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土民歌与民族声乐教学是根和叶的关系,民歌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五河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其种类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地方风格鲜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五河民歌资源,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特色教育,对于五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培养具有个性的声乐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3.
"五河民歌"是淮河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和其他民间艺术一起,世代伴随着五河人民的劳动与生活,映射着五河人民的独有的精神追求和对生活的希冀。千百年来,它一直流传于淮河两岸,经久不衰。它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独特的韵味反映出了五河人民生产与生活方式,折射出他们的风土人情与智慧。从民歌的地理环境、民歌的历史概况、民歌的音乐特征和民歌的歌词艺术审美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该民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五河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下段,位居我国东部南北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五河民歌具有独特的民间地方艺术特征,通过对五河民歌的音阶调式、节奏节拍、歌词方言、音程变音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五河民歌具有过渡性的南北兼容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是当今音乐教育研究和发展的热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音乐教学产生巨大冲击,使音乐教育面临重大突破,本文通过对计算机音乐教学探索研究,提出这种教学的主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民歌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以口头方式传播的音乐艺术形式,近年来引起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原生态民歌的发展需要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原生态民歌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部门和电视等媒体以及音乐教育机构都应该在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及发展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音乐之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把民歌的种子播向下一代,保护、传承和开发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将本土民间音乐系统规范地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教音乐体系的社会职责,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具体措施,同时更加丰富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宁静 《华章》2012,(19)
自从西方音乐教育方法进入中国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但以西方音感为标准的一元化视唱练耳教学,不但影响了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从中国民歌基础出发,将民歌中的音乐元素作为视唱练耳教学基点,通过民歌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价值表现.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民歌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生活、风俗的途径;民歌还表达着两种情感:痛苦和快乐。简练、纯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把民歌运用到学校音乐教育中,是科达依音乐教育体系重要的特点,也是我国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可借鉴之路。只有坚持不懈地去收集分析民歌并分类,把民歌有选择地科学地有系统地编写运用到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学校音乐教材中,中国的国民音乐教育才会不断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宁德地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着丰富的畲族民间音乐资源,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对地方经济的扶持发展,畲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现已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笔者从畲族民歌研究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在高校中的畲族音乐教学实践,对于畲族音乐如何融入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尤其是畲族民歌的教育形态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其自身具有的先进性与创造性,在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主张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世界音乐教育者的认可和推崇,并通过积极引入该教学方法对本国音乐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和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推动了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的引进及推广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且对音乐教学体系的良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很好的支持。中学生音乐教学任务正面临者严峻的挑战,柯达伊教学法的运用与实施,定会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教育,特别是歌唱教学理念,已经对音乐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确立了课题《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民歌资源利用的实践研究》,尝试从众多民歌资源中,搜集整理适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从民歌智慧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民歌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民歌作为重要的教学新资源被逐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其中客家山歌作为民歌艺术中的重要歌种,具有特殊文化底蕴和音乐因素,本文主要对客家山歌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客家山歌早日引入高中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现状民歌一直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几乎在各个年级的音乐教材中都有。然而我们的音乐课堂在教学民歌时,常常采用简单生硬的教学模式:听录音机范唱——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唱——学生自由练习唱——集体展示唱。这样的教学忽略了民歌独有的音乐特色,也无法激起学生对民歌的演唱热情,淡化了民歌的情感功用。课堂中学生情感游离,演唱生硬,教学效果低下。反思与改进《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短调民歌是内蒙古自治区极富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品种,在民族民间音乐普遍遭遇传承困境的当下,如何将其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为其探索在高校中的传播与传承之路是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民间音乐申遗运动的推动,区域音乐研究走进了很多音乐院校的研究视域,给高校,尤其是普通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带来了寻求特色办学的一线生机,也给音乐教育走出欧洲教学模式带来了启示。于是很多地方院校纷纷建立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对本区域的音乐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纳入音乐教学。这些行动在促进地方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凸显了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由于很多区域音乐是以演唱为主,尤其是民歌,以及曲艺、戏曲,容易与高校的声乐教学结合,所以,区域音乐研究更能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给当下学院派的民族声乐教学出现审美单一的现象有可能带来改革的启示,并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五河民歌的音乐风格呈现南北兼容的过渡性特征,其成因可从地理、历史、气候等方面去分析。地理位置上,五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下段,属于南北过渡地带,音乐上呈现南北过渡性质;历史上,动乱、灾荒、迁徙等人口流动也促进了对五河民歌交融性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孕育下,泉州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闽南语民歌。泉州民歌具有明显的地方区域特色,并在与闽南戏曲音乐及泉州南音相互交融中形成自己鲜明的音乐风格,成为当代闽南语音乐创作和地方音乐教育的丰富素材。文章以泉州民歌为研究对象,从民歌的体裁、音乐特点等角度对其地方区域特点及音乐风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多姿多彩的本土音乐是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地方教育办出特的优势所在。在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本文就黑龙江的本土音乐-东北汉族民歌在省会城市哈尔滨的中学音乐课堂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