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体育》2008,(8):52-53
随着柴德里斯登陆希腊联赛,人们希望他能在另一块篮球领域里取得成功。是的,客观来说拥有四年NBA职业生涯的柴德里斯并未收获太多荣誉,但在篮球史上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无论在欧洲还是NBA,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希望柴德里斯未来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柴德里斯登陆希腊联赛,人们希望他能在另一块篮球领域里取得成功。是的,客观来说拥有四年NBA职业生涯的柴德里斯并未收获太多荣誉,但在篮球史上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无论在欧洲还是NBA,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希望柴德里斯未来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3.
媒体说法翻看上周报纸上的篮球新闻,所有关心中国篮球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媒体报道中的快乐情绪:洋帅要来了,他们带给我们太多的希望和想象:一个是NBA的银狐,无疑深知NBA的精髓;一个是立陶宛的凯撒大帝,肯定掌握着欧洲篮球的精华。将NBA和欧洲篮球的精妙之处呈现在中国篮球面前,再  相似文献   

4.
杜婕  超景 《新体育》2003,(4):35-37
在NBA里,有这样一群人:一方面,他们必不可少,因为他们是篮球场上的指挥官;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人,因为稍有闪失,他们就可能丢掉手中养家糊口的饭碗。这样一个活在压力与挑战中的人群,就是NBA主教练。"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一下教练一族的酸甜苦辣。 NBA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这句话不仅适合球员,也适合教练。最近,由大学进入职业篮坛的主帅在NBA“全军覆没”便是一个例证。" 1992年至2000年间,共有7位大学教练成为了NBA主帅,遗憾的是,他们执教的时间短不足一个赛季,长不过4年。他们当中,…  相似文献   

5.
篮球趣事     
你了解篮球吗? 或者说,你对有关篮球的各类珍闻有着充分的了解吗? 如果你只以张伯伦的单场100分沾沾自喜,那么你错了,因为肤浅,而且你还从未真正了解篮球这个世界。美国人有个篮球名人堂。不但有各类 NBA的传奇人物,而且还有其他国家的篮球名人。在这点来看,美国人做得好。至少他们明白,NBA绝不代表篮球的全部意义。但世界这么大,这里的奥妙,甚至远比NBA有趣得多。  相似文献   

6.
在NBA,有这样的一群人,有人对他们感恩戴德,有人骂他们是吸血鬼;他们也许不会打篮球,但他们从篮球中大赚钞票;他们很少出现在赛场边,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操纵着NBA,他们决定着球员的命运,甚至是NBA未来的走向。这群人就是NBA职业经纪人。  相似文献   

7.
前言:更爱我们的CBA,还是NBA,这是一个在校园中可以争论很久的话题。将姚明、巴特尔比作我们CBA精烹数年的“满汉全席”不过份,眼下,他们已成为NBA篮球盛宴上的一道特色大餐。而NBA给我们的似乎也能弥补我们的某些遗憾:NBA电视转播眼下正在12家国内电视台热播着;2004年,NBA的季前赛也将落户京城,NBA标志的服装也将穿在球迷身上。NBA就像麦当劳一样,成了你随时可以满足肠胃的“篮球快餐”。对这一切,我突然想问一句:  相似文献   

8.
篮球是巨人的运动,NBA篮下更是站满了身高2.10米以上的彪形大汉。但在篮下同时也站着这样一批球员,他们身材并不高大,名头也不太响,只是NBA篮下的小人物。但他们却用肌肉棒子身体,凭良好的防守,在强手如林的NBA篮下赢得了一席之地。有人甚至称他们是罗德曼的克隆版。  相似文献   

9.
隐藏与危险     
NBA400多位球员,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全明星,而有些人即使是全明星也不一定招人待见。话说回来,即使ALL-STAR GAME再好看,也只不过是一场自娱娱人的游戏。也许很多人天生没有讨人欢心的功夫,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比赛就是比赛,篮球就是篮球,NBA就是NBA。OK,全明星已经如过眼云烟,而季后赛已箭在弦上。以下的8位球员,或新或老,或锋或卫,他们并不是NBA中吸引眼球的卖点,但  相似文献   

10.
等待的日子     
《篮球》1998,(12)
与天下球迷共享寂寞(湖北省宜都吴四一)NBA的天空阴云密布,所有的一切均未明了:NBA能否如期开战?乔丹还会打球吗卜...··所有这一切,我想得到回答,但却只能等待:在期盼中等待,在焦虑中等待。NBA远隔重洋,但自从电视把它带到我眼前,它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根。从爱上NBA的那一天起,我才真正爱上了篮球。从NBA中我领略到了篮球的真正勉力,NBA的每一个赛季都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即使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我仍能从篮球、从NBA中寻求到无穷的乐趣。我为自己能同天下球迷一同拥有篮球、拥有NBA这一共同语言而高兴。我想我并不孤…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是从孩童时期走过来的,NBA球星们也不例外。第一次接触陌生的篮球,第一次学着使篮球被拍打起来,第一次得到人生中的第一个篮球。或是喜欢,或是激动,或是不情愿的接受,这是NBA球星们与篮球的第一次经历,是他们的童年往事。  相似文献   

