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要使图书馆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图书馆在"十二五"发展中应做好和谐图书馆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系统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构建体系,本文就此探讨了如何构建这些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与实验室在数字资源建设、管理方面各有所长,集成其数字资源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通过将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融入实验室、实验室数字资源纳入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共建特色数据库等模式,以实现图书馆与实验室之间的数字资源集成。采用采购集成、资源集成等一系列策略,提高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杨金山  田丽君 《情报科学》2006,24(11):1630-1633
本文概括和分析了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图书馆资源整体集成和基于内容管理的跨库检索是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终极目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王本瑜 《现代情报》2006,26(12):95-97
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面临着如何应对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适应“教学需求、学科建设、科研发展”需要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本文针对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类型不断丰富与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的趋势,讨论了如何拟订文献采购计划、规范文献分编标准、建立书目查询系统以及文献资源的日常保护和开发利用等问题.对建立一个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管理的新型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集成图书馆系统或称集成联机图书馆系统(简称集成系统),是用一个书目数据库来支持多个图书馆进行运作的计算机系统。它在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为读者提供多种快速便捷的服务以及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实现各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Unicorn的校内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及自动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曦 《现代情报》2010,30(8):49-51
图书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工作。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实践了文献资源整合和自动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建设,将分散在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的图书文献进行规范加工并将图书文献资源数字化整合在一个系统下运作、管理,在图书馆与资料室中实现统一的自动化管理并对全校师生开放。通过这次校内文献资源整合,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图书文献信息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文献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资源计划(LRP)--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岳修志  刘明周  张怀涛 《情报杂志》2003,22(1):49-50,53
“复合图书馆”是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图书馆存在的基本形态,复合图书馆管理必然要采取数字化管理。本文提出了复合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模式图书馆资源计划,对图书馆资源计划进行了系统和信息流的分析。最后对图书馆在实施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E—first、E—only采购模式引进电子资源已经逐步成为各图书馆引进资源的主流,对这些虚拟资产进行管理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虚拟资源的管理需要创建新型管理模式,需要我们采用新的视角来重新诠释图书馆文献资产。  相似文献   

9.
刘东亮  岑丹  赵浩宇  刘伟 《情报科学》2021,39(12):80-86
【目的/意义】文献信息资源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 着信息相对滞后、部分信息尚待证实的现象。【方法/过程】以本市某高校图书馆为实验对象,对全校文献信息资源 进行数字编目、信息整理和加工处理,以此构建文献信息资料数据库,在校园网中提供流通和信息检索服务,实现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以及共知。利用最小化目标函数,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处理,按照不同调度目 标对信息资源服务的顺序进行指定,最终实现了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下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结果/结论】测 试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对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过程中,文献信息资源内的集成耦合度和文献信息资源间的 耦合度均较高,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由此验证了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创新/局限】从 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视角下,对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有效提升了文献信息管理能力,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系 统延时能力、CPU使用率、数据丢包率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有文献资源建设条件下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需要建立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文章在探讨构建高职院校文献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基础上,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目前高职院校的四级文献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