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力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61-163
从攻防意识的含义、攻防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运动员攻防意识三个方面对武术套路演练中的攻防意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套路演练过程中,要表现出动作的气韵之美,就必须通过形体动作充分表现出内在精神来,必须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意识。这也是武术套路区别于一般性的体育项目的标志,又是每个习武者在练武过程中所强调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校武术教学是传承武术技术的重要途径,当前武术教学多以套路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攻防意识的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偏重于套路动作的“形式”教学,缺少结合攻防含义的动作讲解,在套路教学中片面的注重动作规格,不明白其动作的实用性,久而久之不仅失去武术本质,还会偏离它独有的教学特色,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片面性等现象.如何完善武术套路教学中出现的无攻防含义教学是当前武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文章将从武术套路教学的攻防含义为切入点,阐述当前武术套路教学的困境,以期达到武术传承与发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武术意识的特征 武术意识的实质,是人脑与武术攻防技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精神映象,是人脑对武术攻防技术动作的反映。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意识到的主观精神映象通过攻防动作的演练使其具体化,对抗性项目的武术意识是抽象的、含而不露的,具有真假虚实多变性的特征。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则是重表现,具有渲染性的特征。武术意识的这些外部特征,正是以武术攻防动作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武术攻防技术中的战术意识,它是借助演练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谈武术套路教学对武术意识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那么武术意识就是对武术动作所具有攻防含义的体现,是人们在进行武术套路演练过程中,为追求健身、攻防表现的效果,而进行的自觉心理活动过程。武术套路演练水平高...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的意识是指武术演练者特有的运用外在肢体形态和内在心理活动、精神等的综合表现来反映动作攻防含义的高级表现形式。本文对套路动作中情境、攻防、审美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后认为,通过对某种特定情境的编排和想象,武术演练者将这种意识体现在对手、情境、审美、声效等方面,并从中表达演练者的内心活动和动作的含义与精神。  相似文献   

6.
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中国武术各家各派都有表现自己门派特色的许多套路,而且套路多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和练习很长时间的人学习的套路是不同的。目前的武术运动员虽然同时很快的学会多种风格迥异的套路,但是对于其披击和攻防含义大多并不清楚。传统武术中,套路练习初期多是分开来一招一招练的,让学习者体会运气使力,攻防技击的含义。而这种练习反复不断地进行.正是为了在实战中能够条件反射式的使出相应的招式,也可以仔细体会招式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抗击倭寇实战的经验总结。他将武术应用于练兵,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攻防思想。文章从“十八卷本”《纪效新书》中分析训练效果、兵器使用与布阵安排体现的武术攻防意识。攻防是中国武术技击的核心,研究攻防意识对于中国武术技术传承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强 《体育师友》2006,(4):42-42
武术运动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的武术美。武术套路的技击美,是以人们对武术攻防、功利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演练动作的攻防含义表现出来,同时也从勇敢、力量、合理的攻防法以及健壮的体魄中获得美感。而武术套路的技艺美,是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表现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还通过传神、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加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武术技艺美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文章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的本质和武术文化的传承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认为:武术文化的“原点”是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载体”;把武术动作运动下去是传承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0.
攻防技击是武术教学的本质.如何让学生在习武中,由浅入深的体会武术技击内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对游戏的喜欢,巧妙的把简单的武术动作改编成武术游戏对练,运用游戏的胜负规则,初步给学生建立攻防意识;循序渐进采用隔空对练、“精灵球”对练、拳术对练简单新颖的对练形式体现武术技击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将技击的技术动作进行提炼加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来自于技击,而又对其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12.
武术眼神训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法系指武术套路演练和攻防实战中眼神运用的方法。在武术套路比赛和散打比赛中都十分重要,《拳经拳法备要·周身秘诀十二项》:“眼者身之主,宜精神注射,破敌全凭之。故认腿认势皆赖乎眼也”。套路对眼法的要求是眼到手到,手眼相随,两目炯炯有神;使整套动作精神饱满,雄健威武,体现出潜在的攻防含义,把观众引向格斗意境,眼神是武术精、气、神的核心和窗口。散打对眼法的要求是:眼神紧紧注视对手关键部位,用余光观察其他部位,及时掌握对手变化,快速准确做出判断,克敌制胜。因此,无论是在武术套路还是在散打比赛中,眼法占有至关重要位置,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在套路技术教学中运用攻防演练意识教学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把具有攻防含意的动作进行剖析、运用一定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其攻防内涵并使之掌握的传授过程,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动作的含义了解更加深刻,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真正体会到武术的特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14.
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的大部分动作具有攻防技击价值,武术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得以区别于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运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武术本体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是什么,什么是武术”的“武术本体论问题”是武术研究者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因为这是武术学研究的起点,是武术学学科大厦的第一块基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本体进行了思索与探寻。研究认为:武术是一种有着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  相似文献   

16.
李强 《体育世界》2014,(5):51-52
为了推广和发展祖国的传统文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我国高校较早地增设了武术课程。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高校学生学习武术很吃力,表现在难以记住套路、动作规格模糊、动作路线不清等,达不到武术动作的具体要求,由此产生大量的错误动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准确地运用讲示攻防法,即仔细讲解套路中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最新武术竞赛规则的实施 ,难度动作的创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动作的创新原理、方法出发 ,并结合武术动作特有的攻防含义 ,提出竞技武术动作创新方法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执裁实践,发现竞赛规则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在演练水平评分中出现“评分盲点”,由于规则对套路的步型没有严格规定导致定势动作异化,对难度动作的过分重视导致具有攻防含义的一般动作被忽视,此外,难度动作的编排也不太合理,难度动作前的过多停顿影响了演练整体节奏。而且,对练部分尚需进一步量化。文章根据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实践检验,提出了十运会后竞技武术竞赛规则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攻防意识"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与生俱来的技击属性使其有别于其它体育项目,无论是套路演练还是散打格斗,都离不开“进攻和防守”,套路的“攻防”是虚拟的,散打的“攻防”是实体的,但“攻防意识”都是他们刻意追求而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攻防意识”贯穿于武术活动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武术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探讨套路与技击的关系及套路的艺术特征,主要结论:套路与技击是同属于武术范畴,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攻防含义是它们的共同内容,但这两之间有着根本区别,技击以克敌制胜为主要目的,而套路以表现美为其最高追求,套路在素材的选择,动作创编,动作表现等方面都力求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套路动作也反映出其创编对攻防的感悟,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武术套路有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