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京族三岛海洋文化主要包括渔民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文艺习俗和信仰习俗等。京族三岛海洋民俗的形成原因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京族三岛海洋习俗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广泛的异族交流是京族三岛重建海洋习俗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是京族和汉民族海洋文化习俗共同的根。京族三岛海洋民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京族长期与海为伴、以海为生,与海洋产生了不可割裂的依存关系.京族鱼文化是京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体现在京族人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章选择京族聚居地氵万尾村的"哈节"为视角,描写京族鱼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及京族鱼文化演变的原因,深入探讨保护和传承京族鱼文化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京族是一个以海洋经济活动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渊源,其饮食明显地体现出越南越人(京族)稻作文明的烙印。通过对居住在中国北部湾畔的京族这一海洋民族饮食的考察,发现京族饮食既具有汉族等农业民族饮食文化的共性,又不乏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其饮食受地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经济与文化互动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随着京汉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带有海洋气息的京族人过春节并不是孤立的文化事象,春节前后一个多月,包括做“年晚福”、扫墓祭祖、吃“散年饭”、到哈亭公祭祈福、拜社神、祭海祈福等习俗,是一个综合性节庆系统.京族哈亭事务委员会所延续五百年的族内“村翁”组织,使京族春节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特征、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京族是我国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少数民族,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应的具有独特性。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论证了在经济社会转型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西传统海洋文化中的海洋生态伦理思想,是“天人合一”延伸到“海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生命同根”的意识,是以海为生、以海为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其精神层面的生态伦理思想,在“珠徙交趾”与“珠还合浦”的传说、镇海大王的传说,及其它民间故事、海歌和谚语中蕴涵的海洋生态情感与事理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其物质层面的生态伦理思想,则体现在与大海和谐相处的“仰潮水上下而耕”、善待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传统捕鱼方法、共享海洋恩惠的“寄赖”与维护海洋规律的“分渔”、“放生”等生产方式习俗上.  相似文献   

7.
京族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人口较少的民族。万尾地处中越边境,濒临北部湾,是个京族渔村,也是京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比较完整的地方。对京族传统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京族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与保护状况。  相似文献   

8.
李子娴 《广西教育》2014,(30):105-105
从依托京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质作文资源、收集京族传统文化素材应用于作文教学和充分挖掘京族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探讨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京族传统文化、弘扬京族传统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京族海洋民俗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文献,通过对北部湾沿海(氵万)尾、巫头和山心三个渔村京族的海洋性生产生活、游艺和信仰习俗等主要民俗形态的调查和分析,梳理出京族海洋性习俗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广泛的异族交流和中原文化的影响的结论.京族海洋性民俗涵盖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京族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渔业民族。唯一性、民族性、海洋性和脆弱性是京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传播是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从拉斯韦尔5W模式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京族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发现其存在传播内容过于分散且同质化严重、抄袭现象明显、传播技术手段单一和忽视研究受众对文化的认知效果等问题。从碎片化传播到镜片化传播的转换,需要建立一个稳定、权威且专业的京族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此外,着力培养京族民间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队伍,是提升京族文化网络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世代从事海洋渔业生产,形成了海域使用习惯法。《海域法》出台后,国家以海域使用权制度调整全国的海水养殖业。京族海域使用习惯法与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存在的冲突,应实现习惯法与现行制度的调适,完善我国海域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海南的黎族民歌、从形式到内容,从风格到情绪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些民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黎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对海南黎族民歌的发展及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畲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与歌俗活动。畲族民歌反映了民族的起源与图腾、生态环境与劳动以及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社会教育等文化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抢救与保护濒临危机的畲歌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经过对畲歌的研究与采风,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期能为畲歌的传承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京族情歌与其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京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环境对京族情歌的生成、传承与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京族情歌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先民和畲族先民都生活在赣闽粤交界的山区,唱山歌是客家和畲族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其比较研究对促进客畲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西素有“民歌的海洋”之称,而襄汾民歌则是这浩瀚海洋中的一颗明珠,被人民大众熟知。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题材种类、唱词特点以及音乐特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广大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歌文化。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其民歌具有不同美学特征和审美意义。中国"原生态"民歌的美是多元性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本文尝试性地解析了中国"原生态"民歌在题材内容和演唱方法上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18.
苗族古歌的口语诗学特性使得其传承研究除了参考一定的文献资料之外,更需要对其所寄生的苗语生活世界的民俗语境进行共识梳理和历时比较,因此,以鼓藏古歌为例,展开基于民族志基础上的苗族古歌传承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畲族民歌是畲族民众伟大的文化创造.从民间艺术维度入手,将其置于民间艺术与艺术批评双重视域下,关注其自身的特点、艺术创作与艺术的过程,以及民歌文本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可以使人们对于畲族民歌与畲族民众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传统音乐类中的海门山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地方性优秀音乐文化,海门山歌的音乐清纯甜美,悠扬委婉,具有浓郁的江风海韵和乡土气息。海门山歌曾经几度唱进北京,曾经借助电视音乐,飞向世界。传统音乐类中的海门山歌2008年3月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