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三维结构模型的TID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技术创新扩散(TID)动力和影响因素之间区别的基础上,构建技术创新扩散主体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技术创新扩散的主动方面,得出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2.
根据影响企业策略选择的技术互补比例、政府激励参数和行业内惩罚损益等参数构建支付矩阵,构建企业间的低碳环境友好技术创新扩散非合作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字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扩散需要政府部门优化环境规制制度,同时需要行业自身净化行业内部环境;技术互补性越强博弈主体双方选择扩散策略的比例越大,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扩散的概率越大。政府恰当的激励政策有利于企业进行扩散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万坤扬  陆文聪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82-1591
基于1995~2008年中国各省区技术创新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技术创新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技术创新区域变化趋势,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借鉴Griliches-Jaffe的知识生产函数(KPF),利用Panel Data结合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技术创新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的成因。计量结果显示,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以及创业投资与企业研发结合对区域技术创新贡献显著,是影响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空间滞后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本地区的技术创新会受到相邻地区技术创新正方向的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的全过程(投入、运行和产出过程),将联盟运行绩效评价指标转化为联盟创新主体的效用指标,构建"基于主体效用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绩效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收集了西部地区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涉及的29个创新主体的相关数据,采用Choquet模糊积分评价方法对2014—2016年西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体运行绩效进行评价,指出联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后续的联盟运行机制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竞争趋势的日益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上获得优势地位,如何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并选择有效的技术创新路径成为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评述国内外主要技术创新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创新导图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模型,并以德温特专利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的创新导图,探讨了该领域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技术创新决策的层次性特征,在考虑决策的层次性和技术创新过程的逻辑步骤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技术创新风险的决策维和逻辑维构成的二维分析结构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得到了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针对网络密度对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的影响机理,从知识扩散与知识创新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网络密度与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呈倒U型关系的研究假设。应用基于多主体(Agent)的建模方法建立一个基于多Agent的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过程模型,采用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密度具有双面性,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增长;网络密度过高往往先抑制技术创新网络知识扩散,随后进一步提高再是阻碍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8.
绿色信贷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金融支持,对提升区域低碳技术创新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选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考察绿色信贷对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绿色信贷通过研发投入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逐年呈现出正向空间相关性;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研发投入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说明绿色信贷能通过提升研发投入来间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体现,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是,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大量成果趋于“休眠”。因此,有必要聚焦到“休眠态”科技成果的价值利用上来,通过构建有效的公共资本补偿机制,打通转化“断裂带”,寻找“激活”路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专业性不足,公共资本在补偿私人转化资本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获取和评估。考虑受偿方与评估方存在寻租倾向。基于补偿过程中各主体的行为关系,构建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确定主体的行为策略选择倾向,揭示补偿博弈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政府效用。  相似文献   

10.
站在社会网络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展开研究;对英特尔、三星电子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重视与研发服务网络的其他主体建立连结关系并利用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和委托研发等几种模式的有效组合.基于此,提出了不同竞争力、不同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周璇  陶长琪 《科研管理》2021,42(7):126-136
本文首次提出技术嵌入式创新的概念并将其量化,首先探究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驱动机理,继而选择2003—2015年我国分行业的工业企业数据,基于驱动机制下的内外驱动因素,构建水平式知识溢出空间权重矩阵,深入分析水平式知识溢出下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源、技术创新战略和经费资源等内部驱动因素和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等外部驱动因素是实现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共生演化系统的推动力和拉动力,两者的相互作用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全局角度以及局部角度的水平式知识溢出下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空间效应均显著为正;产业结构协调化存在行业技术嵌入式创新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不同行业间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剑文  范莉莉  刘璐 《科研管理》2021,42(10):85-96
根据熊彼特关于"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之新的整合’"这一经典定义,构建了创新绩效函数W_i=F_i(X_1,X_2,……X_n),其中(X_1,X_2,……X_n)为企业拥有的n个创新要素,W_i为创新绩效。本文研究(1)发现在创新绩效函数中,F_i为(X_1,X_2,……X_n)的整合方式,表示在企业各种创新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对这些要素进行不同整合就会为企业带来不同创新绩效,而技术创新模式正是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的方式,因此F_i即是技术创新模式。(2)提出如何选择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的原理,即在企业(X_1,X_2,……X_n)不变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最大创新绩效W~*的技术创新模式,就是该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F~*_i。由于F~*_i具体关系式不易清晰界定,故本文将F~*_i的求解过程视为一个黑箱,对其进行了整体拟合。(3)根据最优创新模式选择原理,在建立并评价X、Y、Z、W、F_i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4)收集川酒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川酒企业最优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3.
