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刊》2011,(6):20-20
荆喧在《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对传统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内容和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相关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缺失、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平衡原则有待确立以及网络著作权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涛  曲哲 《文化学刊》2011,(4):169-172
本文从近期部分中国作家针对百度文库侵犯著作权的集体维权事件出发,对网络中介服务商的法律地位、作用及著作权侵权责任进行辨析,提出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技术保护模式、版权合作模式等网络著作权问题未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1,(5):156-156
荆晅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对传统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内容和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相关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我国著作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平衡作者、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的规则。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巨大挑战。我国著作权法应从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的改革和部分合理使用向法定许可转换等方面进行完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传播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实 《职业圈》2010,(24):196-197
近年来。游走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人肉搜索”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人肉搜索”乃至整个现代网络发展的深入关注和全面反思。其所涉及的网络侵权及隐私权保护问题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完善民事立法,全面确认隐私权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游走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人肉搜索"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人肉搜索"乃至整个现代网络发展的深入关注和全面反思.其所涉及的网络侵权及隐私权保护问题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完善民事立法,全面确认隐私权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凌环 《职业圈》2008,(23):67-68
文章着重阐述了民事抗诉的概念、民事抗诉权的性质以及民事抗诉的特点三个基本理论问题,旨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立法实质,以期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监督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重阐述了民事抗诉的概念、民事抗诉权的性质以及民事抗诉的特点三个基本理论问题,旨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立法实质,以期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监督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音乐作品的权利主体、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获取音乐的途径变得更加便利,但是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和管理在网络环境中也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与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已经不相适应,在实际运行管理中需要全方位升级改进。本文旨在对我国目前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希望通过完善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以加强对网络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促进整个音乐产业有序发展并最终使整个文化产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公民的法律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诉权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权利是有限度的,诉讼权利的行使也要在合理的范围。然而,司法实践中部分不法分子却滥用诉权,恶意提起诉讼,损害他人利益。随着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出台,我国第一次在民事诉讼法中对民事恶意诉讼进行规制,这无疑是我国规制恶意诉讼立法上的一次进步,但是这些规定远远不足以遏制司法实践中频发的民事恶意诉讼,因此,本文主要从程序法视角对民事恶意诉讼进行规制,对民事恶意诉讼的基本概念、成因及立法现状进行了论述,最后从程序法角度提出我国应对民事恶意诉讼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时代的著作权交易制度的经济法视角考量,利用北川善太郎的法律模型理论分析数字时代我国著作权交易制度完善问题、我国现行数字著作权交易模式及类型,论证产业法对数字著作权交易制度规制的理论正当性。经济法视角下的文化产业立法可以弥补现行文化产业的立法空白,同时完善文化产业法律体系,以此实现我国文化事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过渡发展,创新文化业态及我国著作权交易的商业模式,构建文化产业商业生态圈,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闫庆丽 《职业圈》2008,(12):185-186
文章从我国的著作权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案著作权、作业著作权的享有以及权利主体两大问题,引经据典,层层剖析,阐述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我国的著作权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案著作权、作业著作权的享有以及权利主体两大问题,引经据典, 层层剖析, 阐述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著作权侵权纠纷当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往往存在较大的争议,中青文诉百度文库一案虽打破了司法实践中法定赔偿计算方式泛化适用的僵局,但是最高院再审判决书中存在适用法律错误、对于侵权复制品销售量的认定错误以及适用"累计阅读量"没有考虑诉讼时效等三方面的问题,如此引导和重构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认定制度显然不妥。反思现行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侵权损害赔偿应突破计算方法适用的先后顺序、分档设置最高法定赔偿数额、引入无形资产评估的计算方法、采用"程序+实体"的模式解决问题等四方面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乌尔曼尔是德国书商协会的一名高级人员。这里刊出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一文是他于1996年8月30日在德国书商协会、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哥德学院联合举办的版权讨论会上的讲演,根据录音翻译整理而成,本刊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电视具有互联网与电视机播放终端的双重属性,因而导致其涉及的著作权问题更加多元化。厘清互联网电视的本质与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侵权行为进行归纳可知,相较于直接侵权,间接侵权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著作权保护问题给现行立法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完善著作权间接侵权的规制体系,同时在立法与司法解释中规定设备提供者的技术中立义务、通知义务以及合理审查义务等,才能有效保障相关权益,为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日渐得到满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维权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面对侵犯著作权的现象,原创者们也逐渐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著作权虽为私权性质,但也具有公权利的意义,在维护原创者创造的更大社会利益的同时,如何认定作品的独创性与侵权问题值得探究。本文将以琼瑶诉于正案为例,结合案例思考著作权中的作品独创性与侵权作品认定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尚潇潇 《职业圈》2012,(23):66-66
一、我国现有的法院调解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该及时判决。”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要多做说服教育和疏导工作。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自愿、合法进行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其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文章参照了有关法律规定,弄清了平等法律关系中政府或其部门的民事主体特性,认定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民事合同,并分析了该合同被误解成行政合同的错误根源.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营运,就是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类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使其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的活动。本文重点论述了企业有效营运无形资产的意义、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