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排球不进则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男女排球队在本届世界杯的表现使我认为 ,中国排球急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去构筑中国排球的未来蓝图。(一)给自己正确定位中国女排的实力虽尚处于前六名之中 ,但一直没有“郎平式”的重量级选手为核心。近年来 ,随着世界排球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巴西、俄罗斯、日本等国女排重新崛起 ,使世界女排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女子排球男子化 ,后排进攻多样化 ,攻击性发球威力越来越大 ,使得中国女排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仅靠网前快攻这一法宝取胜的打法已经很难奏效。近两年来 ,中国女排始终处于新老交替 ,队伍处于磨合之中 ,自然影响了球队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女排男子化表现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 ,录像观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女排诸强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男子化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 :现代女排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体能与素质、攻防技术与战术逐渐向男子化靠拢。一些欧美运动员身材高大 ,体格健壮 ,能充分施展后排进攻、大力跳发球、快速多变攻等充满男子味的高难技战术动作 ,进攻力量大 ,攻防转换快 ,充分显示出男运动员的风格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世界杯女排赛以古巴队夺得冠军而告结束。回顾十天来八轮48场角逐,一些排坛人士对本届杯赛及女排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发表了自已的看法。国际排联副主席、日本排协会长松平康隆:从本届杯赛中看出,女排在向男子化方向发展,即进攻速度快、力量大。但除古巴队的路易斯外,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及运用后排立体进攻技战术是当前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进攻环节应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近几年来世界排坛上女子后排进攻被广泛地采用也普及导致女排各项技战术男子化,就我国女排如何充分挖掘后排进攻技术并在实战中加以运用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陈忠和说:“我要通过观察来发现属于中国女排的打法和路子,坚持走自己的路。” 5月,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鏖战宁波和大连两站,新一届中国女排以全胜的战绩夺冠。但女排要续写辉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这次参赛的7支球队除古巴队外,均是世界女排二流球队,还够不上对新一届中国女排真正意义上的检阅。即使如此,中国女排在比赛中  相似文献   

6.
《体育博览》2014,(8):87-87
近日,国际排联在官网上公布了今年女排世锦赛的完全赛程,尽管还有一支球队没有产生(最后一席将于7月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五队之间产生),但并不妨碍全部赛程的出炉。2014年女排世锦赛共有24支球队参赛,中国和日本、古巴、波多黎各、比利时、阿塞拜疆同分在D组。  相似文献   

7.
女子排球运动,在技术要领、战术打法、得失分规律、训练原则和主要比赛规则(除了网高不同外)等方面,同男排基本上是相同的,特别是近代女子排球技术战术的发展日趋男子化,不断借鉴男排的打法来试装女排。因此,就总体而言,女排同男排的训练,具有更多的共同的普遍规律。但因女排运动员在人体解剖、生理机能、心理品质和球网高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于男排的特殊性,所以女排在训练安排、技术运用和队伍管理上,必然就产生它自身应有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14年女排世锦赛后世界女排竞技格局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世界女排整体竞技实力提升,竞技水平差异在缩小;欧洲女排整体实力较强,各队竞争激烈,新老劲旅交替较快;亚洲球队特色鲜明,东亚四强格局形成;非洲球队崛起较晚,发展潜力巨大;从各球队竞技实力分析,世界女排可以分为四个集团,以巴西、美国为首的美洲女排整体实力优势明显;从技战术风格分析,当代世界女排的技战术打法可分为四类:实力打法型、全面均衡型、高度力量型、快速灵活型。  相似文献   

9.
第15届亚洲女排锦标赛泰国女排"爆冷"获得冠军,这也是亚锦赛历史上第一支由中日女排之外的球队夺冠。泰国女排夺冠绝非偶然,探究其亚锦赛崛起的原因对中国女排也是一个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男、女排球队的随队记者,我赴日本采访世界排球大赛已有五次了,但去年采访世界杯赛是时间最长,也是最辛苦的一次。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和第十届世界杯男排赛连续进行了整整一个月,而且女排、男排先后分别进行了四站比赛。我在日本采访了35天,辗转了8个城市,飞机票的票根就有12张。  相似文献   

