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口罩释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共发生10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细颗粒物数量急剧增加所致。所谓细颗粒物,即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表面吸附着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雾霾大清理     
正雾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它们与雾气结合,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形成雾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我们通常讲的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正>雾霾中的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的健康危害最大,因为PM2.5更容易进入鼻孔,穿过气管,进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也更容易吸附对人体健康有毒有害的物质。大多数对人体有致癌和严重危害的物质富集于PM2.5中。此外,PM2.5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在肺中更容易溶解,在人体内与目标细胞相互作用的活性强,因此雾霾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一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委会专门讨论了空气质量标准,这是国家历史上首次通过国务院常委会来讨论通过一个标准,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对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的治理提出三步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3月9日也曾透露,今年全国将有54个城市相继发布PM2.5监测数据。未来,灰霾天气有望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5.
孙晨 《青海科技》2013,(1):30-31
风霜雷电、雨雪云雾,原本平常的自然现象,为何引起人们如此多的关注?原因就是一个叫做PM2.5的字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它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直径的1/20。进入2013年以来,雾霾天气笼罩了全国大部分城市。石家庄、邯郸、保定、北京、长春等地空气污染严重,多地空气质量指数监测数据“爆表”。近日,笔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  相似文献   

6.
高建国 《百科知识》2013,(18):20-21
前段时间,一些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种雾霾天气主要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造成的。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比PM2.5还小的纳米颗粒也同样引人注目。纳米颗粒是指直径介于1~100纳米的天然或人工材料,显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PM2.5(粒径等于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是一个正式的中文词语,更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术名词,所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其命名为"细颗粒物"。但是,为PM2.5起中文名遭到网友的讽刺揶揄。颇具水平的吐槽当数对PM2.5的非正式命名:严肃一点的叫"公雾源";高端一点的叫"京尘";霸气一点的叫"尘疾思汗";乐观一点的叫"尘世美";娱乐一点的叫"尘惯吸";  相似文献   

8.
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组成成分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l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从京津冀地区到长三角地区,甚至再到珠三角地区,PM2.5都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复旦大学庄国顺教授科研团队花费10年时间,阐明了我国各类气溶胶的时空分布、化学组成及其形成和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以来,至少已出现4次全国大范围的高污染雾霾天气,全国143万平方公里未能幸免。以往冬季,虽然雾霾天气也很严重,但像今年这样数千公里雾霾笼罩却很罕见。"雾霾笼罩,不能简单将其归为自然现象。"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教授认为,我国大范围严重雾霾形成与细颗粒物,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长途奔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月初的上海可以说是“烟雾缭绕”,有的网友甚至将上海街景比作“寂静岭”,这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街上行人的的确确在“雾里看花”。雾霾天气给气候、环境、经济等方面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健康,雾霾的“杀伤力”更是惊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雾霾的主要成分——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每年导致80万人过早死亡,已被列为全球的第十三大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结合实际,针对牡丹江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细小水滴或冰晶共同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霾却是空气中烟粒、灰尘、硫酸盐、硝酸盐以及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组合成的气溶胶系统所造成的视程障碍物。困扰南昌雾霾天气的主要罪魁祸首为PM2.5,它是由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气象条件、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增加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建立应对雾霾天气的应急机制和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是治理南昌雾霾天气的必备手段。提高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是保障各项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细小水滴或冰晶共同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霾却是空气中烟粒、灰尘、硫酸盐、硝酸盐以及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组合成的气溶胶系统所造成的视程障碍物。困扰南昌雾霾天气的主要罪魁祸首为PM2.5,它是由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气象条件、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增加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建立应对雾霾天气的应急机制和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是治理南昌雾霾天气的必备手段。提高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是保障各项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时间为10月7日—11日,文章对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北京地区的地面PM 10和PM 2.5变化特征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严重雾霾期间北京地区PM 2.5、PM 10浓度较高,最大值分别为300μg/m3和353μg/m3.9日温度为16℃,相对湿度8...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较重,包括PM2.5在内的细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并且相对湿度下降,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为首要污染物,是形成大气灰霾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介绍了一种便携式PM2.5检测仪的设计和研制过程,包括了检测仪的系统组成,设计方法,程序控制电路和实物制作等。PM2.5(Fine Particulate Matter)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来分类的,粒子直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10,为人们可吸入的颗粒物;粒子直径  相似文献   

18.
PM2.5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微小颗粒物,除了会造成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外,被人体吸入后还会对损害身体健康。自从2017年我国政府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口号以来,各地PM2.5的含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PM2.5含量监测技术,像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等,随后概述了通过吸附技术、负离子技术等进行PM2.5防控的技术原理,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PM2.5监测及防控系统,并对其结构组成、运作流程等展开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分析秋季颗粒物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空气湿度较大风速较小时,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天气晴朗风速较小时,PM2.5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些年北京、天津等城市雾霾天气的加重,PM2.5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大气颗粒物给生活带来的威胁,因此,分析化学作为可以分析研究大气颗粒成分的有效手段,也得到了长足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总结了在大气颗粒物分析中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