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龙先 《中国钓鱼》2004,(10):28-28
斑点叉尾鮰,又名斑真鮰、美洲鲶、美国鮰、沟鲶等,属于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1984年引入我国。它们外形有些像鲶鱼,身体前部较粗,后部稍细长,体表光滑无鳞,有触须4对。头比鲶鱼小,尾鳍分叉。  相似文献   

2.
江河钓鲶     
长江武汉江段及其支流滠水下游(朱家河)90年代以前鲶属鱼类资源丰富,钓获种类主要是土鲶,另有少量南方大口鲶(叉口鲶)。我们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每年鲶鱼钓获量均十分可观,特别是丰  相似文献   

3.
鲶鱼属底栖食肉性鱼类,多在水库深水砬头、水洞、闸门、树桩、石缝洞穴中聚居。在这些地方选点钓鲶,往往丰收有望。但这些地方挂钩厉害,常常造成线断、钩失、鱼跑,令钓者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4.
陈钢 《钓鱼》2004,(18):17-17
鲶鱼由于其肉质鲜嫩、少刺、营养丰富而倍受人们的喜欢。若能多掌握些鲶鱼的食性和习性,或许能对钓友们钓鲶有所帮助。这里我将鲶鱼的食性和习性介绍一下,供广大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赣江钓鲶鱼     
鲶鱼属淡水中大型肉食性底层凶猛性鱼类,常年栖息在较深水域的底层,视力严重退化,有喜暗怕光习性。赣江中的鲶鱼,野性足,难钓取。夏季钓鲶以青虫、泥鳅、大黑蚯蚓等为好;秋季和寒潮来临的初冬,它对水蛭(江西称蚂蟥)等尤为青睐。鲶鱼昼间多蜇伏在近岸乱石、洞穴中和躲藏在流速稍缓的浑浊水域,一经发现猎物便凶猛的咬住不放,掉头就往洞穴里头窜。夜间和多云、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鲶鱼     
王长工 《钓鱼》2013,(11):24-24
鲶鱼,古称“鲇鱼”,俗称“胡子鲶”“河鲶”,淡水可钓鱼种之一,鲶科。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一般个体重0.25~1.5千克。大河鲶一般长1米多,至少重5千克。以上。口宽大,  相似文献   

7.
长江钓鲶     
鲶鱼,鲶科,鲶属。喜生长于江、河、湖泊,4-6月份产卵。食性广,属中底层凶猛性鱼类,以捕食小型鱼类、虾类为主,每年的春、秋两季为垂钓的黄金时节。地处长江中下游,锦绣如林,有九曲回肠之称的石首市河段,渔业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垂钓爱好者乐园。独钓长江中的鲶鱼,是我近几年来比较专一的爱好,一年365天,除大风大雨、夏季蚊虫太多时不出钓,大部分休闲时间都用在江钓技艺摸索之上,积累了一点浅薄的江钓知识。江钓鲶鱼可分岸(矾)钓和船钓两种。一、岸(矾)钓1.钓具:岸(矾)钓是指垂纶于长江岸边和矾头边。用竹制、玻璃…  相似文献   

8.
夏季逗钓鲶     
逗钓鲶,也叫“响水钓鲶”,是拖动钓饵击水吸引鲶鱼攻击的钓法。适合此钓法的时间是小暑至中秋,这段时间,从黎明到清晨,鲶鱼十分活跃,常到浅水域(尤其是树根、土埂、洞穴、杂草旁)捕食小鱼、青蛙,有时甚至可以听到“嗒、嗒、嗒”的摄食声。为了抓住时机,钓者往往在拂晓前赶到钓点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怀头鲶     
郭全刚 《钓鱼》2014,(6):18-21
每当钓友在一起说起鲶鱼,我就会想起母亲在收拾鲶鱼时说过多次的话:“你钓的这些小河鲶长不大,只有怀头鲶才能长大。”因为母亲小时候是在黑龙江边长大.姥爷闲暇之余经常到江边钓鱼,  相似文献   

10.
鲶鱼是野生鱼类,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而以长江、淮河流域为最多。鲶鱼大体分为两种:大河鲶和普通鲶。 大河鲶多生长在大江大河,个 体大,最大的可达40千克以上。 土鲶长着一个扁平头,大嘴、小眼、有须子2对或3对。体长,后侧扁,无鳞,色灰黑,有不规则的暗色斑块.背鳍很小,短而硬;臀鳍长,与尾鳍相连;胸鳍有一对硬刺。 鲶鱼是底层鱼,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缝、深坑或树根下,以及流动缓慢的水域中.春天开始觅食,入冬后即伏在深水或洞中不食.鲶鱼怕光,白天不大活动.一到晚上就来劲了,到处游动,四处觅食猫老师 第…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又名斑真(?)、美洲鲶、美国(?)、沟鲶等,属于鲶形目,(?)科。原产于美洲,1984年引入我国。它们外形有些像鲶鱼,身体前部较粗,后部稍细长,体表光滑无鳞,有触须4对。头比鲶鱼小,尾鳍分叉。 斑点叉尾(?)容易养,对生长环境没有过高要求,适应水温0-38℃,吃人工配制的饲料,能在自然环境下繁殖,有适应集约化和高密  相似文献   