Studi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 (TISs) often set spatial boundari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reat supranational levels as a geographically undifferentiated and freely accessible global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set. This article criticizes this conceptualization and proposes instead to analyze relevant actors, networks and processes in TIS from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on space. It develop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which allows investigating innovation processes (or ‘functions’) of a TIS at and across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a co-publication dataset from 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 we illustrate how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ons in knowledge creation vary greatly over relatively short periods of tim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IS studies should be more reflexive on system boundary setting both regard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core processes as well as in the formulation of policy advice.  相似文献   

14.
   企业如何走出技术收购后“整合”还是“自治”的困境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缺乏深入探究的问题。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收购前技术甄选、资源重叠以及收购后战略模式选择三者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界内技术甄选对整合型战略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自治型战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跨界技术甄选对自治型战略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整合型战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技术重叠正向调节界内技术甄选与整合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而负向调节跨界技术甄选与自治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关系重叠负向调节界内技术甄选与整合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而正向调节跨界技术甄选与自治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从整体价值创造层面揭示了技术收购后收购方企业如何进行战略模式选择的内在机制,为我国企业有效解决技术收购后“整合”还是“自治”战略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技术创新活动节点的路径选择集大大拓展,而企业以何种方式完成创新活动,是其获取创新利润的关键。从环境、行业和企业自身等方面,对影响创新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创新过程组织的策略选择模型,对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组织的策略选择和决策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形态扁平化、规模小型化、性质柔性化和形式网络化。常见缺陷主要有结构缺陷、机制缺陷、动力缺陷和效益缺陷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组织优化选择一方面要求企业选择恰宜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和组织原则,另一方面需要企业构建学习型技术创新组织,进一步变革传统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否促进技术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 《科学学研究》2018,36(2):239-248
理论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本质是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生产部门向高效率生产部门转移,这必然会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影响,但实际中,市场机制在引导生产要素的进退时,可能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高效和顺畅。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省际宏观视角直接考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际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从时间维度而言,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从而表现出“滚雪球效应”;从空间维度而言,呈现出显著的地域依赖特征,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实能够显著的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螺旋上升”,同时也对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众创空间投入及其所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为对象,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西安市众创空间投入的创新效果及其与西安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大众创空间投入可以更好地提升众创空间孵化效率,产生良好的创新效果,且该创新效果与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科技进步对众创空间创新效果指标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大,众创空间对科技发展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小。建议采用合理的融资模式与政策组合鼓励建设众创空间,并使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提升众创空间盈利能力,以期获得众创空间良好的创新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线性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时间和时点维度对198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短期与长期的差异性,即技术创新的短期影响显著大于长期,而非正规金融的长期影响显著大于短期;从总体看,非正规金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产业结构升级对非正规金融较技术创新敏感;非正规金融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累积冲击效应,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及时响应;三者的关系在不同宏观背景下呈现出较为类似的走势,且冲击影响大小有所不同,但是“十五”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几乎没有得到提升。据此,笔者强调在“十三五”规划时期,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并规范有效地引导非正规金融促进技术的创新,以增加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保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利用改进的泰尔指数、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主要科技大国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保持高度关联,其中科创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较科创产出、环境大,高科技出口与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低,主要受产业高级化和绿色化制约;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成效不够显著,受科创投入影响较大,但发展态势良好,创新驱动发展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