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赏析了霍桑的小说<红字>,对小说中红色字母A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红色A字蕴含了"美国"这一深层次却容易被广大学者们所忽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解析霍桑浪漫主义小说<红字>的写作手法,从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的意义,解读红字"A"这一能指所指向的不同所指,以及不同所指之间的嬗变过程和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美国杰出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叙述了发生在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一个爱情悲剧.本文从霍桑在<红字>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来看他对传统男权社会中所标榜的"男子汉"的否定.霍桑运用了象征、对比、反衬及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小说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刻画流露出他那复杂而充满矛盾性的思想中女性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黎青 《文教资料》2008,(13):29-30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用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是<红字>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红字>中的红字A本身所蕴含的象征意象,主要的人物刻画,以及不同的背景描写,细致地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远影响,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的残暴、卑鄙以及主人公为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和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红字》:精英主义的政治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的<红字>一直被评论界视为描写永恒人性的作品.通过对海丝特的判决过程作历史细节的还原,可知<红字>中的清教神权政治与17世纪40年代的美国清教历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细致梳理历史事实,找出霍桑对历史的裁剪和虚构,有利于解读霍桑精英主义的政治立场.霍桑<红字>中的政治立场与19世纪中叶美国国内<妥协法案>的争论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霍桑的<红字>其实是对<妥协法案>争论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在霍桑的<红字>中,清教徒的宿命论观点自始自终影响并决定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但同时,霍桑又把浪漫主义带入小说中.  相似文献   

7.
王刚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62-63,66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霍桑在小说中巧妙地使用象征主义手法,描写了17世纪人们在清教主义统治下的波士顿的生活,着力表现人生在道德与价值、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中的脆弱和悲凉,从而细致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红字>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凝浓重的霍桑式的宗教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经由犯罪、通过死亡而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探讨<红字>的死亡与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它的问世,不仅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充分反应了清教对人的精神摧残和人们无法克制的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红字>中艺术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就作品的象征手法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0.
"罪"与"兽性":《红字》与《蝇王》人性恶主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探讨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关注的主题.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和英国小说家戈尔丁的<蝇王>都表达了关于人性恶的主题,指出"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此外,二者都使用了原罪的原型来揭示人性本恶,但他们对人性并不是完全悲观失望,都指出了人性中亦有善的一面,并且表达了抑恶扬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霍桑是19世纪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红字》是最能体现霍桑艺术风格-象征手法的代表作。霍桑的象征手法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不拘泥于传统形式。霍桑被誉为19世纪美国的最出色的象征派作家。  相似文献   

12.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由于霍桑出身于宗教家庭,使得他的作品中也充满了清教色彩。对《红字》从海斯特、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珠儿这四个人物的分析上,揭示霍桑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霍桑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技巧在美国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特别是他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技巧对同时代及后世影响深远。《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品,也是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完美诠释。本文从《红字》的小说主题、人物刻画及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探讨霍桑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从而去体会一位勇于冲破宗教藩篱、追求灵魂自由、崇尚知识、回归自然、争取人生平等与幸福权利的伟大作家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中艺术手法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红字》成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5.
《红字》女性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Hester顽强的生存意识的分析和反叛行为的透视,着意发掘作品中表现出的Hester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红字》看霍桑小说的创作主题与文学艺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通过对十九世纪美国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生活经历的评价及其优秀长篇杰作《红字》的论述,从而向读介绍作家的浪漫主义和创作特征以及作品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象征手法的艺术特色;与此同时,该还就作家在加尔教清教意识的影响下,在其创作思想中深深打上的“人人皆有罪”的烙印,并向读展现了作家在此创作思想指导下努力去揭示和刻画作品人物内心“隐秘的罪”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欧文、库柏、梅尔维尔这些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的所有经典之作,却规避了浪漫的爱情,马克*吐温和惠特曼的代表作也是无爱无性的世界.这与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和未予开发的自然环境有关.美国富强后,以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为背景,美国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却是另一番景象,"甜蜜野蛮"成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8.
在《红字》中,纳撒尼尔·霍桑刻画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珠儿。该人物在展现该作品主人公海斯特的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珠儿在小说中的身份的分析,探讨了她的多重身份对于海斯特形象的刻画和小说中多重信息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his work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religion and the Holy Bible.It has many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iblical allusions and the characters,plot and theme in the Scarlet Letter.Hawthorne gave the novel symbolic characters in order to give this symbolism novel a deeper connotation,by borrowing quite a lot of the Biblical allusions.The Scarlet Letter established Hawthorne as the most important 19 th century romantic novelist in the United Stat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figures in the novel,such as Hester Prynne,Chillingworth,Dimmesdale and Pearl by using the archetypal criticism.The paper also will compare the novel to the Holy Bible so that we can find the archetypes of the Holy Bible hidden in the Scarlet Letter.  相似文献   

20.
作为深受清教思想影响的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其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及寓意,着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内心冲突对人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宗教、道德对人心理上的冲击。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对其内心根深蒂固的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本文即试图从《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这篇著名短篇小说来分析霍桑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