12.
国际篮联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掩面之感。一方面,它们要和国际足联争地盘,另一方面,它们又长期坚持业余选手制,对职业化并不热,甚至心存戒备(直到'92奥运会,才允许职业选手参加)。 美国人并不买帐,他们打破权威,丢掉本本,办了一个NBA,一切规章制度均按本国国情“量体裁衣”,NBA甚至自行制订比赛规则,这才会出现“梦之一队”在1992年奥运会前突击学习国际篮球规则的场面。总之,NBA是典型地按着市  相似文献   

13.
《当代体育》2013,(12):77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在长人林立的NBA,所谓篮板高手必定是"更高、更强",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尽然。在NBA历史上,有很多矮个子篮板高手,他们并不具备高人一等的身高,甚至没有特别出色的身体条件,但却能将更多的篮板收入囊中,他们依靠的可能是积极的拼抢意识、出色的篮下卡位技术或者对篮球落点的准确把握。正如两届篮板王本·华莱士所言,"抢篮板并非取决于你的身体,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本期TOP10,我们为您盘点历史上那些总决赛中表现出色的矮个篮板手。  相似文献   

14.
失落的天才     
每个赛季,大约有450名球员能从NBA得到一份合同,其中大约有75个人的主要工作是消耗比赛的垃圾时间,但这份差事却可以让他们挣到百万左右的年薪;本赛季NBA球员的平均薪水可以达到536万美元,但是,60%的NBA球员在退役后的5年内会沦落到一文不名的悲惨境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能够进入NBA的球员都可以称为天才,他们能够在全世界200多万有资格打职业篮球的球员中脱颖而出,这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篮球天赋,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在NBA的舞台上竞争,你必须时刻让自己保持顽强的斗志,更要时刻提防自己堕落到纸醉金迷之中,失去锐气。  相似文献   

15.
一个是凯尔特人倚重的年轻内线,一个是爵士青年军的新秀控卫,在NBA之前他们就已经是儿时玩伴,亲密朋友,篮球兄弟,如今两人正在NBA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6.
为篮球而生     
进入21世纪,为某某而生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土里土气的词,不过,在NBA的世界里,提到为篮球而生,还是不免令人热血沸腾。 最先令人想到的自然会是乔丹,一个在篮 球场上无所不能的神;然后是奥尼尔和 艾弗森,离开篮球他们俩也许就是两 个废人;再有就是科比,如果不是 篮球带给他数以亿计的金钱和人 气,科罗拉多州的案子最少会判 他20年;至于加内特、邓肯还有姚明,想象一下,没有篮球他们将会活得多么蹩脚。 小而言之,上帝赋予了他宠爱的孩子一种对篮球天生的冲动。大而言之,能够进入NBA的球员、从事篮球职业的球员、乃至喜爱篮球的天下苍生,哪一个又不是为篮球而生。  相似文献   

17.
李勇 《篮球》2001,(17)
NBA就像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一起,抛头露面的是球员,但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却往往是藏在幕后的另一些人——经纪人。经纪人的罚球技术也许比奥尼尔还差,但他们在谈判桌上的巧舌如簧却无人能比;他们可能不会打篮球,但是篮球却是他们赚钱的“聚宝盆”。在某种程度上,经纪人操纵着NBA,他们一咳嗽,NBA也要抖三抖。  相似文献   

18.
NBA终于如约而至,尽管此前我们好像并不缺乏他们的友邦关爱,但这次真的不一样。即使比赛胜负还未见分晓,火箭国王就尽遣板凳,让中国球迷着实亲历了一下NBA季前赛,但是一个个活色生鲜的世界级篮球大腕仍然填满了我们早已被吊足了胃口。  相似文献   

19.
NBA的球星们不仅在篮球领域是明星级人物,篮球之外,他们还有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因为种种原因,才让他们成为了篮球明星。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或许我们会在其他的体育领域熟悉这些名字,但是那时我们是否能熟记这些名字就不好说了。  相似文献   

20.
1近几年,在斯特恩的全球推广联盟的观念下,NBA的商业帝国正紧跟全球化潮流,而随着中国球员越来越多地被NBA收纳,中国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地与NBA扯上了关系,并且在NBA的比重占得也越来越多。实际上,从2004年以来,与NBA签约的中国企业数目正飞快增长,联想、海尔、李宁、匹克、中国移动、西域骆驼、蒙牛、宏耐木业、清华同方、青岛啤酒,几乎各个行业都想在NBA插一脚。仔细划分中国品牌与NBA的关系,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并不全是NBA官方合作伙伴,只有上面几家企业是与NBA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我们经常在球场四周的广告牌上看见的一些中国品牌,例如燕京啤酒、北京城等只不过是与NBA的球队签了广告合同,这只是他们为了能够更多地在电视转播中曝光而已。目前,NBA已经计划将中国业务从全球业务中独立出来,成立一个新的实体。毫无疑问,姚明和易建联的存在,是NBA对中国市场的未来满怀期待的重要原因,而与此同时,这两个中国大个子也在大洋彼岸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从篮球到经济,从篮球到文化,他们在用一种美国人最熟悉的方式解读并推广着中国。姚明的火箭队已经被许多中国品牌给攻占了,虽然丰田中心里的很多中国运动品广告不像阿迪达斯那样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