区域技术创新得分,然后运用回归模型研究区域技术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对品牌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品牌价值越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13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检验了产权性质与创新环境对以上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用更显著;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提升效用更显著。结果表明,董事会网络位置、产权性质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代碧波  孙东生  姚凤阁 《情报杂志》2012,(3):185-191,123
基于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在2001-2008年间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改善不明显,年均增长0.8%,主要来源是技术效率的改善;29个行业年均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指数存在差异,其中有14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正向增长,26个行业实现了技术效率的改善;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企业所有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网络文化产品与网络文化产业链为内部因素,以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为外部因素,建立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决策树方法,基于上海市实证分析发现,网络文化内容创新性、网购配套体系完善度等15个因素进入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属于具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实证结论表明:内容创新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营销体系的完善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社会文化环境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外部因子。为促进产业发展,建议加快网络文化内容创新与加大创意投入并举,完善网络文化产品营销体系与网购支付体系同行,优化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环境、打造绿色网络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7—2019年数据,检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禀赋、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本要素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发展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3)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要素的交互作用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本要素的交互作用、技术创新能力与劳动力要素的交互作用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关联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指标建立起灰色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指标的数据,从创新的投入与产出角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内部5个子产业的创新产出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并基于实证结果定性分析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有关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