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个由民间个人发起的“世界环保宣言”系列活动,近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幕式新闻发布会。外国驻华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埃利先生,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戴伟先生,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以及来自中外新闻媒体的记者,共100余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环保、友谊、和平,邀请了50余位外国驻华大使和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包括联合国系统驻华总协调人马和励先生发表书面“环保宣言”。活动得到了全国政协、国家环保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有关部门领导人的肯定和支持。新闻发布会后,中外人士的“环保宣言”首次展出,拉开了这次系列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清清茉莉     
绿荷 《文化博览》2006,(11):42-43
她是十六岁那年认识他的。那年,他已经二十八岁了,是最年轻的教授,出了名的作家,他是她的校友,来学校做报告,带着他的新书。之前,她看过他的书,那么细腻生动,感动得让她落泪,她觉得,自己已经暗暗喜欢了那个男人,虽然她还没有见过他。正是初夏,她站在夹道欢迎他的队伍里,穿着白裙子,瘦而矮,不是一眼让人记住的女子。他演讲,带着激情,很多女孩子崇拜地看着他,她更是。他那么清秀俊朗,她找他签名时,他抬起头,灿然一笑。她的脸腾地红了,她哆嗦着手,拿着那本淡蓝色的书——《我的清清茉莉花》。封面上,是缤纷的茉莉花。像她,淡淡地,散发着幽香。十六岁的花季,为了他,初次绽放了。雷南,多好听的名字。圣诞节,她寄了一张贺年卡,祝他快乐。他回了一张,问他,你是那个眼睛大大的女孩子吗?她有些失望,因为她的眼睛细细的,并不大,她想,他一定是记错人了。但能收到他的贺年卡她高兴坏了。十八岁,她去了他所在的大学。但他走了,因为离了婚,他出国了。  相似文献   

3.
报春花     
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拂面而过,冰雪融化了,开始叮咚叮咚地唱着欢乐的歌。刚刚萌芽的小草,嫩绿嫩绿的,泛着清香。报春花开了,红艳艳的,十分火爆,十分壮美。每到这时,我总是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家乡的美景,永远深藏在我的心间。许多年来,我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各地漂泊。城市里繁华的街道、闪耀的霓虹灯,常使我驻足停留。只有喧嚣过后才感觉到客居他乡的落寞和空虚。为此,我总是脚步匆匆。直到一年前,我在这个城市一个小公园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丛报春花。也是初春时节,整个公园里也只有那一丛报春花,那么孤傲地绽放着。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丛,带给我…  相似文献   

4.
备份爱情     
米乔已有近两周没有阿唐的消息了。那天,米乔突然想起阿唐,就 打他的手机,关机。半小时后,又打,还是关机。 放下电话,米乔一个坐在沙发上,看了一场足球赛。确切地说,她是在看巴蒂斯图塔。她喜欢看巴蒂忧郁的眼神。那种眼神就像她梦中单相思过的一个男人的眼神。 接下来的时光,米乔像时尚女人一样发了一阵呆,确认无所事事时,才上网进了自己的邮箱。邮箱里只有一封信,这封信对米乔来说却是重要的。信是阿唐发来的。阿唐已在八小时前到了韩国的济州岛。“小乔,我知道,多年来,我痴迷的只是一场无望的爱情。既然没有可能,我不再等……“E-mail很短,米乔起初有些惊讶,但瞬间就被巨大的失望笼罩了。  相似文献   

5.
云光叶影     
我喜欢夏之小满时节,日头灿烂,浩宇澄澄,云白天蓝,树影婆娑,花儿艳艳。这个季节,稍微有点想象力的人,就会被生机盎然、绿色弥彰的植物,打开想象的大门,尽情无阻地随着风儿舞动。因为想象力绝对会在这个蓝天白云绿树幻化的世界里屈服。跳跃在枝头、叶片,云上、花间。我上班的路,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马路。有幸的是,和我相伴的是这条大路两旁有许多伞般的大树。这些大树,是我一路的伴侣。夏季来临,大树,枝繁叶茂。中午,烈日炎炎,气势灼人,此时的大树,却那样温柔亲切,一片片叶子交织的花斑图影,像是一张张柔软的滑手,抚摸着树下经过的行人。举目望去,树巷深深,人们行进于绿色长廊,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6.
马德 《文化博览》2007,(6):24-25
好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在夏日午后的长廊上,一个人枯坐了许久。有书卷在侧,却不曾读。有香茗在几,也不曾啜饮。半晌,慵懒地站起来,旋即,便又深深地坐下了。蹙眉中,隐约紧锁着一些东西,也不好读出来,痕迹淡淡的。远看那背影,清清浅浅的,空旷辽阔。有一些心思,像正当时节的柳絮,漫天地飘来,忽上忽下,在她的内心深处低回盘旋。  相似文献   

