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lthough downloading music through unapproved channels is illegal,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it is widespread. The following study examines th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at are potentially engaged in music downloading. The methodology includes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recommendations written to answer an ethical vignette. The vignette presented the case of a subject who faces the dilemma of whether or not to download music illegally. Analyses of the final repor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vast and inconsistent array of actions and underlying feelings toward digital music downloading. The findings reveal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participants’ recommendations (what the subject should do)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opinions on the matter (what they would do in a similar situation). These inconsistencie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as technology evolves, it creates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way things are and the way the law expects them to be, leaving society in a muddle, trying to reconcile the two. What remains to be seen is whether the discrepancy in the case of music downloading becomes extreme enough that the law changes to accommodate an increasingly prevalent behavior, or whether new business models will emerge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legality and reality.  相似文献   

2.
In the age of instant connectivity,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detach students from the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ole of consumerism and neutralization on the cyberslacking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a classroom environment. This study offers a unique and integr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consumerism on neutralization behavior to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students to use the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in class for non-class activities. An online survey of 303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United States was conducted. The study finds a positive an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of consumerism with all the five neutralization techniques used by students to engage in cyberslacking. Except for condemnation of the condemners, the rest of the neutralization techniques were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an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s intention to engage in cyberslacking behavior. This study would exten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expanding the concepts and theory of consumerism and neutralization to cyberslacking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sever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at a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3.
陈煜 《科教文汇》2014,(36):9-10
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90后”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宁波大学“90后”大学生党员的调查,笔者发现了诸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环境、价值观特点和入党动机等问题,从大学生党员、高校辅导员和网络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4.
谢涛丽 《科教文汇》2012,(13):183-184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云计算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的新挑战,云计算环境为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推进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可能与机遇。本文阐述了云计算平台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遇到的挑战,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学生党建工作遇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张学旗 《科教文汇》2014,(11):43-44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音乐教师人才,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关乎未来这些学生走向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后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改革动向,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大学生道德发展不仅受传统环境因素的制约,更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的发展使高校道德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着大学生道德信仰。由此,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大学生道德在网络时代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珂 《科教文汇》2012,(23):175-176
对于高师声乐主修生而言,声乐课不仅仅是声乐技能训练,更多的应该是声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但长期以来高师声乐课都是以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形式来进行,没有系统的一整套的声乐学习方案来引导和参考,从而影响了新时代高师声乐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发挥和运用。因此,本文着重从声乐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研究和创新,使声乐技能课的单一课程结构发展成基础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理论课、弹唱课、欣赏课、声乐微格课等相连的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把理论与技能、演唱与实践、学习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获取更宽泛的知识结构和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为快餐文化的重要载体,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个人行为产生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价值观产生塑造与熏陶作用。在分析网络快餐文化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90后大学生价值观呈现的特征,并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北京邮电大学111名90后大学生为例,从网络红人、网络用语、隐私暴露行为3个方面,分别探讨该群体对网络快餐文化催生物的态度与观点,探讨网络快餐文化对价值观的塑造与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形式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霏嫣 《现代情报》2011,31(3):148-150,15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被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广东商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高校如何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倩羽 《科教文汇》2014,(12):182-182,198
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因素势必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本文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近年来在管理学和心理学中被证明有较强正向作用的心理资本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探讨如何通过更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培养学生,并由此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倩 《科教文汇》2014,(11):207-208
高校大学生骨干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他们承担着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功能,在高校中发挥着宣传向导、组织管理和服务沟通的作用。如何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大学生骨干队伍,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是当前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差异化激励理论,针对高校学生骨干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根据不同类型学生骨干,因时、因地、因活动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骨干的健康成长、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占比非常高。通过对网络学习课堂的观察,发现网瘾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问题,并探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已在全国高校中得到广泛传播,但受重视程度、学生参与程度、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需要审视这些问题,思考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方向存在怎样的偏差以及深层的原因,为下一步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众多的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中,仍然只开设一门音乐教学法(或音乐教育学)之类的理论性课程,长期存在注重音乐专业技能水平、轻视音乐教育科学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现象。这些现状,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而进一步制约了他们的就业前景。“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的研究,对山西部分高校的音乐学(教师教育)课程加以调查分析,揭示了其在课程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托于新时代互联网技术,以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音乐系改革为例,进行课程的重构,提出具有一定理论创新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王康宁 《现代情报》2012,32(6):95-97,100
当今时代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表明,掌握和使用信息通讯技术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中国网民的增长与未接触计算机人群的对比,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未接触计算机数量的增长,来表明关注大学生数字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性,列举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在解决数字不平等现象中高校图书馆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袁冬梅 《科教文汇》2014,(31):191-192
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当下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触手可及的网络,他们往往选择网络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成为大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并提出了从构建专业队伍、自觉运用媒体、拓宽信息渠道到完善制度机制四位一体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陈伟祥 《科教文汇》2014,(12):16-17
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在初、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社交网络在中国各大高校发展得如火如荼。社交网络渐渐地融入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道德行为、心理健康及学习态度等。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新载体的社交网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视。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不仅促进大学生与同群体及外界的交流,也可能因其信息传播的不当而对产生负面影响。因而,高校教育者面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思想教育新形式的社交网络,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剔除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利因素,从而开辟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天地,积极地对其进行疏导和科学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何郁嵩  陈虹宇 《科教文汇》2014,(16):204-204,228
寝室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人际交往的主要阵地,被称为大学“第三课堂”。聚集在同一区域的学生寝室以及寝室周围的生活配套设施构成具有社区功能的单元体,称为学生社区。实现高校学生社区自主管理是高校育人模式的新的探索领域。此项研究以学生社区委员会作为载体,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宗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其综合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深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都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也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课题。笔者围绕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各类新媒体的流量接入情况等问题,做了充分的调研,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接下来以数据为导向、结合各类新媒体的特点、围绕高校学生管理的重难点,从学校、学院及班级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及教师新媒体工作意识的提升,做到学校层面解放思想、引领潮流,学院层面紧随潮流、挖掘特色,班级层面把握动态、上传下达,从而形成学校、学院、班级三个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朱丽萍 《科教文汇》2014,(5):210-211
当前大学校园中,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对学生的行为能够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够增强社团中学生成员之间的感情,在行为以及心理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主要就学生社团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大学生社团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的影响,继而就如何提升大学生社团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