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希特勒说过,他闻得出犹太人的昧道。就是说,某个人从他身边走过,他连看都不看,就知道是不是犹太人了。希特勒认为,犹太人身上有一股贪婪的味道。希特勒的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对犹太人的深刻仇恨。身上满是粪臭的人,自然对花香格外敏感。反之,也成立。希特勒满身邪恶,所以容易闻到邪恶之外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的骄傲,就是上海犹太人保护区.1934年希特勒上台以后,把所有的犹太人抓起来,全部赶出去.当时其他的国家都不敢接受,因为希特勒很猖狂.所以这些人都是流民,没有身份,没有护照.当时有一个著名的中国人,他是驻奥地利总领事,叫何凤山.他斗胆签了一千份犹太人到中国去的护照,结果来了4万犹太人.  相似文献   

3.
迫害犹太人是希特勒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之一。从1933年希特勒夺取政权到1945年二战结束,纳粹凌辱、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行径从未停止过。从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排挤犹太人到放逐再到集体屠杀,迫害活动愈演愈烈。二战结束时,六百万犹太人(其中包括一百万儿童)被屠杀,相当于犹太民族的三分之一以上;数百个犹太居住区被摧毁。犹太民族遭到了任何一个民族从未经历过的死亡的折磨,整个欧洲大陆浸透了犹太民族的鲜血,变成了一个罕见的犹太人的巨大基地。那  相似文献   

4.
希特勒是丧心病狂的反犹太主义者,从他成为纳粹德国总理后,犹太人的劫难就来临了。  相似文献   

5.
一追溯犹太人的悲惨历史 ,大约已有 2 50 0年之久 ,早在公元前 585年 ,新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王在占领亚述之后 ,即征服了犹太王国 ,洗劫了耶路撒冷 ,大量犹太人被放逐 ,流离失所 ,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流亡历史。经过几十个世纪的迁徙、繁衍 ,至二战前夕 ,全世界的犹太人口已达 16 0 0余万人 ,足迹几遍全球。其中相当数量集中在欧洲一带 ,分布在苏联、波兰、西班牙、德国 ,奥地利及法国等国。希特勒上台后 ,随着纳粹德国的扩张 ,欧洲大陆的犹太人 ,特别是德国、奥地利等国的犹太人又一次跌进了黑暗的深渊。按照希特勒的观点 ,雅利安民族才是唯…  相似文献   

6.
他来自布达佩斯。途经柏林。到柏林时他17岁,学习新闻。出走柏林,是因为在布达佩斯参加了示威游行,去柏林避难。在柏林好景不长,希特勒上台,身为犹太人的他再次出走。  相似文献   

7.
刘涛 《中国档案》2013,(12):12-12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档案近日从美国加州向华沙的波兰裔犹太人历史博物馆移交。这些档案是从57个国家的52000名受访者中收集而来,它反映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的大屠杀情况,还涉及二战前犹太人的生活场景和希特勒与政敌的恩怨,具有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影片拍摄期间,斯皮尔伯格被大屠杀幸存者讲述的故事所震撼,后成立大屠杀真相历史基金会,收集和保管相关档案材料,以示后世。  相似文献   

8.
人们一般以为,巴以冲突主要是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冲突。实际上犹太人内部也分各种派别,有的正统犹太教派至今仍然是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的激烈批评者。1924年这时间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它与德国在希特勒上台(1933年)后推行的排犹政策以及犹太民族二战期间承受的巨大苦难毫无关系。换句话说,讨论此时发生在巴勒斯坦地区各种事件的是是非非,犹太复国主义者还不能独占"受害者"的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我是个世界史迷,自认为对欧洲史了解颇多,因此对于此类著作拿在手上总是草草翻过,大凡觉得没什么精义可言,吸引不住我的兴趣.但这部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拉尔夫·乔治·劳埃特的《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我却是一字一字地读了下来,读完感触颇多,最重要的就是,它颠覆了我惯有的认知,当然,它与众不同的历史书写方式也让我疯狂.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历史的细节在丢失,但与此同时,很多原有的结论又会重新得到审视.《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一书将希特勒置于研究的中心,从历史而非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勾勒希特勒这个人.如果将国家社会主义对犹太人的屠杀行为与历史背景割裂开来看,必然会导致很多历史事实的隐去,只有按照将历史"历史化"的思路去分析国家社会主义反犹的实质,人们才能得到真实的结论,该书正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日本文艺春秋社发行的《马可波罗》月刊在2月号上刊载一篇《纳粹‘毒气室’并非存在过》的文章,受到有关国家的谴责和抵制。文章的作者西冈昌纪为神奈川县的神经内科医师,其文主要论点是: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展示的纳粹“毒气室”是波兰及前苏联共产主义政权蓄意捏造的;希特勒和纳粹党总部未曾制定过灭绝犹太人的计划。由于该文被认为有意否定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使用毒气室涂炭犹太人的历史罪行,因此招致以色列政府和世界各地犹太团体组织的抗议声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和法国皮革日本分公司等相继通知文艺春秋社,即刻终止与该社的一切广告合同。美国犹太人团体中心甚至呼吁世界各国公司企业在一周之内撤销与该社出版物的所有广告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一德国最著名的德语文学评论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在其自传《我的一生》中说:“文学乃是我的生存意识……没有对文学的热爱就没有对文学的批评。”在通读全书后,我们更为深层次、更整体地同意和体会这种断言,对文学的赤诚不仅陪伴了他最艰难的岁月,更是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小时候在德国生活,希特勒统治时期被驱逐流亡波兰,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从事翻译工作,拉尼茨  相似文献   

