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针对在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向知识服务转变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馆藏资源的知识整合、培养新型服务人才、塑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支持新学科发展等将是今后大学图书馆提升知识服务的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情报信息技术在美国图书馆系统的应用情况,表明随着情报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图书馆事业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命,并向着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美好理想迈进。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工作层次,是其面临的重大课题。推行借阅服务“超市模式”、开展创新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读者培训等,既可行也实用,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读者的需要,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现代信息存储、运载、流通和传播手段,极大地丰富并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使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高层次迈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提出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向读者提供精神食粮,读者吸取精神养分的神圣场所,是他们心灵宁静的港湾。为读者服务是体现图书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方面。人性化服务就非常重要。讨论了人性化服务的意义,现在图书馆中面临的问题。人性化服务的表现及如何要求关于能达到人性化服务标准。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得以开展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是高校图书馆永恒的主题。积极发挥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作用,使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元华 《中国科技纵横》2011,(18):325-325,328
为保持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图书馆全面贯彻“以人为誉’的服务理念,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实现服务功能创新,努力向现代化、复合型图书馆转变,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杨蔚琪 《现代情报》2014,34(9):145-148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参谋作用日益凸显。党校作为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建设现代智库势在必行。浙江省委党校亦适时提出“提升咨询水平、建设高端智库”的构想,通过分析党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图书馆开展智库服务的可行性,进而提出党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举措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图书馆要抓住“入世”这一契机,转变观念,找准定位,向市场经济的主体各行业,企业提供深层次,全方位信息服务;协同企业培养其急需人才,以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求得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基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在发生着巨大变革,图书馆事业正在向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方向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为顺应读者服务的发展规律,为有效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心开始转移,也正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开始体现。在此从不同的角度时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心转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面临着向信息化眼务转型的新时期,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到空前广泛应用,它使得图书馆向开放型、社会化转变。我们应该在服务理念,技术上有所创新,以加强电子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过程视角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运行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梳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运行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基础上,指出目前平台服务面临质量良莠不齐、需求难以满足、效能低下、动力不足等问题。从科技服务全过程视角出发,针对用户需求、服务对接、专业服务、结果反馈等主要环节的规范管理,构建包括标准体系、信息共享、开放协作、效益驱动等在内的运行管理框架。最后,以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例,介绍运行管理具体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度不够、综合性不强、农村科技信息技术及服务资源布局不平衡、产业信息服务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作者认为,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应紧紧围绕科技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这一主线,全面整合广西涉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提升服务系统互联服务,产业服务能力,建设覆盖面广,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面向农业特色产业开展应用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国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制造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制造技术转换的重要战略意义,并从组织结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产品标准和数据共享等方面,阐述了构建产品开发服务平台促进制造技术转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提升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首先针对重庆高速公路网发展概况与运行管理现状,综合分析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在系统结构、信息共享、信息流转、联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提出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思路,重点分析路网运行管理的6类18项应急事件的联动管理功能需求和工作流程,据此设计包括交通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交通管理与服务应用层的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平台物联网架构;最后,对保障重庆高速公路网运行管理信息平台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容管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以内容管理系统为框架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各个模块的设计,实现各种服务、系统和数据的集成;提出对平台网站用户模型、服务流程和知识社区的设计方案,为用户在平台内建立新型人际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谢伟 《未来与发展》2014,(4):111-113,1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入,我国养老服务业迅速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台州老人总体倾向居家养老,但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存在资金缺乏,人员技能不足等问题,居家养老服务并不乐观。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才能使居家养老服务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向政府决策的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科技信息机构面对政府部门对情报信息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从建设面向政府决策的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的意义、作用、定位、目标、功能、体系结构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服务平台中的发布、服务、加工、支持、资源和管理等六个子平台的主要内容和构建提出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采取切实举措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等战略逐步深化,以"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Intelligent Production and Service Network,IPSN)"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创新体系日臻完善,中国装备制造业必将交融于全球一体化的产业网络体系之中并实现转型升级,否则或将面临优胜劣汰风险。在此背景下,研究认为新型产业创新平台是为一项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其职能不仅包括管理和信息服务,更应涵盖个性化、模块集成和全程价值链供给战略。利用结构分析法以及功能/价值分析法得出,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平台基本构成包括决策体系、信息感知和传输体系、智能生产与服务组织体系、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平台将由"镶嵌"于产业组织体系向"交融"于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变革,存在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数字环境下地方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环境给地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带来内容、对象和价值变化.地方院校图书馆在知识服务管理上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制度、平台、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提高知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s and addressing economic and societal challenges. Most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innovations has focused on the private sector. How organizations may achieve ambidexterity for innov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characterized by unique constraints has been largely underexplored. Platforms have emerged as key components in organizations’ approaches to innovation. Using an empirical study in a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 this study identifies a platform-based approach that can be used to achieve ambidexterity in balancing exploitative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facing constraints pertaining to structure, risk, and value may benefit from considering their product/service development, process management, and value formulation through this approach. This study also identifies practices in platform development, appropriation, and control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success of the platform-ba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