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基于先进的无线传感网络,建立了三层网络拓扑结构。充分利用了ZigBee技术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特点,构造了以CC2430为控制核心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LED路灯驱动电源存在着输出功率低、转换效率差、功率因数不高、输出特性不稳定及可靠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LED路灯的推广使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优化了LED路灯驱动电源电路.采用了HV9910这款灵活简单的LED驱动器IC提供电源,PWM自动调节实现恒流输出,稳压管过压锁定实现空载保护,电磁隔离和光隔离实现隔离输出.本设计体积小,微调反馈电路可设置作为为LED驱动常用的350mA或700mA恒流输出,简化了电路的设计,提高了驱动电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必将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利用,高效环保的太阳能LED路灯也将成为更多市政改扩建工程的选择。本文根据太阳能路灯的控制需要,对太阳能路灯控制器从硬件结构及软件开发方面进行了设计,该控制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控制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道路交通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城市居民的道路出行安全得到了法律保障。然而,夜间天色昏暗,能见度低,人们警惕性较弱,道路情况复杂,交通事故发生频仍,各类路灯系统由此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阐述LED路灯GPRS智能监控系统的建立背景、意义和运行方式,希望增进公众对现代路灯监控系统的了解,为城市夜间交通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以《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为理论依据,提出了智能LED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通过采集洞外的亮度和驶经车辆的车流量及车速改变LED灯的驱动电流,从而实现对隧道灯的无级控制,满足人眼的特性曲线,保障驾驶员的安全。对系统的软件进行分析,将任务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并据此制定了中心控制器、节点控制器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协议。设计了基于ARM的中心控制器模块以及节点控制器模块的硬件电路。最后针对系统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简称,近年来逐步应用于道路照明.为了在满足充分照明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本文详细阐述了LED路灯的灯距、灯杆高度和灯具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前,半导体照明的优越性逐渐凸显,LED照明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总体来说,高压钠灯以及金卤灯依然是国内路灯照明系统的主要光源。作为一种绿色光源,LED在路灯照明系统中的应用,有效避免了传统路灯的种种缺点,随着单颗LED功率的不断增大以及发光效率的提高等,其应用也开始逐渐延伸到大功率功能性照明。本文首先介绍了LED路灯的应用现状,将其与高压钠灯进行了比较,并对其设计以及技术瓶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当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车难及停车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每个车位上方的超声波车位探测器,实时采集停车场的各个车位的车辆信息.连接探测器的节点控制器会按照轮询的方式,对所连接的各个探测器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一定规则将数据压缩编码后反馈给中央控制器,由中央控制器完成数据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车位数据发送到停车场各个车位引导屏进行空车位信息的显示,从而实现引导车辆进入空余车位的功能.系统同时将数据传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将数据存放到数据库服务器,用户可通过计算机终端查询停车场的实时车位信息及车场的年、月、日的统计数据.本方法比传统的停车场管理方式更加准确、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我国路灯照明的现状,分析了路灯照明中存在的电能浪费问题,提出了路灯节能系统设计的原则,最后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某城市采用智能调控技术的路灯节电器后产生的节电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对传统路灯系统中能源浪费严重、信息化程度低和智能化程度低等不足,设计新型路灯系统。在以STM32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上使用环境传感器、电机、太阳能板和LoRa等模块,为路灯加载太阳能追光、自动调亮、环境检测和组网通信等功能,实现路灯节能最大化、运维信息化、智能互联化、集中管控化、照明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17.
家居智能远程控制已经备受关注,在现场级使用无线取代有线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针对现在社会的需要以节能灯为例,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自组网络的通信方式,利用协调器收集无线自组网节点的信息并将信息通过ARM搭建的webserver进行网络传输,从而实现通过Internet来查看和控制节能灯的目的,并对于设计中的关键技术ZigBee协议、LED灯驱动、websrver的搭建、以及TCP/IP协议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目前家具智能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合成生物学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生物制造作为连接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桥梁,正逐步展现出其重塑产业格局的非凡潜力。然而,从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到产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生物制造仍面临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及过程监控等多重挑战。智能生物制造,作为一类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文章评述了生物过程工程与智能生物制造的最新进展,重点剖析了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与智能控制三大关键技术体系。智能感知技术,如同生物过程的“慧眼”,实现了实时、高精度的环境监测;智能分析技术,则扮演“智囊”角色,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智能控制技术,则是“指挥官”,精准调控生物过程,确保高效稳定运行。这三者的融合应用,显著提升了生物制造的智能化水平,为突破产业化瓶颈提供了强大动力。展望未来,智能生物制造将依托持续的技术革新与跨学科合作,不断拓展应用边界,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