12.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战结束之后的近70年来,有关希特勒的后代问题,一直是史学界探究的话题之一。这里所要讲述的希特勒的后代,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希特勒血缘意义上的孩子,但他们的确是纳粹法西斯时代的产物。当他们被希特勒从地狱中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无法逃脱的宿命。  相似文献   

13.
人有两面     
希特勒是什么人?是法西斯,是杀人魔王,是大坏蛋,人们想都不用想,就会脱口而出.可是希特勒有没有另一面呢?最近在全球放映的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再现希特勒末日的影片,大量取材于希特勒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的时刻》.琼格在希特勒身边工作3年,是奉命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之后,随一支小分队离开地堡的.  相似文献   

14.
聂云 《航空档案》2004,(7):36-37
1944年7月,盟军展开了猛烈的反攻,德国法西斯节节败退,希特勒知道,战局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法西斯必然走向灭亡,因此,希特勒对斯大林恨之入骨。希特勒认为,如果设法除掉斯大林,可以极大减缓前苏联红军的反攻作战,为纳粹扭转战机提供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决定设法派人去前苏联首都莫斯科行刺斯大林。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一种信仰:犹太人教育和创造力的奇迹》通过对群星璀璨的犹太人和诺贝尔奖中的"犹太现象"的深入分析,阐述了"学习是一种信仰’和"观念改变世界"这些犹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并通过对犹太人创造力和精英教育的深刻剖析,揭示了数百位犹太天才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国民政府筹划犹太人寄居区档案选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史学》2001,(2):11-14
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迫害 ,犹太人被迫逃往他国避难 ,但有些国家出于种种考虑 ,拒绝或限制犹太人入境。此时无需签证即可上岸的中国上海便成为犹太人的避难地之一。面对蜂涌而来的犹太人难民 ,处在抗战艰难时期的中国政府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积极筹划帮助安置犹太难民。立法院长孙科提议在中国西南边区划定一块犹太人寄居区。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行政院就此事进行紧急磋商。行政院第四一零次会议通过援助犹太人三项办法。对犹太难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相关档案史料 ,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7.
李洪珠 《大观周刊》2011,(23):46-47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批判了鲍威尔在犹太人解放问题上的观点。鲍威尔认为犹太人问题的解决在于政治解放,而政治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马克思则指出,不能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混为一谈。政治解放是有缺陷的,不是人的最终的解放,提出了对政治解放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叛徒     
书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希特勒却粉碎了这块基石,成为读书的叛徒。希特勒喜欢藏书,痂迷读书,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但他却走向了人类的反面。读书固然重要,但须慎读,这是反思希特勒读书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的三个必须考虑的要素,希特勒违背了天意,惨败于滴水成冰的莫斯科。一向善于铁拳出击、搞闪电战的希特勒,要求德国军队三十天拿下莫斯科,完成他的台风行动。当然,从某种程度上,希特勒并非讲了大话,自1941年6月22日开始,德军以闪电战术,三个月就突破苏联的防线,重兵推进到苏联境内600—800公里,使苏联红军损失了2000辆坦克,1000架飞机,死伤虏去50万士兵。希特勒宣称,斯大林现在讲早投降还可以答应,再迟了投降也不行,只有死路一条了。1941年10月2日,德军在希特勒的指挥下,出动了180万兵力、1700辆坦克、1.4万门火炮和13…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犹太人文献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殊历史阶段,其文献形态和文献内容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需要加以保护并开发利用。利用已有学术积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哈尔滨犹太人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以文字、图片及图文对照等多种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既保护了哈尔滨犹太人文献,又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