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写作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在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对稳定和规范的模式。利用这些模式可以科学地指导写作和教学。在应用写作的宏观教学方面,可以利用模式思维进行教学的应用化展开,还要借助模式思维来完成语体识别及思维的科学化,使学生在清晰的思维中进行写作。在微观教学方面(体教学方面),运用单元教学、比较教学和渗透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体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学中,作为边缘体的报告学的写作始终处在新变之中,但随着体意识的强化,作为学的“一族”,其本身也有着某些相对稳定的“积淀”因素。从新时期报告学在内容上表现出的理性化思维、社会学意识、学术化倾向,对报告学写作主潮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学理性思考,从一个角度对新时期报告学给予了界定。  相似文献   

3.
在公写作中,请示与报告混淆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现今写作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本对这两种实用公体作了比较与分析,并从写作学的角度,对这两种体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实践中应重视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是中国现代写作大家,他的章经历了成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最后绝笔4个时期。他的写作实践在体裁体例,体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为现代写作学,章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意见”作为针对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办法的新增公,具有针对性和重要性,总理性和操作性,规范性和条理性体意识,体写作思维意向。意见正的写作思维操作以逻辑性为特征,主要通过因素分析,性质分析,措施分析,功能分析,程序分析等技术生成观点,材料和结构,而以因果分析为体思维技术,成为措施,程度等一系列分析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因果分析对背景和功能的把握,则为意见写作的策略思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滨 《广西教育》2009,(30):64-65
文体是写作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属于教学内容层面的问题,因而十分重要。本文对当前文体教学遭遇的困境和已有写作文体分类尝试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重建写作文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诗歌解构了传统的诗歌体,取消了传统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无体裁写作”,通过对叙述、戏仿和超本的大胆尝试建构了新的诗歌体样式。第三代诗歌的体狂欢标志着现代新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语体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科技英语写作中的语体丰满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除专业术语一项普遍比较丰满外,其它语体成分,如抽象名词、被动语态的使用等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态势。同时,非专业词汇量小、词化和句式结构简单化等负丰满标志特征也很明显。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认识各语体成分的语篇构建功能,区别书面体和口语体,提高作的体适宜性和恰当性。  相似文献   

9.
韩愈在应用体写作领域成就煊赫,名篇辈出,无论在写作态度和写作技巧方面均为当时与后来树立了典范;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应该从中汲取多方面的有益经验,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它为我们的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旨在探讨女性作家们对其个性化写作在认识、理解和县体写作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刘颖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6):182-183
探讨如何把精读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与英语写作结合起来,从词、句、篇章结构三方面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篇中分析课文的词汇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系统地理解词汇,增加表达式词汇。关注语篇中的同义关系句,指导学生以多种句式、多种角度阐释同一主题,抓住语篇的主谓发展,了解作者话题框架的建立、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
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准确使用语言是一切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本文结合写作的心理分析,认为英语写作教学应借鉴汉语作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并准确运用英语词汇,体现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的各项能力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也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现如今,现代信息技术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工具。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可得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较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更具有便捷性,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对今后老师的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writing as a learning activity in mathematic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publications. However, little evidence has been presented to support the claims that writing enhances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One difficulty in such research has been the lack of a detailed method for analysing the writing products of stud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cheme for coding the parts of written mathematical presentations was developed. At the grade 8 level at which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 limited style of expository writing was found to predominate. The writing was shown to closely resemble the style of the typical mathematics textbook used by th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试析《洛丽塔》中“戏拟”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多本名著和名人进行了戏拟,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等作品,还嘲弄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通过对这些戏拟手法运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分析了公文特定的话语方式,揭示公文写作中所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从分析情商的具体内涵入手,探讨了教师的情商对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作用以及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了快感你就喊》已由新写实主义淡出,一改线性叙事为放射状叙事,变生活实录式为集中统一式传统方法,主人公形象有着典型化意义。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从作家写作日记还原作家创作状态,从作品形象把握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从中透视池莉创作中的平民情怀、女性体验、精神逃离特质。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人在精神领域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文本不过是人的劳动产品而已。以研究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为内容的写作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生产者的研究上。多年来写作研究者们一直把目光放在学生们制作出来的不成熟的文本上面,分析其立意、结构、语言等存在的问题,对文本背后“人”的状况关心不够。因而他们除了哀叹学生文本的肤浅、幼稚之外,别无作为。到如今仍被学生埋怨,被其他学科轻视。转变写作学的研究方向,变研究文本为研究“人”既关系到写作学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身心成长等问题,是写作学在当下不得不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Though much recent scholarship has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of writing in creative practice (including visual arts, drama, even choreography), there are few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 which discuss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address this dearth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analysing the cross‐disciplinary Writing Architecture Project based in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Over the course of four years, teaching staff,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university's Learning Development Service, technicians and specialist librarians, have addressed an unfortunately persistent struggle for both architecture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alike to research and construct argument in written form.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current problem as identified in the literature before analysing the efficacy of the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the Writing Architecture Project, with conclusions about the project's success and continuing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