12.
话钓鲶鱼     
鲶鱼,又名鲶胡子、土鲶、河鲶等,也写作鲇鱼。它身体细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最长可达1米以上,可能是它浑身布满粘液的缘故,所以才有了鲶鱼这一名称。鲶鱼的视力不佳,羞于见光,多于一早一晚和夜间活动。在水深、水浑的地方,它白天也爱外出,所以在这些地方白天也容易钓到它。它的自然食性为小鱼小虾和一些无脊椎动物,为克服其视力差的缺陷,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便使得它的对声音和味觉的感觉器官——侧线和胡须比较发达,能够敏锐地对水域内的声源和饵食的方位作出判断和定位。我们在垂钓时,时有鱼钩挂着鲶鱼胡子的现象出现,这一方面说明鱼钩…  相似文献   

13.
前年我回老家度假,那里的一种很特别的钓鲶法吸引了我。回来后照样试钓几次,效果相当好。不但钓鲶鱼,还常钓到黑鱼。 要想鱼获量增高,首先要了解鱼。鲶鱼产于我国各地淡水中,它繁殖能力强,1千克以上的鱼,肚子里往往有鱼籽100~200克重。鲶鱼产卵期在6~8月份,产卵不做巢。白天它潜伏于水中阴暗处,晚上出来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伟 《中国钓鱼》2003,(9):34-34
我家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很适应鲶鱼的繁殖、生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鲶鱼很偏爱食田螺内脏。后来我用此法钓鲶从未失手过,在长江、溪流、水库垂钓,都有收获。现推荐给喜爱钓鲶鱼的钓友。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为长江、淮河分水岭,河谷纵横,在这些水域中生长着大量的野生鱼类,其中革丫(当地土称.又名黄颡鱼)和鲶胡子(学名鲶鱼),是较常见的鱼种。  相似文献   

16.
胡宗祥 《中国钓鱼》2005,(10):16-17
青海溪河中常有黑鲶鱼,此鱼无鳔,体黑,唇边长须,头扁眼小,,生性凶猛,常吞食其他小鱼、小蛙。黑鲶在靠近黄河的贵德县称“蛇扁头鱼”。笔者曾用羊肝做鱼饵,在黄河中钓到过一条重约3千克的“蛇扁头”。当地传说“蛇扁头鱼吃死人”而对黑鲶存有忌畏心态。在大通河流域称黑鲶为“狗鱼”或“狗板鱼”。  相似文献   

17.
鲶鱼畏光,喜黑暗,又喜欢污染之臭水,水上的障碍物木竹排,正是它们大量聚集的地方。这是因为:①木、竹排覆盖住水面,而且下边黑暗,鲶鱼待得住;②木、竹排经水沤,有许多黏液渗出,鲶鱼爱食;③木、竹排下,小鱼、小虾、小虫多,鲶鱼不需操劳寻食,张口便来。所以欲多获鲶  相似文献   

18.
在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着奇丽 的喀斯特地貌。其间,奇峰异洞融于一体,地下更分布着不可胜数的暗河,这些暗河往往通过一个个悬挂着钟乳石的山洞与河溪相连。在这些静谧的洞内水体及附近河溪中栖息着一种凶猛的“水中小霸王”──山鲶鱼。山鲶鱼和我们钓友都很熟悉的鲶鱼是同一种鱼,只是由于长期栖息于幽暗的山洞中,其身体一般呈青黛色,并且索饵更疯狂,呈现出一种无所顾忌的“霸气”。 一、山鲶鱼的生活习性 山鲶鱼羞光怕响,喜暗爱静,白天一般都藏身于幽暗静谧的山洞中,黄昏时开始游出洞外到河溪觅食,清晨日出前又游回洞内休息。鲶…  相似文献   

19.
老汉钓鱼     
长沙市沿湘江岸边由客运码头往北到新河口,以及浏阳河、捞刀河与湘江交汇处的一段河流,都是夜钓鲶鱼的好钓点。每年端午节将至,天气暖和,鲶鱼四处觅食。恰巧这时树上的“大青虫”膘肥体壮.正是钓鲶的好饵料。逢无风雨天气的夜晚,带上钓具.择个好钓位,抛竿下钩,耐心守候。此时夜阑人静,晚风习习.将白日的疲劳、忧思.城市的嘈杂喧嚣,消散得干干净净.顿觉心旷神怡。乍闻铃声,提竿收线,一条活蹦乱跳的鲶鱼被提出水面,夜色朦胧中,乍隐乍现,那个乐趣,与白天垂钓不可同语,更何况第二天餐桌上又添鲜美鲶鱼佳肴。  相似文献   

20.
钓鲶也要选天气和日子,若是黄河上游刚下过雨,河水就会奔腾大涨,黄水也变成了酱红色,河中鲶鱼食欲大增,顺流而下凶猛捕食。通常,平坦的渠岸处半斤左右的鱼居多,大鱼常伏在陡峭的高岸下,这是点鲶鱼的大好时机。有次我遇上了涨水,一上午沿着渠坝点了半斤至一斤多重的鲶鱼36条,顺路还踩住了一只在岸边晒太阳约半斤重的甲鱼。抬脚走上一个高坡,忽见一个大漩中红色大口一闪,水面的浮漂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