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蛋炒饭的典故 逯耀东在<大肚能容>里说:"有次在香港与朋友聚会,座上有位刚从美国来的青年朋友,经介绍后,寒暄了几句,我就问:‘府上还吃蛋炒饭吗?'他闻之大惊道:‘你怎么知道?怎么知道的!'这位青年朋友祖上在清朝世代官宦,祖父于清末做过不小的地方官.当年他们府上请厨师,试大师父的手艺,都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验之,合则用.那青年闻言大笑说:‘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蛋炒饭,竟不知还有这个典故.'我更问:‘府上还有其他菜肴吗?'他说:‘没了,只剩下蛋炒饭.'我闻之默然,只有废箸而叹了."  相似文献   

2.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3.
漫画之页     
参加婚礼?又不是我结婚,为什么非要我去?级…娜!了}朱}{一‘口.叼醚}德}彝…倔庸________._…该茹蜘…漫画之页  相似文献   

4.
淇县苏堆乡裴海峰来信说:“我很喜欢写稿,常常以写稿为荣,以写稿为乐,但却常遭到别人的非议,家里人为这事跟我吵嘴,邻居们说我‘不务正业’,好心的朋友也说我不是这块料’,劝我‘丢掉幻想’。请问编辑,我该怎么办?”夏邑县罗庄乡蔡伟来信说:“我因为爱写稿被人讥笑为‘瞎逞能’、‘不够料’,我父亲也埋怨我干这事‘丟人’。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烧窑专业户。那个专业户见了我‘嘿嘿’冷笑,说:‘你是咱村唯一的新闻家,恭敬你光临寒舍.’我问烧窑情况,专业户说:‘对不起,我有事,以后再谈吧! ’我吃了闭门羹。二次又去采访他时,他说:  相似文献   

5.
卓乐 《声屏世界》2004,(5):40-41
抱歉!在正式论述之前,我必须提及妈妈常教育我的一句话——“卖什么吆喝什么”。因为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犯嘀咕了。“试谈广播流行音乐节目的‘回归‘”。我在干什么呢——谈广播?谈音乐?还有回归?明白了,我是不是正以一个热爱音乐的广播从业者的身份在谈论一种叫“回归”的精神呢?我想我在“卖什么吆喝什么”的基础上要更上一层楼了,所  相似文献   

6.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7.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来说,市场调查往往是多余的.优秀的计师富有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会远远超出普通消费者的想象.比如.如果你在几年前"调查"一名消费者:"你想不想拥有一款和智能机器人差不多的手机?--想象一下,你问手机:我老婆在哪儿?手机马上白动启动搜索功能,帮你从G00gIe上‘百度'一下‘我老婆'.当然,更方便的情况是,你直接安装一款软件,随时就可以搜索其他手机的位置了……"  相似文献   

9.
字迹是否书写得工整虽对文章写得优劣或与稿件是否可用不能起绝对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影响,而且这也反映作者的文学素养. 我过去给新闻单位投稿,在书写时,常写别字、错字、自造字.有一次,一位记者指着我的稿子说:“副食品的‘副’字你为什么老写成付款的‘付’?”我说:“这样写省事.”那位记者坦率地说:“我们不愿看别字、白字连篇的稿子,至少可以说作者书写是不认真的”.我忙答道:“对,今后一定改正.”打那以后,我不管给哪家新闻单  相似文献   

10.
切忌说绝话     
前不久,一名基层的通讯员找到我,让我给她改一篇稿子;内容是一位电报投递员在母亲去世的情况下,化悲痛为力量不去参加吊唁,而整天骑上摩托车送电报。当然她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彰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 我看完之后,马上担心地问:‘这个投递员出事没有?’继而我又风趣地说:‘你这篇稿子把我感动得有泪不敢流’。接着,我让她深入  相似文献   

11.
我的自述     
王益 《出版史料》2004,(1):48-52
1933年,我没满16岁,在无锡县立初级中学读初三。那时离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已有14年,我们的语文课(那时叫国文课)还尽教些《古文观止》上的东西,引起了同学的不满。有些同学怂恿我向老师作些表示,让我在上课时提出质问:“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潮流’?”我傻里傻气地照办了。老  相似文献   

