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精彩课堂是预设与生成共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做到课前有意设"套",课中善解"生"意,智慧处理"意外",那么,生成就会随心所愿,课堂精彩自然在随"意"间看似无心中浑然形成。  相似文献   

2.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精彩的课堂一直是许多老师追求的目标.让课堂变得精彩是否有什么方法?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让我明白抓“预设”、抓“生成”是让课堂精彩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前认真、细致的“预设”;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就能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4.
姜珏 《广西教育》2011,(22):57-57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课前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避免课堂上“意外事件”的发生。其实,“意外事件”是一种有效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面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进行智慧演绎,让课堂呈现“意外”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师只有关注教学中的各个细节,才能使课堂呈现精彩。本文从课始导入、课中研讨、课堂练习三方面谈谈对细节设计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漂亮的开头,更要有绚丽的结尾。但是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开头导入的处理,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反而不是那么重视。《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由此可见,精彩的课堂结尾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结尾才能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结尾艺术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提纲挈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预设,提高课堂实际效益 进人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要上好一节课,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课堂小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精心设计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精彩的课堂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梳理和高度概括,只要教师从课堂细节入手潜心研究,认真设计,就会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同样因细节而精彩。在深入课堂观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细节上处理得非常精彩,今天把它们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0.
如何演绎精彩课堂,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不断思索与实践的永恒话题。在无数次观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令自己久久难以忘怀的精彩课堂。在我们崇拜名师、专家的精彩课堂演绎时,是否也曾在心里或者笔端整理过属于自己的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秀”出精彩的课堂已再不是新鲜事了。在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执教者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精彩”的音像资料、“到位”的组织能力、“默契”的师生配合、“极佳”的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气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分秒不差”的时间把握……所有的一切简直无懈可击。更有甚者,授课者对上课学生还要精心挑选,预习时全面铺垫,提问对象课前预约……课堂上看不到“冷场”,看到的只是教师那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技艺,听到的是教师那富有哲理的优美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效果要看课堂是否精彩,而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之间的配合程度,教师若能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那精彩的课堂一定能够呈现。课前、课中、课后动起来是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郑黎丽 《山东教育》2013,(12):27-28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把开头的导入比作“爆竹”.那么课堂的结尾就犹如“撞钟”。好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拥有余音绕梁之功效.达到“课虽止,意未尽,思不止”的效果。如果说一堂优质课是一首乐章,那么结尾则是这乐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可以说。讲究结尾的教学才是一种成熟的教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杨婷 《小学语文》2014,(12):20-22
近几年,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广泛使用,微课也在中国高校、中小学课堂陆续展开。什么是微课?不同专家给出不同的解释。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生成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大开大合的课堂.它重视课前的深度预学,使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使教师进入“互联”的状态;它强调课堂的“弹性预设”,重视课堂的整体性和高效性;它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教学引擎”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启动课堂;它把“学”和“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互联”和“聚焦”功能.生成课堂汇聚了曲折美、灵动美和整饬美,充满着“不可预约的精彩”.特级教师李仁甫老师的《管仲列传》课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6.
武惠菊 《宁夏教育》2005,(12):13-14
目前,对“课堂生放出精彩”人们议论纷纷,有的大讲“生成是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有的淡化教学设计翘首期盼“课堂生成”,有的甚至还说“为了有生成,教学设计,你让让步吧……”那么,课堂中的精彩,是否就真的完全来源于生成?教学设计是否真是课堂精彩生成的拦路虎?教学预设和课落生成难道真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吗?反思教学实践,我的观点是:课堂能否精彩,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7.
陈丽 《现代教学》2013,(12):43-43
“机智地教学”是智慧型课堂最明显的特征和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如何激发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课堂资源的智慧运用就是其一。因此,本文围绕“生成学生的精彩观念,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这一主旨,对黄维全老师执教的三次《丑小鸭》一课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资源利用的规律和特征,探索智慧型课堂生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节课临近结束时,学生已显得疲惫,精神不振作,思维也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灵活性、敏感性,因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如能设计一个精彩的结尾,让课尾教学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那么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尾教学活动中,愉快地动脑筋、想问题,让课尾教学在结尾中掀起高潮.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上好一节课要做毕生的准备。”课前要勤,课中要精,课后要思,时刻做真实素材的发现者、记录者、整理者,对素材进行再加工,使其与教材紧密相联。打造精彩高效课堂,与巧妙的课堂设计分不开。笔者结合“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谈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第二学段的14节展示课,留给听课者的总体印象是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努力,演绎了课堂的精彩,体现了教学智慧的丰富。用“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八项指标来衡量,这些课都是好课或较好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