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中学语文,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这里面大有学问。依我看,关键在于要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组织学生演练好语文能力训练“三部曲”。什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三部曲”呢?我的理解和界定是:“自学&;#183;积累——思考&;#183;讨论——运用&;#183;创新”,或简称“积累&;#183;思考&;#183;创新”。这是一个教学训练过程,也是能力发展过程。我说过,“点拨——创新”教学模式,其训练发展过程包含了“三阶”、“五步”。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物理考试由于受“科学&;#183;技术&;#183;社会”思想的影响,命题的视域已极为开阔,试题也更加灵活,“思辨游戏”类题目已大量减少(但各种复习资料上繁琐、庸俗的题目还大量存在,它们严重地误导着学生的思维、削减着物理学的魅力)。无庸讳言,师生们仍没有从题海中走出,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改变。我们认真审视这种发展,是不是我们的物理命题的取向还太单一,单一到只注意应用能力的考查而没有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查?  相似文献   

3.
一、有序和无序是辩证统一的 所谓“序”,主要是指秩序、次序。《史记&;#183;周本纪》:“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后汉书&;#183;楦帝纪》:“庶事失其序。”《易&;#183;艮》:“言有序。”引申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周礼&;#183;春官&;#183;肆司》:“以岁时序其祭祀。”郑玄注:“序,第次其先后大小。”嚼由此可见,有序和无序是一对关于“秩序”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学生,一池涌动的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183;罗杰斯说:“一个人是一条流程,而不是一团固体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一群固体的特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由此,我们明白了:学生是活化的教育资源。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183;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素质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闻喜县教育局一班人在认真学习洋思、东芦学校先进教育理念及成功经验的同时,认真分析本县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五&;#183;五”教学模式,即教学过程的五大流程(提前备课,学生预习,课堂教与学,三清,单元期中期末检测)与课堂教学中的五个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评,课堂练习与检测)。  相似文献   

7.
潘林 《四川教育》2000,(2):42-43
“思考&;#183;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思考&;#183;练习”的重要作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183;必修),在课文的每一页右侧均留有7cm宽的白边,较常规版式多了约5cm。这是留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块园地。如何发挥这片“空白地”的作用,真正变书本“空白地”为学生的“发现园”,我认为可以将它作以下用途。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基础学习活动中,有两大类因素在起作用。一类为“智力”因素,包括领悟力和记忆力,它是决定教学能否取得如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差距不大)。另一类为“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目的、自信心、意志、情感、兴趣等与学习效果紧密相关的集合。“智力”因素是在一定的“非智力”因素的支撑下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好,“智力”因素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由于高职高专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行为不定型时期,特别是“非智力”因素仍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时期。  相似文献   

10.
《论语&;#183;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学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学策略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总结出使学生乐学的有效策略是:让学生在主观意识中“亲其师”,在学习新知识时感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1.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 ,即动力系统 ,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所以 ,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 ,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下面就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谈几点体会和作法。一、明确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 ,其主体是学生本人 ;教师施加的教学影响 ,只有通过学生自我的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 ;学生的认识活动要由学生自身积…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大凡是学校里的识字教学,都是教师为主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方法一直沿袭到今天。社会发展了,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主体&;#183;开放&;#183;潜能”识字的实验,就是强调老师要转变观念,改革方法,以儿童为主体,诱他们主动识字,从而达到自能识字、开发潜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必须以积极的学习热情,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作为情感基础和动因。因此,在自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目标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情绪体验,以培养学习情感的倾向性。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让每位同学尝试计算:(1)45&;#247;15;(2)4.5&;#247;15;  相似文献   

14.
护蛋的故事     
张宜佳 《小学生》2004,(8):18-19
“耶!”从五&;#183;三班的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原来五&;#183;三班要开始护蛋活动了。所谓护蛋活动就是找一个鸡蛋,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当它的爸爸妈妈。看谁是好爸爸好妈妈,能把“孩子”护到下个星期一。在这期间,不许换蛋。换了就得写明是2号蛋,不能参加最佳爸爸最佳妈妈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 √”“&;#215;”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215;”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利用评语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克里斯托弗&;#183;K&;#183;纳普尔(Christopher.K.Knapper)与阿瑟&;#183;J&;#183;克罗普利(Arthur.J.Cropley)合著的《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一书初版于1983年。正如作者所言,直到1995年,该书仍是论述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这一主题仅有的一本专著。克罗普利是汉堡大学教育心理学教  相似文献   

17.
陈丽杰 《辽宁教育》2006,(7):105-106,1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聋人教师对聋教育的历史贡献。1814年,美国聋教育先驱托马斯&;#183;霍普金森&;#183;加劳德特(Thomas Hopkins Gallaudet)远渡重洋前往英国学习聋人教育。1816年,他在英国伦敦遇见讲学的法国聋童学校两位聋人教师劳伦特&;#183;克拉克(Laurent Clerc)和琼&;#183;马修,随后前往法国聋童学校向两位聋人教师学习聋人教育。并且进一步说服了克拉克老师一同前往美国,  相似文献   

19.
兰华 《中学理科》2003,(2):55-58,95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时,化学式中各原子之间用加法,同种元素的原子要合并计算,结晶水合物中的“&;#183;”也要用加法,不能将“&;#183;”理解为乘号。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通常指的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智力因素是“内因”,非智力因素是“外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因”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数学。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