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洪星  郭清杨 《科教文汇》2014,(23):183-183
《三峡》是《水经注》中的一段文字,虽只有一百五十多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在《三峡》这一课中,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悟三峡之美,提升审美情趣。然而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审美情趣这一目标的达成缺乏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世界发明》2007,(2):8-8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又获奖了。在影片公映前夕他含泪宣称“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年代,有谁还会关心‘好人’”,并称要跟《三峡好人》一起“殉情”。这多少让人感到艺术电影在商业夹缝中有些悲壮的意味。  相似文献   

3.
杨洁 《知识窗》2013,(12):27-2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做好感恩教育的工作,深挖语文教材的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的内容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壮丽秀美的山川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了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描写了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学生心潮澎湃,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3,(2):18-19
1919年:孙中山首倡三峡建坝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便一些仁人志士对中国的建设又有了希望。孙中山于1919年撰写了《实业计划》各篇,在“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一节中,孙中山对改良长江上游水路作如下论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后来在1924年8月1 7日,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讲座时更指出三峡可发“三千余万匹马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第三大河一长江险峻的三峡河段,修筑三峡水利枢纽,防洪发电,造福人民,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以来几代人的宿愿。为了将其实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倾注了大量心血,经过充分论证,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是上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一、三峡水利枢纽概况三峡水利枢纽坝址位于湖北西陵峡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38km。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我军举行了三峡大坝建坝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实兵“反袭击反爆炸”军事演练。尽管军方对此甚为低调,但这标志着三峡反袭击的大戏正式上演,标志着我军正在为三峡打造一个“金钟罩”。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旅游地质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以其秀美壮观的山河和举世瞩目的三峡水电工程而著称于世.本文从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三峡的旅游地质资源特点以及在旅游业中具备的优势,进而总结出了旅游产业中地质因素的重要性,希望对其旅游业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云 《科教文汇》2012,(19):F0002-F0002,F0003
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 陈毅元帅以激情洋溢的诗句,鼓励人们畅游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上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是一条全长192公里的天然艺术长廊。  相似文献   

9.
宋正东 《科技风》2023,(32):80-82
本文结合区域公路网布局和国土空间规划,分析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对区域公路网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提出区域公路网规划建设方案,为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背景下的区域公路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湖北西陵经济开发区位于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市城区西北郊,地处美丽峡江之畔,行政管辖范围16.79平方公里,辖望洲岗、石板、沙河、唐家湾4个行政村,审核面积4.75平方公里。其紧邻葛洲坝和夜明珠港口,毗邻三峡大坝,距城区中心5.5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20公里,宜黄高速公路和三峡专用公路横贯开发区,  相似文献   

11.
徐瀚伟 《情报科学》1998,16(4):345-348
长江三峡人文信息多媒体数据库系统是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本文介绍了笔者在开发该系统中的详细设计构思及各关键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三峡工程动工以来,一种说法就开始流传:三峡移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这种说法的来源,可能是就“工程移民”而言,即因为某项工程建设而引起的移民。如水库移民,因三峡工程造成的移民自然要比当年建新安江水库、黄河三门峡水库而迁移的人口要多很多。但以后“工程”两个字大多被省略了,变成了单纯的“移民”。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进展,特别是移民计划的陆续实施,这种说法越来越多,有人甚至将三峡移民称之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或者称为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我国在地势险峻的长江三峡筑成世界最大水坝,三峡工程由梦想变成现实,凝聚了中国人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趋利避害的哲思和睿智。随着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泥沙问题却使其备受严峻考验。为此,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副教授李文杰倾注大量的心血和全部的热情,尽情地挥洒着他的专业才华,为我国泥沙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李文杰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并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  相似文献   

14.
敬告读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是我国今后合理开发利用水力资源的重要设施。前不久有报道,称台湾当局为了“吓阻共军武力犯台,正考虑攻击三峡大坝”。并引用美国一专家的话说,“这种反制报复,绝对是个好主意”。为使三峡大坝免遭空袭,我们在加强防空力量的同时。更应考虑一下三峡大坝一旦被毁的紧急应对措施。兵法云:常备人攻,才能避人攻,若能止人于不攻,乃为上策。为此笔者几经深思熟虑,提出了构筑“三峡暗坝”的构想。在三峡大坝一旦被毁之时,由“三峡暗坝”瞬间截流。从而使敌方达不到摧毁大坝危害两岸平民百姓的邪恶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内容是介绍我们为完成三峡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的试验,根据有关设计数据,对定子线棒所有实验项目所需的设备进行评估,因为不能满足试验要求,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造,终于能够完成定子线棒的试验任务,保证了三峡定子线棒的产品质量,并为今后的大容量机组的定子线棒的实验积累了从组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牟红  雷子珺 《未来与发展》2013,(12):110-113,67
本文提出了旅游共生空间是旅游空间的时序结构演进与要素结构生长的结果,其形成有两大原因:自然演化与发展干预,以自然演化为基础的空间结构,因为保证了空间单元之间的高关联度.而具有可以生长的共生特质。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长江三峡旅游共生空间时序结构的原生轴、共生廊、构造带、基底圈四个层次;并根据空间共生要求,以强化共生边界为目的,构建了长江三峡“点-轴-圈-网”的旅游共生空间要素结构。  相似文献   

17.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发扬着大禹治水的精神,变水患为水利。华夏子孙长期继承了炎黄二帝开创的农耕文明,开拓富饶的国土。如今,值此新旧世纪之交、跨越千年之际,中国人民正在建设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着手开发利用以水为主的多种国土资源。通过本文,笔者试图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与国土资  相似文献   

18.
余波 《大众科技》2006,(1):105-106
三峡梯级水电系统短期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对优化调度模型中复杂对象的分解与组合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说明,考虑了梯级水库之间存在的“时滞”影响等问题。应用动态规划法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3,(2):22-22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指标都创造了我国和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 三峡工程从首倡到正式开工有75年,是世界上历刚最长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从四十年代初勘测和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全面系统的设计研究,历时半个世纪,积累了浩瀚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成果,是世界上前期准备工作最为充分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的兴建问题在国内外都受到最广泛的关注,是首次经过我围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投票表决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水流泥沙流管模型,计算分析了三峡建库以后,重庆万州河段的泥沙淤积及河床演变,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万州河段泥沙淤积速度较快,50年末淤积量可达3.834亿m^3,随着水库运用时间的增加,淤积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平衡。在淤积过程中,万州河段近岸部位淤积较多,可能对沿岸的港口、取水口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