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前往内蒙,应聘蒙语翻译,她问前来接车的清瘦年轻男子,“你是在公司做什么的?”男子说,“我只是个普通做事的。”女孩点点头,“那你要告诉你们董事长,我为了这份工作申办了护照,办护照的两百块钱公司要给我报销。”女孩想想又很认真地回头叮嘱了一句,“记得一定要跟你们董事长说哦。”  相似文献   

2.
假睫毛     
我想去买一副假睫毛送给将去新疆旅行的一位中年女摄影家。她的同事说你别献殷勤了,她老公可是公安局的。我对她的那同事说:你误会了,她说她睫毛短,尤其下睫毛几乎是“秃顶”,上次去陕北她眼睛都让沙尘迷得又小又红了。我又阐释了一遍假睫毛是防护品、是劳保用品,甚至眼睛残疾者的“假肢”——只不过那种“肢”小而多罢了。  相似文献   

3.
口味     
想起有次在列车上,一个女孩对男孩说要吃桔子,男孩说哪来桔子,吃个苹果吧。女孩坚持要吃桔子,男孩说你吃苹果的时候想象是在吃桔子你就会吃出桔子的味道来。女孩不开心,男孩看着书也不理睬她。我被这种理论逗乐了,男孩听见了对我笑了一下。一会儿女孩吵着要吃鸡翅,男孩从包里翻来翻去只找到了袋装的鸡腿。接下来的对白又让我乐了一次,男孩对我说她就爱  相似文献   

4.
我眉飞扬     
我认识一位女子,相貌身材肤色连牙齿,哪里长得都美丽。但她对我说,对自己的长相很自卑。我不由得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将她打量了个遍,就差没变成一架B超仪器,将她的内脏也扫描一番。然后很失望地对她说.对不起啦.我实在找不到你有哪处不够标准.还请明示于我。她一脸沮丧地对我说,这么明显的毛病你都看不出.你在说假话。你一定是怕我难受.故意装傻,不肯点破。好吧.我就告诉你,你看我的眉毛!  相似文献   

5.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6.
错打的电话     
前些天我接到一个电话,一个陌生女孩的来电,电话里她开口就问,你是在北京还是在香港呢?我很客气地反问,请问您是哪位?她说,你别装了,前天我们刚还见面今天就把我忘啦。我仍然客气地问第二遍,请问您是哪位?她有些气愤,说,我是谁你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位中年妇女,她随我走进门便搬过一把椅子端坐在我对面,默默无语地看着我。须臾,她傻傻地问我:"你看我像个淫荡的女人吗?"出于职业需要我给予了否定回答。她伤心地说:"可我的老公却骂我是个荡妇!"她接过我递过去的茶水,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幽默     
《大观周刊》2010,(42):54-54
他她篇 惊喜的花 结婚3周年纪念日,小悠对老公说:“亲爱的,今天你就不用再送我玫瑰啦,三年来都是玫瑰很没有创意,送一种除玫瑰外让我惊喜的花。”  相似文献   

9.
记者与读者     
1986年春节,大年初二。我正坐在房里看电视,老父亲走到我跟前:“阿云,有一个女同志来给你拜年。”我站起来走到小客厅,没见人,却见桌上放着一网兜苹果。“哎,怎么走了?”老父亲也颇为奇怪,“她说她是一个医生,专门从汉口跑来看你。”“是她!”我惊叫了一声,毫不迟疑地提起苹果就往楼下追,没人,又往电车站  相似文献   

10.
按程序办     
聂小茜是个嘘寒问暧的有心人,毕业多年还会隔三差五地和大家保持电话联系。“你最近怎么样呀?”我说“很好,怀孕了”,她问“几个月了”,我说“2个月”,她说:“小心先兆流产噢!”  相似文献   

11.
“女人有约”──成都经济电视台主持人李潘小记石本秀(一)打开33频道的“每日财经”,李潘那端在、秀丽、温婉的形象令你肃然起敬。转眼一换节目,在“笨人玄说”中,她又以头戴金色假发,披大红披风,手持权杖,画一小白脸的丑扮像令你觉得滑稽可笑。关于她的荧屏形...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小沛 《出版参考》2007,(11):34-34
当我们长大到足够以知识去分辨月亮只有一个时.可能也就失去了想象有千百个月亮的乐趣了。 豆芽三岁时,有一天我们开车回家的途中,她望着窗外的月亮跟我说:“妈妈,月亮在跟我们走咧!她要跟我们回家吗?”我笑笑,回答她说:“对呀。月亮看你很可爱,喜欢你了,想跟你回家.”  相似文献   

