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1B)(1)小行星是天文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人类对这种天体的探索已经持续了200多年。发射小行星探测器是探测小行星最为重要的方法。(2)小行星探测器"尼尔·苏梅克"号访问的是433号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爱神"。"爱神"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它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成员,后来在木星和其他行星引力的扰动下,才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在奔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那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小行星取样探测器出发了美国"奥里西斯-雷克斯"探测器近日启程,开启长达7年的探测之旅,前往贝努小行星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如果一切顺利,它将于2018年8月飞抵贝努小行星,然后用2年时间对小行星表面进行测绘,寻找可能存在的矿物质并挑选取样地点。2020年7月,它会伸出机械臂从贝努小行星表面抓取60克样本,然后踏上  相似文献   

4.
人类目前的探测器要想探测几光年之外的星球,都需要飞行上万年,等探测器万年以后到达的时候,即使能够把探测那个星球的信息传递回来,地球上也许已经是桑田变沧海。不过,纳米专家的一些想法倒是很有吸引力。他们的想法是,发射一个探测器到小行星带上,最  相似文献   

5.
据科学家预测,2029年4月,将有一颗直径约30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36万千米。由于人们担心这颗小行星会在中途改变轨道,以至与地球相撞,因此科学家们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一个可怕的名字——阿波菲斯(埃及神话中的灾难和破坏之神)。基于这种担心,英国行星学会和EADS Astrium公司共同发起了“阿波菲斯空间探索计划”,计划发射Apex探测器,解答阿波菲斯与地球的相遇将对其轨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征服火星是美国宇航局长期以来的梦想,并为之奋斗已久一一早在1975年,海盗1号和2号火星探测器就已经成功发射。40年过去了,一大波探测器已经飞往火星,为人类铺平火星之路。现在,美囷宇航局正计划捕获一颗重约500吨的小行星,并将其改造成一个围绕月球运行的空间站,为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预计2020年,猎户座宇宙飞船将成功抵达该小行星,并将其样品带回地球;而到2025年时,猎户座飞船将成功把宇航员送上小行星。随后,美国宇航局将改进猎户座飞船及其运载火箭,争取在2030年成功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7.
吴凡 《百科知识》2007,(12S):36-36
在人类已可以成功发射探测器到地外行星进行宇宙探测的今天,地球内部仍然是人类鞭长莫及的未知领域。占地球中心部分的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地球科学的一大谜。随着最近研究的深入,关于地核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隼鸟还乡     
2003年5月9日,造价138亿美元、重约510千克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的使命是登陆小行星,采集样本并返回地球。这是人类第一个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天体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部分外国媒体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当作炒作目标,称其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空间探测器是为满足人类深空探测需要而设计的航天器,主要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及行星际探测器以及小天体探测器。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先后发射了100多颗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分别探测了金星、火星、水星、木星和土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2,(15):102-103
美国航天局日前表示,科学家基于“广角红外测量探测器”的观测结果推测,地球周边可能分布着约4700颗潜在危险小行星,它们的直径都在100米以上,并且这类小行星中只有20%到30%己被探测到。但专家同时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未来100年内一定会撞到地球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11.
扫描天空     
沈英甲 《百科知识》2002,(11):15-16
今年七八月间,境内外媒体纷纷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于2019年撞击地球。据称,这一直径约有2公里的小行星无论撞落在地球几大洲的任何一地,都足以摧毁整个洲块,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剧变。虽然科学家们随后指出,有关报道是不负责任的,这一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很小,人们大可不必担心。但是,想到小小的一块天体,就有可能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叫人怎  相似文献   

12.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10,(21):12-14
今年9月8日和9日,两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先后与地球擦肩而过,它们与地球最近时比地球与月球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还近。这不由得使人们想到,小行星会不会撞到地球?科学家是怎样看待这类现象的?人类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有无办法阻止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  相似文献   

13.
<正>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就有一个小行星密集分布的区域,被称为小行星带。自从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现已被升级为矮行星),人类已经在那里观测到十几万颗小行星。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它们不仅折射太阳系的过往,也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迄今已有多个探测器对小行星进行了探测,最近的一个是2016年9月启程的。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12,(1):2+69
正为了探索火星这颗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行星,人类已发射了41个探测器(苏联/俄罗斯19个,美国19个,日本1个,欧空局1个,中国1个),其中19个成功,21个失败,1个正在飞往火星,成功率还不到一半。火星探测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向前推进着。  相似文献   

15.
科技快递     
给地球建个防撞网100年前的6月30日,一颗火球从天而降,造成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这次事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尽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微乎其微,但由于其危害性大,科学家已经着手建立一个监测网。俄罗斯研制的RT-70雷达功能强大,美俄有意借助它来探测可能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大约2.5万颗小行星。  相似文献   

16.
自1957年前苏联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环地轨道以来,人类已经向浩瀚的宇宙中发射了大量卫星。卫星除了被用于科学研究.在通讯、天气预报、地球资源探测等方面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11,(14):11-12
小行星被认为是处于萌芽期但未得到机会成长起来的“行星婴儿”,探测小行星将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起源,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正在奔赴灶神星和谷神星的小行星探测器被命名为“黎明”号的原因。5月1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黎明号探测器拍摄到了太阳系最主要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的图片。接下来,黎明号即将开始对灶神星为期至少6个月的观测。然后,于2015年赶到谷神星继续观测,最终完成对两个小天体分别近距离绕飞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小行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针对小行星组成物质、物理特征等科学探测,对于研究太阳系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球附近存在大量潜在危险小行星,相关探测任务可以验证小行星防御技术,提升小行星防御能力。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在今年元旦成功近距离飞越了太阳系边缘小天体"天涯海角"。探测器在此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正缓慢传回地球。近日,《科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信息     
<正>人类首个私人太空望远镜定于2017年发射为地球免遭小行星撞击绘制前所未有的动态星图在私营太空企业成功让他们的飞船接驳上国际空间站后,美国下一个"私"字头太空项目的出发日期也已敲定。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称,一个由非营利性私人组织设计研制、实施发射并操控的太空望远镜将于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7日上午,一颗小行星从非洲苏丹的上空呼啸而下,撞击了地球。不过别担心,我们现在还安然无恙,因为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只有数米,其撞击产生的能量很小,不会对地球和人类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