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与主导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却还未拥有与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议程设置作为大众传媒影响社会舆论的主要方式,能够通过新闻报道的显著性加以凸显或降低,从而有效引导受众的注意力,是建构话语权、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方法和路径。斯蒂芬·利文斯通(Steven G.Livingston)提出了议程"切入点"概念,指出国际政治的议程设置是通过"议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锐实力"(Sharp Power)一词贴上封面后,西方媒体便打响了又一轮针对中国的舆论战。无独有偶,从早期的"黄祸"到"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再到今日"锐实力论"的出现都体现了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领域对中国的持续性舆论炒作。虽然风波暂息,但通过"锐实力论"风波为基点,结合社会传播学视角追溯西方媒介对华舆论的传播手段和热度根源,可以剖析西方媒介所设议题里话语的真实意图,为我国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元话语理论与议程设置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展开探讨,并将重点放在国际传播话语的议程设置及其规律与逻辑的讨论上。本文认为,西方国家既有的话语体系建立在殖民扩张、大国博弈、国家利益驱动的逻辑基点上;突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屏障,建立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体系,同样需要遵循历史、现实逻辑,即文明逻辑、大国逻辑、制度逻辑和人类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我国在设置全球议程和讲好中国故事两个方面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改善空间。比如,其一,目前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硬领域"(经济和地缘政治),在其他"软领域"(思想、文化、价值观等)的议程设置和故事讲述较少;其二,由于第一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与地位不仅取决于其应对问题、处理危机的能力、经济增长的能力、社会改革的能力,还取决于该国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的议程建构能力。长期以来,在西方媒体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传播环境中,西方国家设置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议题主导了国际舆论,成为他们指摘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砝码。近年来,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在试图通过创新的外交策略和媒体实践参与全球议程的设定,从而试图扭转对己不利的国际舆论。然而,中国在议程设置方面还有更多进步的空间。我们应努力弥补议题媒介化与全球化的不足,力图展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角色,通过自我呈现塑造大国形象。同时充分借鉴美国及俄罗斯等大国的议程设置经验和政治修辞方面的策略技巧,通过更有效的对话来寻求世界更多的认同与共识。  相似文献   

6.
正前几天,定居德国的亲戚打电话问我,现在国内不都允许生二孩了吗?为什么这边的媒体还在讲中国强制堕胎的事儿?我找来她说的这篇"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的报道,原来,"大赦国际"担心,中国现在虽然让生两个了,但如果有夫妇想生第三个,怕还是会被拉去堕胎。可见,外媒对抹黑、指责中国,乐此不疲。一个人如果对某事有了一种带偏见的预设,改变是很难的。中国的崛起令西方紧张,西方媒体自然有自己的议程设置来妖魔化中国。有人说,中国一打喷嚏,世界就感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西。16日,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时,习主席专门提到说:"巴西一位耄耋老人卡洛斯·塔瓦雷斯说自己是‘一个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那么,这位巴西老人是谁?他又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塔瓦雷斯先生是当代名副其实的"中巴有缘人"。他是巴西资深记者、国际贸易专家,但他更为人熟知的头衔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崛起,了解中国成了世界各国与日俱增的重大需求。重大活动的对外传播作为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国家形象、打造国家品牌上有着无可取代的价值。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做好议程设置,对于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接受、理解和认同,进而引领国际舆论,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示我国的大国形象、发展成就、执政理念等的良好时机。作为全球瞩目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十九大的召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的对外传播者站在十九大国际舞台的前沿,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好重大活动的议程设置,要强化议程设置意识,尊重传播规律,做到全面、立体、真实,同时增强"对象意识",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要整合传播渠道,注重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和民间力量三方结合,从而发挥加法、乘法效应;要扩大多边外交机制,增强国内外舆论互动的同时做好舆情研判,以多元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中国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在西方媒体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传播环境中,西方国家设置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议题——以抽象的人权、自由民主、环境责任等为代表——主导了国际舆论,成为他们指摘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砝码。近年来,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其对西方制定全球议程的日益不满,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试图通过创新的外交策略和媒体实践参与全球议程的设定,从而试图扭转对己不利的国际舆论。本文从回  相似文献   

