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吏为师是李斯的发明,经秦始皇认可,便成了秦朝的国家政策。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下令焚书,这是以行政手段破坏图书流通的严重事件。最早使用这种手段的是先秦法家。《韩非子·和氏》载:“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此事虽不载于《史记·商君列传》,但与商鞅重农战、贱游学的主张相符,应是可信的。秦始皇采用李斯的焚书建议,是继承先秦法家的传统,但其焚书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商鞅所为。一是商鞍当时的秦只是一个诸侯国,而秦始皇焚书是在统一后的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是一次全国性行动,二是所焚国书的品种数量十分巨大。《史记·秦姑皇本纪》载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规定的焚书范围。  相似文献   

3.
管仲脱囚处     
《沂州府志》记载:“堂阜,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脱囚于此。”《左传·桓公·子纠争国》载:“管子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同脱,释放)之。”“堂阜”即今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西高都村边的一条小河处,故历史上也称“堂阜水”。“堂阜遗迹”是蒙阴八景之一。管仲(约公元前730-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或敬仲,颖上人(今安微颖上县)。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才能不凡,从小就与鲍叔牙是要好的朋友,故鲍叔牙对他十分了解,对他的才识非常敬重。的才识非常敬重。《管子·小匡》载:齐襄公荒淫无度,“不听国政”“卑圣侮士,唯…  相似文献   

4.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4,(1):87-87
《秦始皇》在本连续剧的一幕之中,李斯大人要被腰斩了。他非常从容地对儿子说:“今后爹再也不能和你一起,牵着小黄狗在城门口散步了。”刽子手举鬼头刀,砍。血的特写。镜头上移。天空,一架飞机掠过……  相似文献   

6.
[原文]《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①。昔缪公求士②,西取由余於戎③,东得百里奚於宛④,迎蹇叔於宋⑤,来丕豹、公孙支於晋⑥,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⑦,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⑧,移风易俗,民以殷盛⑨,国以富强,百姓乐用⑩,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11),举地千里,至今治强(12)。惠王用张仪之计(13),拔三川之  相似文献   

7.
诸书之祖     
古文之祖传说,上古时期皇帝的史官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事,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综其所长,创造了先秦时代的古文字,被后世称为“古文之祖”。大篆之祖周宣王时,太史籀善书,他效法仓颉古文字,将其加以增减变化,创造大篆,并著《大篆十五篇》以教学童,后世称其为“大篆之祖”,也叫“籀文之祖”。小篆之祖秦丞相李斯精于大篆,他删其冗繁部分,取其合适部分,创造小篆,被后世称为“小篆之祖”。隶书之祖秦国狱吏程邈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的监狱中。他在狱中苦思十年,增减大、小篆书中方圆的笔画,同时搜集、整理了民间流行的书写方法,创造…  相似文献   

8.
管仲脱囚处     
《沂州府志》记载:“堂阜,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脱囚于此.《左传·桓公·子纠争国》载:“管子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同脱,释放)之.““堂阜“即今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西高都村边的一条小河处,故历史上也称“堂阜水“.“堂阜遗迹“是蒙阴八景之一.……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大传·周传·鸿范》上说:“食者,万物之始,人事之所本者也。”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也说过: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可见,饮食既为人类生存所  相似文献   

10.
在秦王嬴政的统一大业中,李斯功不可没。这个来自楚国上蔡闾巷中的小人物,是如何登上泰国政治舞台的呢?在《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中,王立群读为您做了解读。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1.
有的记者、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经常感到知识不够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不善于积累知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知识在于积累。”我国古人曾说:“泰山不让杯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著名作家魏巍说:“浩瀚江海有细流,  相似文献   

12.
自古到今,人们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善于审察案狱判决公正严明。 辞书载: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水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杀之”。故有“明镜高悬”之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上,流传过许多友谊的佳话,成为诗词中常用的典故.这里选择其中比较常见的五十个典故,作一点简单的介绍.(一)友情佳话1、管鲍《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  相似文献   

14.
迄至目前,几乎所有的论著都说小篆文字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才应用的,而且大多数还认为它是李斯等几个人制作的。《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徐无闻文章《小篆为战国文字说》则列举了详尽的史料证明,小篆应是战国吋就有的一种文字。理由是:一、历代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秦国文物,如《商鞅方升》、《秦杜虎符》、《诅楚文》三石等,上面的文字的结构、笔形,都和后世所谓的小篆基本相同;约二十件战国时期秦的兵  相似文献   

15.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瑰宝之一。元代戏曲运动的特点,一是它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一是元曲属于一种新兴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也就是元曲语言的口语化和语音的规范化。元代著名音韵学家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云:“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盛,则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其备,则自  相似文献   

16.
汉代贾谊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博学多才活跃于政治舞台,曾提出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治国方略,影响极大;又以词气激愤、情意深切、引譬连类、叙中夹议的创作风格,开汉代散文赋之先河,独领风骚于汉初。而全面反映贾谊思想和学术的代表作品《新书》,却因错简失次、传抄讹误以及真伪问题等,迄无完整的校注本,影响了对贾谊甚至汉代思想学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这是冯梦龙对《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命名解释,同时也体现了冯梦龙注重真挚感情、强调文学适俗性和教化功用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许卫红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11月谈及中国历史,秦始皇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物。他横扫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护社稷。在普通人心中,他的确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今天,我们能够了解秦始皇的唯一凭证,就是兵马俑和古咸阳城遗址了。作为一名考古“大咖”,本书作者带领读者走近秦始皇的“地下军队”和“不动产”。  相似文献   

19.
在类分图书时,常常有人将《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等书归入1217.1,将《郭沫若选集》、《茅盾文集》、《臧克家文集》等书归入1217.2,即将“全集”入中国文学各时代作品集的总集,将“选集”、“文集”之类书入别集。究其原因,说:全集者乃是听有文章的汇集,故入“总集”;选集者则是其中部分文章而不是全部,故入“别集”。显然把“总集”,“别集”的概念搞错了。  相似文献   

20.
道德篇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六韬·顺启》德厚足以安世,行广足以容众。──《晏子春秋》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左传》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方孝孺《杂铭》守己严,待物以正。-王夫之《读通鉴论》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资治通鉴》道德篇@李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