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论树立了一面反传统的旗帜,但其逻辑理路中有内在的困难。把技术的本质解读为脱离技术的解蔽是一种预先设定,把现代技术的本质解读为解蔽方式内在转换而形成的促逼式解蔽是一种抽象推演,把现代技术的本质归结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一种错误归结。由于这些困难,它通过天命沉思来克服技术困境最终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解蔽方式,现代技术不同于古老的"技艺",以"促逼"方式使人与自然成为持存物,"座架"是现代技术的本质。在技术本质层面,转基因技术具有现代技术的一般"座架"特征;在生存论视域下,转基因技术是一部"巨座架",以"制造"的方式将生命带入非自然状态,使生命表现为物化特征。面对生命沦为人造物的境况,我们应当以敬畏生命的姿态给予反思和批判,以扼制转基因技术不加控制的扩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技术观认为,技术的本质是解蔽,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同一性在于形而上学的崛起,主客对立、存在者的凸现及对存在的遗忘均在现代技术中有所表现。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现代科学源出于西方的形而上学,因其与技术的天然渊源,而技术又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故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通行的强势语言,结果是现代技术在全球畅通无阻。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无法使人回避技术,不过却有利于澄清人与技术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这些本属于人生意义的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是作为人生价值观问题来谈论的,这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早已成为一种叙述范式.不能说这种范式是不正确的,但也不能不看到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说明"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的人生意义问题,因为它没有揭示人生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的本质不应被人类学和工具性所规定,而是属于解蔽的真理的领域。但是解蔽同样自身遮蔽,"集—置"是在现代技术本质中起着支配作用的发生方式,一切在场者都被纳入"集—置"的循环之中,世界与人都被摆置为碎片化的持存之物。面对危险,"泰然任之"与"对于神秘的虚怀敞开"是海德格尔的应对态度,而沉思与艺术则是其超越方式。由技术的本质而来的危机呼唤我们审视技术的边界,保持清醒的沉思,让技术回归到它本该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5,(7):26-31
在海德格尔的理解视域里,科技的本质是解蔽,现代科技则是一种"框架"的解蔽,而这一"框架"阻挡了真理的解蔽并使人类陷入极度危险的命运之中。直面当代科技的挑衅与威胁时,海德格尔主张人们采取一种"自由的关系"与科技交往,重塑科技的艺术特征,将科技回归到语言与诗之中;通过对语言与诗的思考,重新发现"存在"赖以安身立命的世界。海德格尔关于科技本质的哲学思考,留给未来教育的启示是:人与科技的关系是一种互补关系,教育科技设计需要"存在"指引,教育需要诗意,教育就是解蔽。  相似文献   

7.
现代技术的本质是解蔽,技术能够使人的本质力量获得提升。技术作为对象、过程,决定了技术教育的实践和行动导向;技术作为知识、意志,决定了技术教育的技术思维和技术素养养成的教学理念;技术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态。技术教育的技术实践教学必须基于产品生产的技术流程进行教学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8.
农业社会的作物栽培是把自身展开于产出意义上的解蔽,作为现代技术的杂交技术与转基因技术是促逼式的解蔽。但是转基因技术的解蔽具有"强"促逼的特征:对作物的谋算更加精准,对作物的摆置更加有力,从而也就更能压榨和耗尽自然。杂交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的本质是座架,但是转基因技术具有"硬"座架的特征:不仅使得更具限定和强制的订造成为可能,而且把作为持存物的一切存在更加牢牢地控制着。转基因技术的"强"促逼和"硬"座架本质导致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危险是本体论上的事件,是一个根本性的危险。但是,只要我们通过沉思,追问转基因技术之本质和警醒转基因技术之危险,那么救渡就可能会升起和被守护。  相似文献   

