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SCL—Ⅰ型运动测速雷达仪,对我国10名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进行了比赛现场测试。共获有用助跑速度曲线44条,数据280多个。经整理分析得出: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曲线类型可分为尖峰型和平台型、助跑的加速度方式有“速升”和“缓升”两种。不同运动员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能充分发挥速度能力的助跑形式。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女子标枪全国锦标赛前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4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后4步助跑速度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平,原因可能有:自身的速度能力不足;专项能力欠缺,有意识地控制了助跑速度;运动员在倒数第2步时出现了相对明显的速度下降;应该强调踝、膝关节积极地向前摆动,达到加大肢体动作幅度的技术效果。李玲蔚比赛中所表现出的运动学参数,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女子标枪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体现着标枪技术合理的动作结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女子掷标枪运动成绩,已突破了六十米大关。但是和世界女子优秀标枪运动员成绩相比,仍然差距很大。为了找出原因.尽快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特对我国女子十五名优秀标枪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和运动成绩作了调查。用统计学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对已掌握的六名世界女子优秀标枪运动员的速度素质(30米跑),和运动成绩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和我国运动员作参考性的对照分析。所得结论仅供教练员在训练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男子标枪运动员张连标投掷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张连标掷标枪技术的分析,从助跑距离、助跑速度的变化以及最后用力过程中身体重心速度、标枪速度和运动员身体姿势角等变量,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十运会田径比赛女子掷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快,但速度利用率却不高;投掷步时短,步频快,不能为最后的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投掷各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小,对标枪施力不够;左脚落地时膝角缓冲过大,制动效果差。同时,投掷成绩与最后交叉步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掷标枪技术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的助跑、衔接、最后用力技术的分析,旨在提高我国标枪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各环节的肌肉顺序感和相应肌肉群力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Sony录像系统(50 f/s)及高速录像系统(120 f/s)两台摄像机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助跑与三跳动作过程进行了定点拍摄。通过对动作图像解析与相关技术参数的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峰值未能出现在起跳前瞬间或板前3 m(倒数第2步);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跳起跳离地时的水平速度大大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助跑加速节奏的类型属于"下降型"。为此进一步改进助跑加速节奏,充分发挥助跑水平速度的潜能,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改进与提高成绩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投掷运动的速度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中的投掷运动有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等项目。当前世界上优秀的投掷者都力图加快助跑来提高运动成绩,我国的标枪运动员申毛毛就是一例。但是初学投掷者(大学、中学的学生)和一部分教练员,也想利用加快助跑的方法来提高成绩,经过多次实践,不但没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使学生发展成仓促的投掷动作。原因就在于优秀的投掷者能将快速的助跑速度顺利地转换成器械的飞行速度,而初学者则没有这一能力。为了帮助理解助跑的水平速度怎样转换成器械飞行的线速度,下面根据自己看到的国内外有关资料,试述投掷运动的速度转换。  相似文献   

9.
运用Pareto曲线、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近四届奥运会女子标枪成绩排名前8运动员和近八届世锦赛女子标枪排名前3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分布进行研究,旨在从中找到分布的规律,从而找出适用于我国标枪运动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标枪运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寿命比世界选手平均少5.5岁,明显存在早衰现象。从训练学因素研究表明,导致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的原因是:运动负荷过大,基础阶段训练手段单一,大力量练习过多,运动年限较短,过于专项成绩,运动员损伤严重等  相似文献   

11.
周成林  章建成 《体育科学》2004,24(6):33-36,44
采用心理测量与统计法,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不同难度动作最佳助滑速度知 觉控制范围值的构建、最佳控制范围值与运动成绩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不同难度动 作助滑速度知觉最佳控制范围值是在该动作助滑速度平均数±1.96 s,并具有随着动作难度的 增加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可调控范围缩小、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水平运动员助滑速 度知觉调控范围相对较大并有较高的准确性。男、女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控制范围值相同;运动 员水池助滑速度知觉比雪上相同动作助滑速度知觉调控范围相对较小;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控 制范围值与运动成绩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及三跳水平速度的测试与关联分析,揭示了助跑、三跳水平速度及速度损失等因素与三级跳远成绩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我国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外8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助跑最后10m分段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第二段5m的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更为密切,从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男子跳远助跑最后10m分段速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水平落后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身高普遍偏低;助跑绝对速度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起跳瞬间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但垂直分速度过低,导致腾起角太小,影响了起跳效果.选材中注意选拔身材较高且具有较大速度潜力的运动员,同时在训练中倾向于发展跳远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的起跳能力,是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5.60m水平以上3名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同世界级运动员差距不大,但助跑节奏存在问题,倒三步重心速度变化不合理;倒一步步长受限于起跳点,刘飞亮和杨雁盛助跑阶段最后两步步长变化不合理;刘飞亮采用“自由起跳”的起跳方式,“自由起跳”属于“跳插同时”型,主要技术特征表现为握竿高度高,翻竿时机早,起跳距离远,插穴时间充分,撑竿表现为“反弓”弧度明显,在起跳离地瞬间“正弓”才开始出现;建议杨泉和杨雁盛增加起跳距离,改进翻竿时机,刘飞亮提高最后两步节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Currently, all elite high jumpers use the Fosbury Flop technique with a curved approach.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urved approach presents some clear advantage, although there is no general agreement upon the mechanism or the mechanic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roach curve and to investigate how it contributes to the generation of somersault rotation. A simple theoretical model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a tightening approach curve would change the inward lean towards the centre of the curve into outwards lean. Three-dimensional video analysis was used to record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elite male high jumpers in competition. It was found that in each case the radius of the approach curve and the inward lean angle both decreas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approach. The amount of outward lean angular velocity generated was shown to be a major proportion of the required somersault angular velocity for a jump.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advantage of a curved approach was that it resulted in the generation of somersault velocity providing the curve tighten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Currently, all elite high jumpers use the Fosbury Flop technique with a curved approach.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urved approach presents some clear advantage, although there is no general agreement upon the mechanism or the mechanic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roach curve and to investigate how it contributes to the generation of somersault rotation. A simple theoretical model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a tightening approach curve would change the inward lean towards the centre of the curve into outwards lean. Three-dimensional video analysis was used to record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elite male high jumpers in competition. It was found that in each case the radius of the approach curve and the inward lean angle both decreas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approach. The amount of outward lean angular velocity generated was shown to be a major proportion of the required somersault angular velocity for a jump.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advantage of a curved approach was that it resulted in the generation of somersault velocity providing the curve tighten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助跑与起跳重心水平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两步离地瞬间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呈递减趋势,重心水平速度较小,但在单足跳离地瞬间垂直速度较高,导致了过大的腾起角。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跳远技术参数和跳远踏跳阶段踏跳力--时间曲线,剖析助跑速度损失量、起跳快速支撑和蹬伸在跳远起跳垂直速度的生成机制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因,对跳远垂直速度生成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为创新跳远训练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