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语境。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开始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教育的公平性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学前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分配缺乏公平性;幼儿园及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难以保证;乡土知识荒漠化,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边缘化的巨大挑战。为此,需要更新教师及家长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保证教育资源投入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注重乡土知识、乡村文化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来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范式,城镇化发展是对传统农村发展模式的反思、批判和超越,代表着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方向,是未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性策略。在充分肯定城镇化发展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积极意义的同时,本文试图准确把握农村学前教育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涵,审视农村学前教育在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多重困境,解析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城镇化模式的艰难性,并尝试提出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以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学前教育提出了"教育质量"的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政府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小学化"倾向严重以及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妥善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必须探索适合新型城镇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明确政府职责,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力度,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农村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才能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新一轮教育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纲要提出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农村学前教育,提出要利用多种形式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其中学前班是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形式之一,学前班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还将继续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村学前班早期教育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以厘清学前班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开始引起关注。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生活与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意义重大。政府要做到目标明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主导职能,坚持公益为本;均衡发展,逐步推进,构建起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提出了普及幼稚园尤其是乡村幼稚园的教育,并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乡村幼稚园建设和研究活动。在当时乡村幼稚教育极端落后的背景下,陶行知的思想主张及其幼稚教育实践对于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前所未有的关注,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和目标。然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普及基础薄弱的学前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通过分析陶行知关于普及乡村幼稚教育思想和实践,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终身致力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和优化工作,对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乡村教育"思想是其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幼儿教育思想虽成型于20世纪初期,但直到今天对实际乡村幼儿教育的开展依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对教育工作依然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与学前教育质量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总体情况不客乐观,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与其学前教育经历密切相关,对其未来的学业成绩具有预测性.因此,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是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快速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政府应重视并抓好学前一年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重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与培训体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石。但是,目前的学前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薄弱环节,所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是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义县多年来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农村学前教育实施了"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为县域农村适龄幼儿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实现了义县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一、"乡村一体化"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布局调整"和"教育质量"两个主要维度的挑战,需要我们基于系统性、动态性和生态性的价值导向,立足区域社会发展的实践背景,积极开展本土理论诠释和政策建构,坚持从"量"和"质"两个维度的改革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繁荣热闹、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策制度体系是学前教育普及与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新政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存在着诸如城市化取向较重、政策目标模糊、政策内容不健全、缺乏配套政策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提升。近年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制定呈现出新特点,如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导地位与主要职责,建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并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西北贫困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然而该地区在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进程中,面临诸多的困难,比如经济贫困、学前教育资源有限、地方政府轻视、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等。为了加快普及进程,政府应为西北贫困农村地区设置学前教育专项发展基金,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提高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加大教师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是孩子进入集体教育机构的第一任教师,思想品德要求高、专业技能性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有限的资源应优先用于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学历低、工资低、培训少、技能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农村学前教育在师资学历、发展规模和培养布局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科学编制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激励政策、创办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等是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对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低、质量不高,家长重视不足等状况,建议政府采取完善投入机制,开展专项发展计划,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建构社会服务网络,开展家长培训等途径促进农村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幼儿教育的飞速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存在的人员流动频繁,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学历水平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师待遇偏低,社会保障缺失;师生比过高;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应该从加强对幼儿教育师资的管理、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在职培训三方面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然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泰尔指数分解统计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各省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显著;纵观整个2011-2016年间,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有扩大趋势,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大于地区差距。导致这些差距悬殊的原因诸多,其中"城乡二元"的委托-代理关系是致使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的制度诱因;个人部分支出是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的关键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城乡差距显著。为此,研究建议:"以省为主",立法保障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重视农村个人经费支出,提高农村学前教师工资待遇;加大对中西部尤其中部地区学前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8.
方超  黄斌 《教育学报》2020,(1):73-82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成就发展的现实影响,讨论“去小学”化的现实必要性。结果发现:接受学前教育和未接受学前教育的青少年在学业表现、家庭特征与个体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Logit模型发现了家庭人力资本存量、经济资本以及家庭规模均对学前教育参与率的提升起到积极影响,但农村青少年的学前教育参与率相对于城镇要低2.3个百分点,显示出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非均衡分布;倾向得分匹配法揭示了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语文和数学成绩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提前接触小学教育内容并不能帮助青少年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城市教育成为了其改造和发展的取向,而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考察历史以来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转换历程,从封建社会的忠孝取向的价值取向,到城市化导向的城市精英实践价值取向,再到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城市化关怀,最后以农村为本位的走向文化共生的农村文化传承与重建的教育使命,反映的是对农村教育的探索过程及对农村社会发展有效模式的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