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和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0至21日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这是一个关于诗歌和诗学的小型高层研讨会。会议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和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常务副会长、诗人黄淮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知名诗人和诗学研究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结合诗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探索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的理论问题。代表们在会内会外充分地交换意见,力争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推动中国格律体新诗走向成熟。上海《文学报》和浙江《诗评人》等也派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林庚先生是当代名诗人、学。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中国学史、楚辞、唐诗与古典小说等领域的研究,有深刻、系统、独特的创见。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人。他的诗集《女神》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第—个丰碑、《女神》开了一代诗风。它不仅彻底打破了旧体诗词的格律和形式,创立了崭新的自由诗形式,而且最先用诗的艺  相似文献   

4.
俞平伯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和郭沫若、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一起,积极地投入了新待运动,成为我国新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春水》.他于1922年5月出版的《冬夜》是新诗史上继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之后的第三部新诗集.此后,他于1924年、1925年又先后出版了新诗集《西还》和《忆》.他又是新诗集《雪朝》的八位作者之一.他是新潮社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过该社第一任职员中的书记.他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俞平伯对“五四”文学革命、对现代文学的繁荣、滋长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艺术风格的研究,是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文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以其艺术风格的卓然独步和比谁都出色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精神,而被誉为中国新文学史“第一部伟大新诗集”的。“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他有《女神》这部为中国新诗奠定基础的新诗集。“伟大新诗集”《女神》问世以来,文艺界、学术界对其思想内容的研究,以及其他某些方面的专题研究,出现了一些很有见解的文章;但是,研究《女神》艺术风格的专论,迄今似乎还没有过。而那些顾及《女神》艺术风格特征的论著,看法既不很一致又不免过于简略,缺乏翔实的描述,很难使人得到深刻的共识和印象。因此,专就《女神》的艺术风格问题,作些讨论,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是新诗史上一部较成功的格律诗集,对新诗的格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新诗格律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定的句式,即所谓“建行”,至于押韵方面,虽然也很重要,还是次要一点的。闻先生在诗集《死水》中,就着力于格律句式的建立,并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分析《死水》集中的各种格律句式,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  相似文献   

7.
游国恩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学者,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和古典文学研究。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发表文章和论著。此后先在江西教中学,后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后改名山东大学)、华中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兼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主要著作有《楚辞概论》、《读骚论微初集》、《先秦文学》、《屈原》、《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和《游国恩学术论文集》等,还主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许霆(1951-),男,江苏太仓人。1975年7月苏州地区师范学校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苏州市社科联常务理事、常熟市社科联名誉主席等职。他参与编写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被列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参与编写的《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被列为教育部“九五”规划“人文社科博士重点项目”。 许霆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诗理论批评。迄今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艺学和新诗研究论文近百篇。他的《新格律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描述新诗格律探索历程和成果的理论专著,《江海学刊》、《中华读书报》等刊发了评论文章。1994年出版《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甘肃文化出版社),获苏州市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完成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五四新诗理论研究”。近年来,许霆教授相继推出《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现代诗学史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旋转飞升的陀螺——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新诗理论专著。 许霆教授与鲁德俊副教授从1980年代中期合作研究中国十四行诗,完成两个关于“十四行体在中国”的省属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出版《中国百家名诗赏析》(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十四行体在中国》(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中国十四行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等著作。其中,理论著作《十四行体在中国》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和省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同时,又在报刊发表“十四行体在中国”系列文章20多万字,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孟二冬,1957年1月生,安徽宿州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1980年从宿州师专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袁行霈教授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烟台大学任教,担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91年考取袁行霈教授博士生,1994年毕业后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任教。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两年。孟二冬的学科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陆续出版了《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登科纪考〉补正》、《陶渊明集译注》、…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1921年8月,《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它以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文坛,开一代诗风,其影响和意义,都远远超过了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那么《女神》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新诗的开端,那么《女神则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30年代,废名在北大课堂对新诗成就的判断颇引人思考,他说:"中国的新文学算是很有成绩了,因为新诗有成绩。"(1)仅此一句,足见废名对新诗成绩的认可。单就文本建树而言,中国白话新诗走过的这一百年——若按林纾印行于1897年的诗集《闽中新乐府》里32首童谣体白话诗为头,百岁早过;若按胡适《尝试集》为头,也已行将百年——很可能是后辈文学史忽略掉的垃圾时间。因  相似文献   

12.
<正> A、中国新诗的格律问题一直为众多的诗人、诗论家所关注。闻一多、何其芳、卞之琳、郭小川等都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作出了卓有成绩的探索。他们的探索不仅证明了格律体新诗应当作为新诗的一体而存在,而且证明了自由体新诗也在走着格律化的新道路。朱自清先生对此的评论最为详明。他批评了自由诗派“诗里的散文成分实在很多”,极力称赞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格律诗派,“他们又努  相似文献   

13.
爱国旋律     
★点击名篇之一: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诗人资料盒:闻一多(1899-1946),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  相似文献   

14.
<正>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以其表现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女神》开一代诗风.之后,相继出版的《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诗集进一步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诗坛的地位.他是新诗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5.
清人选编《唐诗三百首》收孟浩然诸体诗十五首,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由于传世孟诗版本众多,现以《全唐诗稿本》、《孟浩然诗集笺释》等古今诗集与之校勘,发现异文若干.鉴于前贤时俊,多列校记而少有按断,试从诗人之际遇、诗作之意境、古体诗之声韵、近体诗之格律等方面,对异文进行梳爬比勘并给出是非优劣之己见.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的诗歌之旅,始于旧诗,更为新诗,归于新诗格律化。其《诗的格律》旨在匡正时弊,救治新诗,于新诗格律化有倡导之功,惟其言说属急就章,缺少学理的缜密。其后,中国新诗格律化继续探索前行,却是道阻且长,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在中国新诗格局中,自由诗与格律诗各有所长,将会长期共存。人们期待中的现代格律诗的几种主导体裁应该是:古典加民歌式的三顿体,突破古典和民歌的四顿体,以及歌词体。  相似文献   

17.
张明明 《文教资料》2010,(18):69-71
林庚1930年代的诗歌可以分为自由诗与新格律诗两种形式,早期的《夜》、《春野与窗》为自由诗创作时期,后诗人通过对自由诗与韵律诗的理解,提出"自然诗"的观点,转向新诗格律的探索。然而不论是洒脱无拘的"自由诗",还是讲求韵律的"自然诗",林诗诗体的转变与探索并没有影响到诗人在诗情内容与意象意境上的一贯风格,包括"为艺术"的本体取向,意象的化古与融今以及林诗天然存在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三十年代,孙望等一群文学青年初涉诗坛,以“洪荒文艺社“名义出了新诗集《残渣》.《残渣》所选新诗均显出对光明、自由、美的艺术追求.选诗者不带任何偏见;诗集中的诗人群体也不隶属同一派别.本诗集对研究三十年代新诗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这部诗集,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广阔的天地。郭沫若和鲁迅、茅盾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奠定了基础,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吴芳吉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新诗诗人,而且是第一位创作现代格律诗的诗人。他创作现代格律诗52首,分齐言体和杂言体两大类。在音顿、字数、句数、段数及押韵等方面都具较严整的格律。内容丰富,关系国计民生和日常生活,抒情言志,情真意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现实主义诗篇,还具浪漫主义色彩。在新诗不尽如人意的今天,研究与提倡写作现代格律诗是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