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祥敏  李佳佳 《传媒》2023,(24):15-17
<正>顺应融合势态,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总体传播效果的要求,也是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再次凸显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也对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出新要求。在当前舆论生态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面临着“自媒体”舆论生态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陈果 《新闻传播》2023,(5):70-72
随着新传播时代的到来,媒体的舆论环境、传播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方党报的新闻舆论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新闻舆论引导力,是当今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作为地方党报的《南阳日报》,通过建立传播矩阵、深化正面宣传、坚持内容为王、健全体制机制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地方党媒做强主流舆论的方向与遵循。要清醒认识到,全媒体时代主流舆论并不会天然形成,地方党媒只有巩固传统优势,补上理念短板,走出思维误区,积极探索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实践路径,才能筑牢建强主流舆论阵地,打赢舆论引导主动仗,当好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信息传播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党报都应当履行舆论引导职能,通过提升自身在信息传播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捍卫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地位,引导社会大众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认知并进行理性表达,实现党报应有的社会价值。一、调整舆论引导工作理念在新时代,信息传播环境和新闻传受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党报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对新闻受众产生影响,进而实现舆论引导目的。在舆论引导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刘一川 《青年记者》2021,(4):111-112
本文通过对圈层传播趣缘性、闭合性、团结性特点的分析,认为圈层传播中的舆论治理在舆论阵地占领、谣言管控处置、网络暴力把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方面应当增强主流舆论趣味性、引导力、监管力,不断提升舆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格局多变、舆论生态复杂、传播媒介多元,对主流媒体持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带来巨大挑战。主流媒体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开拓创新,真正融入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格局,坚持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创新,搭载多元化、重构化的传播渠道,积极推进自身建设和发展,才能真正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地市级党媒新闻舆论传播力呈弱化趋势,给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地市级党媒应不断守正创新,以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为突破口,牢牢坚守舆论阵地。本文以淮北市传媒中心为例,分析了地市级党媒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的必要性和判断党媒是否能够坚守舆论阵地的标准,进而提出地市级党媒在坚守舆论阵地的过程中,需重点抓好新闻传播内容、人才、平台、机制这“四驾马车”。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开放的讨论平台,它的互动性与及时性,加速了公众舆论的生成和传播。同时,社会转型过程所导致的一些社会问题,让社会心理变得无序,这一切反映在了一些极端和非理性的舆论上。社会价值和信念的动摇,对社会的长治久安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一切都急需党报传媒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引导社会舆论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思考党报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获得舆论主导权。本文,便深入探讨了党报的舆论引导力提升路径,从舆论引导的主体能力,包括宗旨、理念、形象、传播网络与内容生产模式;以及舆情监测、议题选取、内容形式、新闻时效性等舆论引导的过程能力上,总结出了新媒体时代,党报传媒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具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时代,视听传播是主流舆论传统的重要途径,媒体重点提高电视新闻内容的质量和舆论引导力对提升国内舆论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积极意义。就目前互联网对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言,运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内容、对象,并且积极引入和培养人才是强化当前国内电视新闻舆论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如何提升电视新闻舆论影响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影响电视新闻舆论的重要因素,并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晓来  李劭强 《传媒》2021,(5):77-79
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四力"构建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根基.其具体路径包括:在议程精确设置中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在事件深度报道中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在受众黏性增加中扩散新闻舆论传播力;在共识有效构建中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播媒介逐渐趋向多元化,而且信息量也逐渐增多,传播模式更加个性化。如何占领舆论制高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成为引导舆论的巨头,成为传播媒体探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该从提升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出发,保护国人的话语权,全面促进社会进步。基于此,以江苏广电总台播出的《江苏新时空》为具体剖析案例,探讨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创新,才能更好引导舆论?近几年,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推出一批"新闻大片",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百姓心声,以宏大主题、生动叙事、大片制作、立体传播的态势在线上线下广受好评,成为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经典案例。文章围绕这些"新闻大片"在强化受众思维、打造新闻精品、推进融合传播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探讨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提升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闻舆论引导的角度,论述疫情舆论引导"时""度""效"的把握及其基本遵循,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疫情舆论引导力提升的实现途径。文中指出,新闻舆论引导在应对舆情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再现的同类危机、防范同类危机的再现;疫情舆论引导是对舆情进行宏观调控,推动正确、正面、积极、健康的舆论形成;新闻媒体疫情舆论引导力的提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更好地化解舆情危机;在媒体多元化发展新时期,主流媒体对于疫情舆论引导的作用更加凸显,它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舆论引导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表现在审时度势、积极跟进、回应关切,较好地把握了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同时,强化"融合传播"功能,创新传播手段和报道方法,实现融合引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县级融媒体在服务基层民生、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县级融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对重塑主流媒体在基层的传播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综合当前各个县级融媒体在渠道、技术和内容上的发展差异,明确提升基层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行动框架。【结果】基层是舆论引导的重点和难点,县级融媒体中心把握移动化机遇,深挖本地资源并整合数据资源量化引导效果,才能不断完善基层舆论引导体系。【结论】媒介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有效提升舆论引导力更要重视数据价值,积极借助自建平台让媒体的内容生产真正形成生产—传播—反馈—优化的迭代闭环,同时也要强化用户思维,突出县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巨大的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这给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机遇和挑战。"学习强国"平台在探索信息传播方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很多创新,受到媒体人的关注,为主流媒体实现舆论引导力,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分析该平台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借鉴"学习强国"平台提升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分析地方政府网络新闻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角色,然后分析当前地方政府网络新闻通过"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以及"二级传播"等理论对网络舆论实现了正确的引导,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提升地方政府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7.
重大疫情应对是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媒体应对能力的大挑战、总动员和大考验。主流媒体必须勇担使命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本文从着力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等四个方面的能力,旨在建立健全主流媒体统筹协调、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彰显主流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适应性,扩大主流媒体的受众规模和影响力,是媒体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9.
茹向阳 《中国广播》2014,(10):79-83
近年来广播评论发挥广播伴随性优势,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和快节奏生活环境下,广播评论更需要发挥伴随性优势,遵循媒介传播和受众接受规律,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吸引和把握受众无意注意,才能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20.
张立平 《视听》2018,(6):111-112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记者、编辑。在新媒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舆论引导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形势,我们必须正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提升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