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恩格斯在1844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英国状况》等文章中,提出劳动分裂论,从宗教异化、财产异化、政治异化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问题,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类不正常的分裂,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与人类本性相称的社会。这些观点启发并影响马克思形成了劳动异化论,并为后来两人共同创立唯物史观的异化观和人学观做好了理论准备。马克思恩格斯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所谓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和科学主义的恩格斯之理论对立纯属虚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达尔文、李比希、摩尔根、马尔萨斯、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澄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种种误读,进而彰显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对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从人类本性上说,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把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提高到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理论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出了"和谐社会".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深层意蕴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共同体思想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论述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共同体思想的双向建构,阐释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相互确证与辩证统一;从唯物史观角度展开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共同体思想的纵向论述,揭露资本逻辑下的生态异化,描绘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启迪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对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力内涵的生态诠释与双赢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赋予了生产力内涵以生态学意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传统生产力内涵凸显的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生态文明诠释的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能力。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要通过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的对策措施,实现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异化问题既是现实生活问题,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的批判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7.
消费异化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批判的重要视角,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解读,将这一理论与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对消费异化理论进行合理性与局限性分析,最终实现没有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展开了对人的研究。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入手,把社会人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协调人、社会与生态之间关系,使其达到和谐"共赢"的效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空想性并吸收其有益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和谐社会既不是一种既定的社会状态,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诉求,而是一种辩证的自然历史进程;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体智之间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个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终极价值,有关人的问题历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关注探索"现实的个人",这内涵丰富的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马克思来说,他的起点源自于实践,他不认同费尔巴哈的观点,批判费尔巴哈从"真正的人"的角度来看哲学人本主义价值,正因为此,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提出了新的"新唯物主义"这个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的“自在自为之有”和“纯有”这两个概念,是潜在地包含着能够体现现实各种关系的“关系实体”概念,其逻辑的展开,表现了它们所隐含的具体生动的辩证法思想。不过,黑格尔的所谓“由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的辩证逻辑”,只是从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到具体的对象意识和观念、最后再回到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与其相应,他所坚持的哲学思想方法及其异化观也不过是“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具体、再到思维的抽象”这样一种纯主观逻辑方法,由以决定着他的辩证法只能是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广松涉认为在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关系主义逻辑和异化观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物象化思想所要批判地继承的东西。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绝不是只通过克服“主客”二元对立就可以实现,也不是用“关系本体论”的关系主义就可以表述清楚的。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或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对立。广松涉在认识两者的关系时,既有重要的贡献,也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经济价值观是马克思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遵循的价值原则,其本质是劳动人道主义的经济价值观。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探讨了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价值核心、价值原则和价值途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我国当前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要素和明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美学维度上,审美生态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把握而建立起来.它把生态存在当作"非技术性"对象,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内在平衡性方面,致力于从"非私利"立场思考复杂的生态现象及其问题,以便有效地确立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虔敬与信仰、对自然存在的感受而非占有、强调生命的内在充盈而非以"创造"名义实行对外改造.在生态领域,美学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以"亲和"为核心的审美生态观,这既是对于生态存在的新的美学认识,又是一种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价值体验方式,一种新的美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化。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了科学划分,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了科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人类社会的预测或构想是从人学的角度来进行阐释的: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逻辑出发点;人的本质存在奠定了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整体逻辑结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则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一生中从事了大量的报刊活动,也正是这些丰富的报刊活动实践最终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思想。本文以时间为轴,从他们各个时期报刊思想的变化去理解与诠释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科学确定其逻辑起点。近30年来学术界关于唯物史观逻辑起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学者们关注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历史起点是三个因素统一的观点,却忽视了他们同时也阐述了历史起点是五个因素的统一。无论是三因素还是五因素,共同的核心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历史的起点只能是多个因素统一的“现实的人”,或者说是“现实的人”多方面因素的同时展开。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处于多方面现实社会关系制约的“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的生态美思想--孟子、庄子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孟子以生态美比喻人性善,认为生态美是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生态丑是人为破坏的结果.生态美的特征是绿色,其本质是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保护生态美,就必须制止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庄子力图摆脱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局限,强调"无用之用"和生态美的超功利性质,主张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并无意中揭示了审美活动的个性化和自由的本质属性.同时,庄子否定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天生万物,本无贵贱,都有同样的生存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女性身体审美观的影响,旨在树立健康科学的女性身体审美观。主要结论:在中国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柔弱美,气质美,静态美;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健壮美,力量美,动态美。建议:取中华之正气,抑西方之人欲;习西方之健力美,革中国之病弱美。  相似文献   

20.
异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理论范畴,自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提出了物化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现象;弗洛姆则将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结合,从文化工业影响的角度描述异化现象。马克思、卢卡奇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都关注社会中人的生存问题,但侧重点不同。通过对三位学者异化理论的梳理探讨,能够对我国当前人的生存样态分析提供参考,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