10.
4月下旬以来,国际市场和舆论界热炒中国经济崩溃论,悲观预测中国经济。虽然一些市场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看空中国经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相关误导性报道不仅会混淆视听,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使市场进一步低迷,还会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误解和误读,甚至还可能打乱政府宏观调控的节奏和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对外报道应何处着力?首先,要做足功课,做到知己知彼。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和专家声音中独立思考,参透中国经济形势;同时,要认清西方舆论,包括其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关注点,释放了哪些声音,西方的市场机构对此持什么观点,西方的民众有何反应等等。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围绕中国经济话题来讲故事,让读者自己读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做好评论报道,积极主动发声,在关键时刻针对西方舆论关注的焦点主动设置议题,对外释疑解惑、消除误解、驳斥不实报道。  相似文献   

11.
正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以及先后顺序1。三峡集团在2016年的中华鲟放流活动中创新中央企业新闻宣传和品牌建设的路径,运用议程设置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探索。中华鲟是长江特有物种,具有"到海巡游、回江产卵"的独特习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修建葛洲坝,中华鲟在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产卵场被隔断,在鱼道、过鱼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过。中国崛起是21世纪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对全球的影响力正快速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低迷,以及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了曲折和困扰,"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不断在西方社会和国际舆论场兴风作浪。如何帮助海  相似文献   

13.
海外书情     
正《全球新秩序下的中国媒体》China’s Media in the Emerging World Order英国白金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作者戴雨果(Hugo de Burgh)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中国传媒中心主任。该书认为,中国新媒体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几大新媒体公司已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正在挑战国际互联网传媒巨头谷歌和脸书;同时,中国主流传统媒体开始挑战CNN和BBC等老牌西方媒体的地位。在国际社会上,中国媒体正在重新设置议程,以中国方式把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作为奉行开放型发展战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走向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西方国家由于在世界媒体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力,成为国际舆论的风向标。当前,西方涉华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发挥全球领导者角色等方面。在上述问题中,西方舆论展现出了不同认知和复杂心态,但总体来看"负面中国"的声音依然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阵营关系紧张,与美国的对抗不断升级。双方在政治、外交、甚至军事角力的同时,也进行着一场软实力攻防战。俄罗斯已经开始重心转向,更多以舆论战、情报战、信息战等多种手段,而非对外形象塑造、文化交流、议程设置等软实力常规手段来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攻击。俄罗斯视阈中的软实力与西方认知的区别西方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软实力,是一  相似文献   

17.
言论集纳     
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曼丽在《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6期发表的《论国际传播的底气与自信》一文中认为:中国用4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却一直处于"普世价值"的悖论中:你讲贫穷、他讲价值;你讲发展、他讲价值;你讲富裕、他还讲价值,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以及各类变种都是这种思维定势的产物。这一思维定势与话语偏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国际舆论,也实际干扰着中国国内社会共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创办及其发展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海外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既有"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论述,也有"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声音。如何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如何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2004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应运而生,旨在为海内外研究中国的专家提供交流平台,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创造条件。首届论坛由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从未中断过。但是,虽然没有中断过,我们今天还是要"发掘"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因为在西方文化一百多年来的冲击下,我们对于中国文化最主要的一些特点已经不是特别清楚了。一中国文化注重"自觉自律"比如说,现在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中国文化究竟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强调人的"自觉自律",强调从自觉上升到自律;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他觉和他律,这是根本的区别。所以,一旦我们发掘出了中国文化这样一  相似文献   

20.
媒体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决定哪些事件是重要的,以此营造出一个虚拟环境,这就是新闻的议程设置功能.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获得更好的议程设置,改善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高我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软实力",从而重掌新闻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