13.
接受采访任务时,我们电台领导说:“程芳明这个同志值得宣传!”来到蓉江镇广播电视站站领导头一句话就是:“程芳明工作上无可挑剔!”可是,当笔者找到程芳明向她说明来意时,她却说:“我不值得宣传,不要写我!”这一推一挡的两种态度,更加激发了笔者深入采访的兴趣。和所有跟程芳明打过交道的人一样,笔者先感受到的是她的那一份——浓浓的广播情程芳明年幼的女儿一直有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停电。因为只有停电了,妈蚂才有时间去陪她。她曾经对程芳明说:“妈蚂,你再也不要做播音员了。自从你做了播音员,就没有带我去散过步,看…  相似文献   

14.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要看一看姐姐生前留给我的那本《新闻与成才》。在我的心目中,姐姐是一位善良文静的女孩,她很爱写作,时常对我说长大要当作家。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对新闻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当时家里穷,姐姐只上到初三就辍学了,但她一直没中断过自学。1986年秋天,我高考落榜,万念俱灰。然而,不幸接踵而来,姐姐经医院诊断患了血癌,已到晚期。那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晚上,姐姐深情地对我说:“小军,你不能气馁,你有文化,往后会有出息的,这本《新闻与成才》是我上初中时李老师送我的,现在送给你,她会给你带来好运…  相似文献   

15.
琴弦拨动 白领小姐要练摊 我是一位西北女孩,199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成了意大利SKI驻深圳分公司的翻译,这家公司员工多是外籍人士,那些可爱而富有朝气的意大利女孩,一个个着装得体,魅力四射。 在一次私人酒会上,我结识了深圳某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刘小姐,这位目光锐利的时尚丽人盯着我身上那套精心搭配的服装赞叹不已,当晚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女性感兴趣的话题。谈得兴起,她说:“夏小姐,我觉得你这个人很有意思,你的时尚感觉好极了。你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做?以你对时尚的感觉,你一定可以赚钱!”这话使我心里不由一动,就像长久以来深埋在我心底的一根琴弦被突然拨动了。  相似文献   

16.
国庆前,看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话题是“你懂得健康吗?”台上的嘉宾是医学专家,他把有关健康的大道理小道理讲了个够,差不多算得上苦口婆心了。话筒转到观众席,站起来的依旧是位大夫,她说,现在……  相似文献   

17.
大仲马的小说《科西嘉兄弟》里,巴黎来的贵族女子,先遇到“他”,是一位深通音乐的医生,再次遇到“他”,他已经摇身成了武艺精湛的壮士。她无可选择地,爱上“他”,却不知道,“他”不是“他”,他们是一对襁褓中即失散的孪生兄弟。真相被拆穿的时候,兄弟之一问她:“你爱的是我还是他?”让她如何回答呢?她爱的是他们的合二为一:允文允武,进可上阵杀敌,退可优雅地弹钢琴。当然,作家安排两兄弟死了—个,她不用选择了。  相似文献   

18.
我当新兵的时候,张艳已是老兵,那时她在师宣传队,是小有名气的舞蹈演员,我呢,也算个小有名气的报道员。我长得五大三粗,跳舞摸不住“门”,她对新闻也是“门外姑娘”,不过,她常喜欢到报道组“串门”,原因是爱好写作,目的想取点“真经”,我理所当然成了“老师”。张艳身上优点很多,爱说爱笑爱蹦爱跳,很活泼,但最大的优点是谦虚,听你高谈阔论“新闻经”的时候,人家眼都不眨,乖得像个小猫。第一天听完,第二天保准给你拿来一篇正儿八经的作业请你“斧正”。其实我那时也是不懂装懂,这可能是男兵在每个漂亮姑娘面前一惯的神态…  相似文献   

19.
爱匠     
上大学时,班里一个有几分姿色的女生,频频上演恋爱事件。有天我下铺的女孩忧郁地看着这个“万人迷”,没头没脑地问她“你不害怕吗?”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2011,(3):61-62
10多年前,他身家数百万元,是当地利税大户,而她刚从农村进城,儿子被前夫带走了,自己靠打零工维生。他对她说:“我爱你,嫁给我吧。”她大惊:“我配不上你,你太有钱了。”他就笑:“这好办,想发财不容易,想变成穷光蛋很容易。”为了爱,他果然将财产变卖一空,随她回到大巴山深处;栽树放羊、男耕女织,过上。神雕侠侣”般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