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解析中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英语这两种语言源于不同文化,它们在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造成许多中国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出现偏差或失误从而产生了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和影响,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试从词汇、句子层面分析归纳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帮助英语学习者摆脱母语对英语的干扰,使之更有效地学习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2.
中美合作改编的《英语(新目标)Go forit!》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不少习惯于传统的及人教、朗文合编版九年义教JEFC教材的教师对该教材感到困惑:首先是内容与技能训练多而杂,生词量大,重点难定;其次是语言使用灵活,许多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语言从传统的语法或习惯视角看属“不规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套用汉语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舍乎英语语法规则或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不规范的英语。本文探讨了中国式英语现象,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式英语的发展现状、存在状态、成因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把本族语的习惯带到英语学习中,,从而产生了一种“中式英语”(ChineseEnglish或Chinglish),这种受汉语思维影响的“双边”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用它进行交流的结果,往往是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因此,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Think inEnglish(用英语思维),多积累一些英语的习惯用法,对那些各种形式的chinglish应尽量回避。  相似文献   

5.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和影响,在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应用于英语的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影响,说出或写出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中式英语会损害交际的有效性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6.
英语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普遍使用。但长期以来中国人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和思维方法影响,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我们把大多数人的共性错误称之为"中国式英语"。使用"中国式英语"而不加以纠正不仅影响国际交流,而且会形成望文生义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 ,与外国的各种往来愈加频繁 ,尤其是我国入关日益临近 ,许多行业与国外的联系更加密切 ,语言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英语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语言 ,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量的中国人已经或正在学习英语。他们中有些人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有些人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 ,英语水平的提高仍比较缓慢。对英语学习者来说 ,弄清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表明 ,有许多因素潜在地决定着英语学习的成效 ,诸如学习者的年龄、母语的影响、语言天赋以及学习动机等。在上述因素中 ,学习动机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  相似文献   

8.
所谓中式英语,就是指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而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中式英语的产生,究其根源是与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学习者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导致语言使用上的偏差与失误;另一方面,语言学习者本民族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语言的  相似文献   

9.
汉式英语又称中国式英语,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母语思维习惯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拼造出的不地道或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笔者首先陈述了形势的严重性,然后指出了其症结所在及解决对策,最后提出建议,呼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0.
张悦 《考试周刊》2013,(90):71-72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加深.英语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学习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出现了中式英语。本文将探讨中式英语的现象与出现的原因.并找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语言教学本质上就是文化教学,由于不同民族的说话方式和说话习惯不同,因此在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中,人们总习惯于按自己的说话习惯,选择表达形式或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很容易造成双方交流的中断甚至误解,亦即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习惯,误用了其他表达方式,或不懂英语正确的表达方式,而把自己母语的习惯套入英语中。因此,英语学习者必须要调整自我观念,达到文化层次上的理解。一、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学习语言必须涉及文化,文化又通过语言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一个对于英语国家文化不了解或很少了解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词汇也记了不少,与英美人交际起来,仍会有许多障碍。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中所包涵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到的语言得体地运用,达到真正交际的目的。语言离不开文化,即使在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中也往往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差异。如“Howoldareyou?”这句问话按中国人的习惯是可以在交际中正常运用的,但是对于英美国家的人士来说,…  相似文献   

13.
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中式英语”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中式英语,就是指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而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中式英语的产生,究其根源是与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学习者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导致语言使用上的偏差与失误;另一方面,语言学习者本民族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作用,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4.
语言习惯反映着人们的文化素养,是人文习俗的产物。不少中国人限于条件,学说英语仅是从课本和语法中学习的,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的英语环境,带着这些书本英语知识,而不太了解真正的英语口语习惯,一旦到了英语国家语言交际就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名词的数是名词的一个重要属性。因为语言习惯、语言模式不同,名词的数易于混淆或难于区别,这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人深感头痛的一个问题。而且,英语中一些名词常用复数形式表示特定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的语言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一种习性,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根本和学生在语言方面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培养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重要性1.英语教学现状。多年来,我们英语教师一直把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和英语应试能力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位,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鞠丽 《教学与管理》2006,(11):93-94
语言教学本质上就是文化教学,由于不同民族的说话方式和说话习惯不同,因此在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中,人们总习惯于按自己的说话习惯,选择表达形式或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很容易造成双方交流的中断甚至误解,亦即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人的习惯,误用了其他表达方式,或不懂英语正确的表达方式,而把自己母语的习惯套入英语中.因此,英语学习者必须要调整自我观念,达到文化层次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王红霞 《考试周刊》2009,(43):122-122
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要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以学好这种语言的语音为基础。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类情况,有的人的英语发音很纯正,而有的人却总学不好英语发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个人特殊情况外(如发音器官缺陷).主要原因还在于学习者学习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汉语或地方方言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同人方言发音习惯对英语发音造成的负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和干扰,用汉族的思维方式,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而形成的一种中介语言。它的创造既包含有汉语的一些特征,又含有英语特征的一种语言系统。在日常使用中它是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所以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使用的过程中中式英语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追溯苏格拉底对“美德”与“知识”关系的看法,以及古希腊时期“美德”和“知识”的涵义,发现苏格拉底没有提出更没有赞同“美德即知识”这个说法.然而,我国学者大多认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提出的,并对此“名言”大加阐释.经考证发现,此“名言”以讹传讹的原因既有苏格拉底本人的述而不作,又有翻译和转译过程的失真,也与我国的语言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