7.
正桂花糖藕,是八月江南的滋味。糯。软。甜。香。精致。江南人看惯了,不觉得怎么样。有一位北方的朋友到杭州,我请他吃饭,正好是深秋,就点了一道桂花糖藕,结果让他大为惊艳。想来,不过是几样普通极了的原料:糯米,藕片,及星星点点的桂花。然而这样普通的原料搭在一起,居然成就了一样极富江南意蕴的小吃了。桂花糖藕这东西,也有叫糯米藕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糯米泡软,塞进藕孔,直至填满,再把藕放入锅中焖煮,放入冰糖,最后捞出切片,撒上一些干桂花,即可。  相似文献   

8.
于丹 《文化博览》2007,(6):36-37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隐藏的财富》,里面讲了一个美国人的故事: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1845年,来到纽约谋生。这兄弟俩觉得生活很艰难,就商量怎么样能够活下去。作为外来的移民,哥哥原来还有一技之长,在德国的时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轻,什么都不会。哥哥说,我们外乡人在纽约这么一个都市,太难生存了。我去加利福尼亚吧,我可以种菜,继续做我的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索性一横心一跺脚,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和冶金学。  相似文献   

9.
男人的战争     
他们一直住在城市边缘的一个平房。房子紧靠铁路,简陋,背阴,更像个随便搭起的窝棚。他把她接进来,添置些锅碗瓢盆,两个人便开始了共同生活。他们在房子的四周围起了栅栏,在屋后种了樱桃树和蔬菜。于是夏天,坐在屋子里,竟也能闻见若有若无的清香了。可是到了冬天,房间立刻变得阴冷无比。他费了很大的劲儿,终于搞来一个煤球炉。当淡蓝的炉火升起,他和她,便觉得暖意融融。煤球炉晚上需要封火,这成了他的工作。封火后的煤球炉不再滚烫和热烈,像个打着盹的暖暖的太阳。每天晚上他都要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几次巨大的转变。殷周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开创时期;春秋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可称为诸子时代。秦始皇焚书坑儒,使文化的发展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学的经学占了统治地位,开始了经学时代。在经学时代,百家争鸣的盛况不见了。两汉之际,印度的佛学输入,到东晋南北朝时代而逐渐盛行起来,隋唐时代形成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北宋时期,理学兴起,对于佛道“二氏”进行了批判,重新发扬先秦儒学。从南宋到明清,可称为理学时代。明代后期,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清代中期,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于是—些进步人士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形成了西学东渐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触摸欧洲     
面街我坐在巴黎街头的咖啡馆门口,打了一个很长的盹,长得似乎还做了一个梦。一起来的人们,都去巴黎春天购物了。几个懒散的,便到咖啡馆歇脚。我们像当地人一样,不是坐在咖啡馆里,而是坐在门口,面朝着街,面朝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喝咖啡,闲聊,发呆。无论有阳光或是微雨的午后,本来就是属于打盹的时光。闭上眼睛,巴黎变成了耳边丝丝簌簌的一些声音。  相似文献   

12.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薄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震惊心态,甚至,有所谓得意忘形者。例如,在前清的考试时代,民间相传一则笑话,便是很好的说明。有一个老童生,每次考试不中,但年纪已步入中年了。这一次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放榜的一天,儿子看榜回来,知道已经录取,赶快回家报喜。他的父亲正好在洗澡。儿子敲门大叫:爸爸,我已考取第几  相似文献   