9.
郑江海 《考试周刊》2014,(53):47-47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掀起了一场革命,它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注意可以借助它,不可以依赖它。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冷明祥一、全面素质教育符合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一)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现代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知识信息传递为主要手段,以教学双边交往为主要方式,不断增进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对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做出回答,因而它必然包含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本文将借助现代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人体本质特性的阐释以探讨教育目的的合理选择与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技术统治时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作为教育手段的技术表现出一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然而,技术具有两重性,它虽然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但也会对儿童形成全面的束缚和控制。不过,人之为人的技术本质又决定了如果我们由此走向盲目抵抗的另一极,仍然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我们超越对技术的工具论、计算主义或享用论的狭隘认识,借鉴海德格尔等人的技术哲学,通过一种现象学的还原、建构和解构,走向对技术的“沉思之思”。这本质上是让我们对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态度,使我们既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为何需要技术、应该如何发展与运用技术,又不会被技术奴役和控制。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丰富儿童对自然物的经验、支持儿童动手劳作、开展儿童哲学对话等方式,培植儿童对于“沉思之思”的心理意识萌芽。小学、中学和大学可以继续这种思维方式的培育,直至个体具备成熟的“沉思之思”,以此重建人类与技术出自本然需要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建构的人工自然环境里,人类摆脱自然界束缚成为自由人.教育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赋予人类维持人工自然的能量,技术为教育活动增添了活力和建构性力量.身体技术外化人脑信息并通过器具教育技术储存和传递,由此"原促创"了教育世界.器具教育技术以"代具"形态解蔽和建构了教育世界,通过"功能—意向"结构改变了教育世界存在方式以及教育者经验教育世界方式.信息化教育技术呈现微型化甚至透明化趋势,因具备适应、学习、进化能力,逐渐具有生物乃至生命特征,从而构建了强大的内部进化生态圈.作为"后种系生成"社会存在,教育技术本质不是生而就有,而是在建构教育世界过程中建构了自身本质,在聚集教育世界包括教育者在内各要素的"自主性"基础上,必然性地创造了体现自身意志的自主进化性,尤其是教育控制权不断向教育技术倾斜时更加显现出自主进化的发展趋势."AI+"时代将至已至,教育世界要敞开胸怀拥抱更多选择、更多可能的教育技术体系,迈入技术"支持—行动"者队伍,规约教育技术成为更加人性、更具教育性的自主进化者,以此建构"人机共生"的教育新世界.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了10年,它的意义已经显现,并将继续显现。在这样的时刻,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将文化素质教育推向深入是有益的。要真正将文化素质教育更有效地推向深入,需要从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开始。一、教育的本质康德说:“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被造物。”教育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虽然有不少人研究过,也有一些著名的观点,却仍值得我们思考。1.教育是什么先让我们思考一下教育是什么。翻开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教育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教育是传递社…  相似文献   

15.
组织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组织中”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科学主义管理理论盛行的现代,组织自身的存在被遮蔽了,需要通过显现方式亦即现象学方式来解蔽组织的存在。组织虽然被认为是实现集体目标的手段(工具),但这一工具必须被置于人(此在)与实践的整体关系中,在人的实践目的中组织才能真正呈现它的意义。“组织”作为名词是把组织作为一个静态的“对象”来认识,这是组织理论科学之维;“组织”作为动词可以解释为“在组织中”或“使之协作”,这是组织理论的人文之维。从现象学来分析,组织只能在行动中被体验并在反思中被给与,组织的本质就是作为集体的人的实践。组织作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其行为应当体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探索出一条既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又能适应未来教育需要的语文教学新路。改革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运用,促进了小学语文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它根据每个人不同时期的需要,以最好的方式给每一位公民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及学习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机会。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革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终身教育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必要的、必然的条件与可能。因此,终身教育的理念应该为每个公民所接受,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追求及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王敏 《青海教育》2009,(7):85-86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现代化意味着通过教育形成现代公民意识以及现代思维方式,教育科技最终是要辅助教育达成这一目标。对待教育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秉持理性的态度,这是因为科学与技术既可以带来好处,也可以招致灾难,成为产生不公平、彼此疏远和影响民主的根源。教育技术确实解放了教师,但教育技术不能代替教育,更无关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