11.
排球比赛中球队得分结构对其成绩排名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综合运用资料调研、数据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世界女排强队比赛(以2009年、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决赛为例)得分结构与球队成绩排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表明:球队比赛排名与球队拦网得分、拦网平均每局效率显著相关且正相关,与扣球平均每局成功率相关性较大,与发球及发球平均每局得分相关性并不显著。对于此规律的认识对排球训练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5~20084年奥运周期内国际重大女排比赛相关数据整理,对世界7大强队在比赛成绩、身体条件、年龄、技战术、球队把握比赛能力以及球队人员更新率等竞技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做出这些数据与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从中更好的把握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动向,全面对比世界各强队的竞技特征。为研究下一届奥运周期女排相关竞技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5-20084年奥运周期内国际重大女排比赛相关数据整理,对世界7大强队在比赛成绩、身体条件、年龄、技战术、球队把握比赛能力以及球队人员更新率等竞技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做出这些数据与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从中更好的把握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动向,全面对比世界各强队的竞技特征。为研究下一届奥运周期女排相关竞技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排坛大盛事——世界女排超级挑战赛于12月11日至12月1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第26届奥运会女排赛的前三名古巴、中国和巴西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共六支球队参加了比赛,经过五天十五场的比赛,中国女排终以五战四胜的战绩夺取桂冠,令人瞩目。但在庆贺之余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我国女排的优劣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此谈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女排世界杯12支球队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发现12支球队聚为A、B、C 3类;为了进一步探讨世界优秀女排技术应用特点,对A类球队分析,发现中、意、巴为一类,技术全面,二传组织效率低;美、德、塞尔维亚为一类,进攻实力强,移动救球能力低;日本自成一类,防守成功率高,二传组织率高,网上实力弱;在本届世界杯中,扣球得分是主要得分手段;全攻全守成为衡量球队水平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吕敏  刘亚茹 《新体育》2014,(9):72-74
今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队以5胜4负列分站赛第二名,总决赛以2胜3负最终获第五名。国际排联对今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做出赛制调整,将28支参赛队伍分为三个档次,包括中国女排在内的世界排名前12位球队被分在第一档次,这意味着分站赛场场都是硬仗。第四周大奖赛第一档次总决赛的参赛资格也有变化,从原来分站赛排名前五的球队减为第一档次排名前四的球队加上第二档冠军球队以及东道主日本队。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20日至27日,第四届亚洲少年女排锦标赛在泰国举行。中国少年女排以七战全胜只负一局的战绩夺得冠军,完成了亚少赛的三连冠,同时,也取得了进军世界少年女排锦标赛的资格。为备战本次亚少赛,中国排协抽调了北京、八一、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八个队的队员组成了中国少年女排。队员平均身高1.855米,平均年龄16岁。3月19日至4月16日,在秦皇岛基地经过近一个月的集训,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提高,而教练也对球队和每个队员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少年女排于4月18日早由北京出发经曼谷,于当天晚上8点左右到达比赛地点四…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我国女排二传手身高、年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比较法对1982 年第9 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前12 强的主力二传和第26 届奥运会女排2 名二传手, 以及参加97~98 年度及96~99 年度全国女排甲A 联赛的18 名二传手的身高、年龄进行分析。目的为了了解目前我国女排优秀二传的身高、年龄特征同世界优秀球队的二传身高、年龄有否差异, 为二传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的优秀二传手的身高与年龄同世界优秀球队的二传的身高、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排协权威人士透露 ,国际排联日前公布了最新的奥运女排选拔赛程 ,使中国女排“喜出望外”。这项新的奥运女排选拔赛程取消了原定的亚洲区奥运资格赛 ,并规定其它洲的奥运资格赛必须在明年1月前结束。鉴于亚欧两洲女排实力最强的事实 ,决定由这两个洲各出三支尚未取得奥运参赛资格的球队于明年6月17日在日本进行奥运落选赛暨亚洲区资格赛 ,获前四名的女排将进军悉尼。亚洲的三支女排已确定为中国、日本和韩国。而原来国际排联对参加悉尼奥运会的12支女排队伍安排是今年世界杯赛的前三名和五大洲资格赛的第一名以及东道主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0.
巴西女排在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上因0比3负于韩国队而未能进入复赛,这使巴西女排受到各方面沉重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主教练马尔克·奥莱利奥·莫塔决定辞去职务,他认为自己现在辞职将有利于缓解球队承受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