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节课所要学的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性质的基础。学习本节课有助于学生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空间观念。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从实物到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课例背景】“认识图形”属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图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通过课前随机访谈,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够进行简单辨认,但是对“形”与“体”认识不清,因此本课难点在于让学生感知“面从体出”。通过研读课标,  相似文献   

3.
张洪江老师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 ,比较成功地体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方向。《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 ,是学生深入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要比认识平面图形困难得多 ,张洪江老师是怎样上好这节课的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目标 ,素质教育除知识目标之外更重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张洪江老师为了落实这节课确立的德育目标 ,让学生量出一个长方体模型上相交于1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 ,并把量得的结果告诉全…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适合于二、三年级学生的教学。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巧妙,在创造图案的过程中发展智慧。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难点是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适合小学二、三年级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巧妙,在创造图案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慧。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难点是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相似文献   

6.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第5章第1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图形与坐标"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节课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它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今后从坐标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也为后续的一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有趣的七巧板》。【教材简析】这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多边形等平面图形。拼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它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各种多边形的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在设计教学时要有层次,先认识一副七巧板中的每一个图形,再逐步引导学生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已经  相似文献   

8.
一个分数它的各部分名称应该叫分母、分子,那"分公"、"分爸"又是从何说起呢?在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中,一位老师执教了"分数的认识"一节课,在课上她从分饼引出1/2,接着又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然后又让学生涂出一些图形的1/2,等等,在这节课的第37分钟左右,教师介绍了分数线以  相似文献   

9.
体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推导长方体的求积公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必须加强实物与教具的演示和学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为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我们要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及时开展口语训练,并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交际、善于表达。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图形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内容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实,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本文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为例,谈谈实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分析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与图形是分不开的,轴对称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之后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和各种其他基本图形。在学习轴对称之前,学生已经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简单的了解,学过这节课程之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之前学过的图形。同时,轴对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学好轴对称这一课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对图形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理念《线段、射线、直线》是苏科版课程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线段、射线、直线是最简单的平面图形,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因而,教者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背景,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性、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同时,教者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5.
现象一:在一节"轴对称图形"课上,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16.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美丽的轴对称图形》选自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主要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因此,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的含义,能辨认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通过观察、…  相似文献   

17.
【总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1.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在教学“搭正方体”时,执教者通过两次数学教学活动即根据指令拼搭立体图形和提问、判断并拼搭出立体图形,让学生真正学会了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学生对游戏规则是经历了逐步理解的多个阶段,最后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如果撇开这些过程的探索,没有学生在自己探索中的情感投入与体验,就不会体验到方法的弥足珍贵,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难从心中自发产生精益求精的进取心。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朱明珠 《学子》2014,(9):44-44
一、鼓励性理答,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激励性课堂理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强化学习行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20.
"圆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中的概念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是一节起始课,是后继学习内容——圆的周长、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