12.
甲:我看报,多次遇到‘二二得五’的荒唐语。乙:不会吧!报纸都是经过秀才们精心推敲严格把关的,还会有错? 甲:你大概不看报。乙:我也常看报,怎么没这感觉? 甲:那你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乙:啊?我进幼儿园了?空口无凭,你能举几个实例吗? 甲:你听这话对不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吉安地区二百七十四个乡镇有二百六十四个成立过苏维埃政权,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假’(一九九二年五月六日西安晚报一版》井冈山万众争看‘毛泽东’——市话赴赣演出纪实》)。乙:好象没啥不对。  相似文献   

13.
陈君 《湖北档案》2001,(12):9-10
2001年3月4日,黄梅县档案局力争年内通过省一级验收的报告呈到县委常委、分管档案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喻长友的案头.看到报告的结尾“给我一个‘支点‘,我敢立下‘军令状‘,给我应有的支持,我一定创造辉煌!“喻长友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4.
半月前,我对CIO认识还只是一个概念,而且是很平淡的概念,若是有谁向我提起CIO,我就会像是听到说某某经理那样不置可否。印象中的CIO是一种概念炒作,心里总是在暗嘀咕:“CIO不就是一位经理吗?只是现在不说‘经理’换称‘CIO’啦。让人想起‘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15.
逯耀东在《大肚能容))里说:“有次在香港与朋友聚会,座上有位刚从美国来的青年朋友,经介绍后,寒暄了几句,我就问:‘府上还吃蛋炒饭吗?’他闻之大惊道:‘你怎么知道?怎么知道的!’这位青年朋友祖上在清朝世代官宦,祖父于清未做过不小的地方官。当年他们府上请厨师,试大师父的手艺,都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验之,合则用。那青年闻言大笑说:‘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蛋炒饭,竟不知还有这个典故.’我更问:‘俯上还有其他菜肴吗?’他说:‘没了,只剩下蛋炒饭。’我闻之默然,只有废箸而叹了。”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年轻老师,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出现难产,自己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陪在身边,最终孩子生下来很不容易,因此很珍视自己的儿子,心有内疚.后来,他教健康课的时候讲到了‘艾滋病’一节,有个好奇的学生问他,‘如果是您的儿子得了病,您会和他一起吃饭么?’结果老师不太开心,批评了学生,学生也觉得有些委屈."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班主任郑丹娜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个难题. 在参加北京劳模宣讲团的宣讲过程中,通过和来自医疗系统的劳模交流,她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搞活动,吃饭时,一名艾滋病患者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我迟疑了一下,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他一下子惊呆了:‘王姐,我家里人都不敢这样!’他管我叫姐了,把我当亲人了!"  相似文献   

17.
漫画     
蒸叭公鸡 母鸡 —我写的呀! 蒋义海份井中葫芦 —i注说咱不深人}左层?裁行德巾求援“请编辑为我们作主,今天大家又给挤下来了。”晓耕今循循善诱 记者:在你扑 向烈火的一瞬 间,就没仃想到 击个争、了长海迪或 _‘{之不}」嘴万;了 王成喜卜独’求新门‘幽默画) 黄渝文‘理8.漫画~~  相似文献   

18.
从军营转业到地方,在银行工作一年多时间,我在中央、省、地级新闻单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新闻及论文二百六十余篇。有人间我的,‘诀窍’,我说:重在抓‘四点’。 一是抓‘热点’。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调整发展的社会。每个时期都有大家所关心的‘热点’。作为通讯员就应依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将这些‘热点’大胆而谨慎地反映出来。去年春节后,我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黄冈的民间借贷比较盛行。此现象是好是坏?如何引导、解决?令大众注目。针对这一情况,我用辩证的观点,用褒贬兼而有之的写作方法,将人们所关注的民间借贷的危害、原因、解决方法等用大量的事实披露出来。这篇文章发出第三天,就被《黄冈日报》头版刊登,接着《经济日报》、《湖北农民报》、《经济与金融》等报刊相继刊用,引起  相似文献   

19.
一点建议     
编辑部同志: 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之一,贵刊的‘采写体会’,‘读者信箱’,‘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影评漫笔’‘写作杂谈’,‘应用文写作’等栏目办得很好,使我获得了不少知识.我想,学习新闻写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适应社会新闻写作的需要.所以建议贵刊  相似文献   

20.
韩国电视剧《匹诺曹》中,身为电视台某新闻部门负责人的女主角的母亲,在一次有关新闻报道影响力的报告中举例说: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我回答说是个子高的男人,后来这人这么报道:“××讨厌个子矮的男人.”她认为这样的报道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因为“相对于‘喜欢’,人们对‘讨厌’更感兴趣”;她并不认为这样的报道失实,因为“虽然不十分准确,但也相去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