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体育本体——"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体育的形态、过程和作用作为研究的视角对体育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横向体育研究即从竞技体育、体育教育、群众体育三方面进行研究,纵向体育研究则是从体育发展历程方面进行的研究.通过历史与现状的研究,认为体育本体结构是"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其秩序是"谁的问题"和"先后的问题".体育如何发展,必须解决体育本体的结构问题和秩序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处于人格成长与生活适应的关键期,休闲的善用与滥用,往往造成不同的后果,可以助长技能发展,也可能放纵自我.对休闲的形式应有正确的认识,如何学习、如何休闲对他们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玩",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青少年休闲体育边缘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玩"的角度阐述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以期为青少年休闲体育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认为,只要常吃补药、补品,身体就会好,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营养的摄取和补充已经基本上得到了保障,进补已不属于重要的问题,问题只是出在人体内有害物质的逐渐增多,并对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有关保健专家提出了"清毒"重于"进补"的现代保健新观念.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族传统体育"概念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及人类学角度对"民族"、"中华民族"、"民族传统体育"等概念进行厘析,提出"大民族"与"小民族"的概念及其指代对象;根据体育与民俗活动的根本目的、本质属性、价值内涵及社会表征的差异,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及范畴确认;在此基础上,对被称为"民俗体育"的部分民俗活动的体育身份以及传统武术的"民族传统体育"身份进行质疑,并从文化学、民族学角度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何以艰难以及"武术缘何进不了奥运".本研究旨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范畴进行重新认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教育领域"学科"与"术科"之争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专业教育领域"学科"与"术科"争辩问题进行研究.表明:"学科"与"术科"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思想基础;概念模糊、内涵不清、认识偏差是造成"学科"与"术科"争辩之根本原因.提出:应明确"学科"与"术科"的本质属性,加强体育专业教育领域研究,促进体育学科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伦理角度讨论了人们对于竞赛结果的价值判断,根据竞赛规则存在的必然性证明所谓"竞技规范"的无效性,尤其"竞技规范"作为竞赛规则以外约束运动员竞技行为和行动"第二规则"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竞赛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对于竞赛结果价值判断的不同理解,它们导致了人们参与竞技的目的的不同.为了使竞技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竞赛中"真"的价值与"好"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选择竞赛中在"好"的价值指引下产生的行为与行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当前智能健身产业"热"的驱动因素,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健身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结果与结论 健身消费需求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创新、政府支持引领、社会资本密集投入是当前智能健身产业"热"的驱动因素.重营销轻内容、技术研发不够成熟、过度投资引起投资潮涌、个人数据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务院"46号文件"的出台以及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快速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基于传媒视角,综合分析当前体育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在传媒领域:多渠道、高效率、有偿化等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趋势,以享受体育服务的消费者为本,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将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体育学刊>编辑部创建、运营"体育在线"网络学术论坛的3年实践经验,探索"体育在线"网络学术论坛的发展特色、学术价值以及尚需注意的问题,认为准确的目标人群定位、提倡学术争鸣以及编辑部与网友的良好互动是"体育在线"发展的三大特色.在发展过程中,"体育在线"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体育信息资源共享、体育学术思想交流、传播体育学术成果、体育学术资料与观点积累的学术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立足于实际教学实践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三结合"、"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和"三开放"个性和共性杂糅的"五三"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五三"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推进"五三"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这是因为"科技奥运"与"绿色奥运"所包含的内容。几乎已成为人们对举办奥运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对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上,也仅是"好"与"更好"间的区别而已,并且在科技与环境领域,更多体现的是普遍性,而较少独特性。"人文奥运"则有所不同,它最有利于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独有特色和亮点,最有利于实现"举办一届独一无二的奥运会"的期望。因此,深入开展对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研究,有利于使奥林匹克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实现北京"人文奥运会"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所带来的"后奥运"效应,凸现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特色和亮点。  相似文献   

12.
奥运礼仪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奥运礼仪为突破口,将"人文奥运"落实到可操作的实践中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奥运礼仪知识和意识.目的在于通过在高校传播与普及奥运礼仪,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文奥运",更好的理解奥运会,更好地为奥运会服务,从而有效保障2008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后,提出了“人文奥运”的主题,“人文奥运”的提出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农村体育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是“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本文从“人文奥运”的角度对发展农村体育进行思考,以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中的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归纳等方法,对目前有广泛争议的我国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实施概况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了两者间的冲突与协调因素,指出协调好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的关系是我国成功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奥运吉祥物已成为全人类在这种场合进行社会活动、思想交流、信息传播、情感沟通必不可少的通用形象语言.它浓缩了不同国度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精华,彰显出深厚的浓浓异国情调.通过对历届奥运吉祥物的造型设计和文化解析与阐述,分析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文化理念,能够加深对奥运吉祥物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16.
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论证,指出中西方文化是契合的,进而详细论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精神".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将更加丰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内涵,其"人文精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也将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祥云”火炬“和谐之旅”接力在奥运史上具有融合东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创造传递“三最一高”纪录、凝聚世界人民团结抗拒“抵制风波”和展示主办国形象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旨在较全面、客观地分析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因素。采用文献资料、访问座谈等研究方法 ,笔者认为 ,奥林匹克运动过度的商业化开发带来了现实潜在的威胁 ;体育政治化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要解决的难题 ;兴奋剂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必须摆脱的阴影 ;奥运会大型化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要挣脱的桎梏 ;腐败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隐性阻力 ;体育暴力和恐怖是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灾难。  相似文献   

19.
徐忠  张谦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249-250,254
奥林匹克核心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代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后逐渐显现出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健康第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奥林匹克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马丽君  骆秉全 《体育学刊》2006,13(2):128-131
对同一个国家,尤其同一个城市举办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两大赛事期间的工作转换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1)奥运会组委会应高度重视奥运会向残疾人奥运会的转换工作;2)残疾人奥运会具有其特殊性;3)残疾人奥运会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为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之间工作顺利转换带来了巨大挑战;4)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之间的工作转换应遵守相应的规则;5)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之间的工作转换应突出无障碍设施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