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2.
“连接”、联结”、“链接”三个词的意思和用法有相同的地方,又有某些方面的差异,不太好掌握,容易混淆。本文对“连接”、“联结”、“链接”的用法作一些辨析,以期能够进一步明晰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赋”“比”“兴”的理解,自古就有不同。了解古人不同的看法,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些表现手法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历史教材上,“左”与“有”多次出现.如“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左倾”,“右倾”等,那么,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大”不一样的great与big:great与big都有“大的”意思,但表达“大的”含义不相同。*great意为“伟大的,重要的”,用作形容词,一般修饰抽象名词。  相似文献   

7.
刘圣明 《教书育人》2005,(11):35-35
威信即声威与信誉,众所共仰的声望。《辞海》有威信条目:“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威信威信,贵在有“信”,有“信”才有“威”,这里的“信”指:信用、信任、信服和信赖。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有许多含有相同语素、在意义上对称的词语.如“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等。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意义上并不完全对称的词语,如“新房”和“旧房”、“大人”和“小人”等。  相似文献   

9.
冒石宏 《小学生》2010,(8):38-39
有照为证 “严肃”“严格”“严明”这三个词语都是由“严”宇组成的,彼此的意思很相近。有许多同学都由于难以正确区分,而将它们混淆使用,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信,见图1、图2、图3。  相似文献   

10.
“宣”,有疏通、排解的意思,所以有“宣泄”一词,如“宣泄”一下郁闷的情感。而“渲”,绘画时用笔蘸水化开先前涂在纸上的颜料,使色彩浓淡适宜,这种动作称之为“渲”。“渲染”便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它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可显出物象的明暗向背和墨彩的浓淡深浅。所以“宣”、“渲”两字虽声韵相同,但声调不同,字义更是各异,不可将“宣泄”写成“渲泄”。  相似文献   

11.
周伟翼 《现代语文》2005,(12):44-44
示: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吉凶祸福。《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后来引申为告诉,教导。“示”作为部首多表示“神事”,“征象”义,都与“神灵”有关系。如: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诗好说“为乐”、“作乐”是因为生活“无乐”;表示自己“极乐”有两个原因,除生活“无乐”之外,更兼有前途不能把握,命运不能自主的忧惧。并非堕落的“为乐”、“作乐”与“极乐”成了他痛苦的关键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海静 《教书育人》2005,(9):60-6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日:“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相似文献   

15.
郁芳 《今日中学生》2006,(11):31-32
汉语的“打”字可接不同的词构成不同的表达,如“打电话”、“打篮球”等,但同一个“打”字,在英语中却有不同的译法,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庾莉萍 《现代语文》2004,(11):20-20
在夏后期,朝廷很乱。大禹传位给长子启,启死后,传位给花花公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终于被东夷强大族属的有穷氏首领后羿废掉,世称“太康失国”。太康弟仲康为王,实际是一个傀儡,大权掌握在弈手中。仲康死后,弈索性赶走了仲康之子相,自立为王,号“有穷氏”,这便是史称的“夷弈代夏”。  相似文献   

17.
王喜红 《青海教育》2010,(12):28-28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以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学习者采取多维变式、立体多样的学习方法。多维变式、立体多样并非只追求学习方法的“灵活多变”,古人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英语学习必然做到“死记”与“活学”相结合,才能达到由“懂”到“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周侠 《学语文》2011,(4):66-67
高中语文教材以及一些古文中,关于“左”、“右”和“左右”多次出现,到底各有什么含义呢?在不同语境下,又有什么意思?这里,做一些浅显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含金量”的新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金量”原指金元素的含量(“量”有“程度”、“高低”、“大小”等意思),例如:金矿的含金量/黄金饰品的含金量。由于“金”可以比喻珍贵、重要或稀有的东西,以致“含金量”的使用范围扩大,引申出了一些新的意义和用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