13.
林海趣事     
一 钻进小兴安岭的莽莽林海,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大森林里突然窜出一只狍子,发现我们,嗄然站住,竖起耳朵,楞楞地瞅我们,待我们一动身,“噌”,不见了。走在红松林下,“啪”,一只松塔落在脚下,吓人一跳,抬头望去,却发现一只小松鼠。这小家伙抱住个大松塔,正惊奇地看着我们呢。这情景简直把我们惊呆了。“怎么样?有趣吗?”林场派来带我们进山的老向导问。“有趣,太有趣了!”我们赞叹道。“有趣的事多着呢。”老向导说着,领我们继续前行。果然,越往前走,树越密,新鲜有趣的事也越多。树下,横七竖八地腐朽木上长着嫩生生的蘑菇,黄的、白的,像宝塔一…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之美     
第一眼看见大漠敦煌时,我看到了一个个远去了的时代的痛—皮肤痛。飞沙,乱石,天生粗糙干裂,黑暗苍黄,松弛垮塌。人世间再沧桑的脸,在它面前,也幼嫩。再苍老的生命,在它面前,也鲜活。唯有星星点点的绿洲、泉水、驼铃,证明它还活着,心跳着,眼睛亮着,话说着。脚痛。驼峰如舟,流沙如水,走了亿万年,仍然走不出荒凉、遥远、贫瘠。它只是一个凝固的海,凝固了脚步,凝固了梦  相似文献   

15.
现代同学会     
不知从何时刮起同学聚会之风的。大学中专的同学聚,中学的同学聚,小学的同学聚,各类培训班的同学也聚。反正只要有题目,有人操心张罗,就能聚。同学聚会大都选在春秋之际的一个周日,天气宜人,心情舒畅。无论哪个层次的同学聚会,整个活动都是分三步走的,问好叙旧,吃饭喝酒,告别握手。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甜蜜     
沿着葫芦河上溯,是江南水乡般的风景。两岸郁郁葱葱的绿树,似乎把空气都染绿了。伸出手,手是绿的,一笑,牙齿都是绿的。稻田里,嫩绿的秧苗好像被一把梳子梳过,规规矩矩排列成阵。水田里倒映着蓝天白云,一派田园气息。果说壶口瀑布代表陕北的豪迈,那么鄜州则象征着陕北的书香。原因是杜甫曾经来过。羌村,鄜州一个小小的村落,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曾经带着一家老小逃难流落至此。宽厚的陕北收留  相似文献   

17.
爱情的滋味     
女人在厨房做饭,男人在客厅陪我下棋。突然女人喊,你,进来一下。声音很大,却是温柔的调子。男人就去了趟厨房。几步远,用了一溜小跑。出来时,手里拿一半切开的西红柿。边咬边问我,该谁走了问他,喜欢吃生西红柿男人一边咬着西红柿,一边抬头瞅瞅厨房。不太喜欢,他说。厨房里不断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掩盖了我们的谈话。那她怎么喊你我继续问,还切了这么一大块。她以为我喜欢呗!男人说,以前,刚结婚那阵子,穷,又馋。  相似文献   

18.
黑色的光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 《文化博览》2007,(10):22-23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我读墨子,总是能产生一种由衷的感动。虽然是那么遥远的话语,却能激励自己当下的行动。""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落了这八个字: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那个黑衣壮士,背着这八个字的精神粮食,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他累了,粮食口袋搁在地上也已经很久很久。我们来背吧,请帮帮忙,托一把,扛到我的肩上。"  相似文献   

19.
残阳清照     
人物简介李清照:(1084-1151)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出场时46岁。吟梅:李清照的贴身女仆,20岁。张汝舟:李清照的后夫,曾任右承奉郎,30岁。老太太:李清照的婆母,60多岁。老夫人:李清照之母亲,60多岁。李沆:35岁,敕局删定官,翰林学士。綦崇礼:40岁,翰林学士。赵老祥:赵府仆人,50多岁。临安知府,刑部侍郎,高宗皇帝,大理寺廷尉,及衙役等。女剧作家:20多岁。教授:60多岁。  相似文献   

20.
树冠下     
秦亮 《生态文化》2005,(1):54-54
一裸裸大树, 树冠硕大如棚。 你太崇拜这裸大树了。 想离去, 总是爱恋不舍。 于是, 永远走不出树的呵护, 永远惧怕岁月的打磨。 —那是给生命淬火, 让生命更加朝气蓬勃。 在树下, 你轻轻地圾步。 不知倦地久坐, 突臾地纳凉, 甜甜地哼歌。 对大树有太多太多的依赖, 想得到的呵护太多太多。 走出去吧, 荆棘坎坷, —那是人在旅途中, 一路相依相伴的风景, 让生命闪射出五光十色。 春日里, 有花的烂漫, 有翩翩起舞的蜂蝶。 走出去吧, 艰难的跋涉, 困苦的烤灼, 有了这样人生的“路考”, 生命之车、 才能风驰电掣。 复日里, 有无数婆婆的枝叶, 将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