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台测量温度的科学仪器是伽利略于1593年发明的,该测温器由一个颈部极细的玻璃长颈瓶、碗和水制成.长颈瓶中装有一半带颜色的水,倒过来放在碗里,碗里也盛有带同样颜色的水.随着温度的变化,瓶中所包含的空气便收缩或膨胀,颈中的水柱就会上升或下降.  相似文献   

2.
温度计小史     
描述热现象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的温度,就需要使用温度计.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慕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们利略(15邱一1642)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绩的性质制成的.它的形状不像现代温度计这么小巧玲田.它有一个跟鸡蛋大小差不多的球形玻璃容器,下面连着一根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插在有颜色的水瓶里,如图所示.玻璃球星的空气的体积热胀冷缩,如果玻璃球一冷,里面的空气开始收缩,水瓶里的水就沿着玻璃管往上升,如果玻璃球一热,里面的空气开始被胀,已经升上去的水就会降下来.…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或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相似文献   

4.
一、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为什么做得很细而且均匀?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绩的性质制成的.它的液泡容积较大而内径做得很细,其目的是:当被测物体温度发生较小的变化的,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较大的幅度,从而能明显读出温度变化的示数.同时为了使温度计刻度均匀且容易读数,因而玻璃管内径也做成均匀的.二、常用温度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用水?原因有五个:一是水存在的温度范围小.即凝固点到沸点之间间隔不宽.二是水在0至4℃时是反常膨胀.即冷胀热缩.三是水的毛细现象大.即容易浸润玻璃,使波面自动上升.四是水对被…  相似文献   

5.
我们实验室里用的水银温度计,它的主要构造是一根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上标有刻度,管的下端是一个容积较大的玻璃泡,泡里充满水银.温度计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在设计上却有不少巧妙之处,包含了如下科学原理:1.转化原理物体的温度,用眼睛是看不出的,凭手去摸也只能相对于手感觉出物体温度的高与低,而利用温度计,就能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了.当温度计的玻璃泡(测温液体)与被测物体接触后,发生热传递,使测温液柱的高低发生变化,从而使“看不出”向“看得出”转化,微观无规则运动向宏观有规则运动转化.2.平衡原理温度计…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70页“自制温度计”内容的设计安排,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值得商榷。1对“自制温度计”的商榷“自制温度计”的制作过程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空气跑出来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自制温度计”内容的安排,其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认识温度高低是可用仪器显示的,二是帮助学生弄清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奇特的容器     
能不能制造出这样一种容器,使流出的水不受容器里面液体的高度影响,始终匀速流出呢?如图1是一只普通的窄颈瓶,通过它的塞子,插着一根玻璃管.如果你把比玻璃管下端更低的龙头 C开放,液体就会均匀地往外流,一直到容器里的液面降低到跟玻璃管下端相平为止.如果把玻璃管插到差不多齐龙头C的地方,你就可以使全部液体均匀地从容器  相似文献   

8.
一、温度计的使用1.温度计的作用及结构原理: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常用温度计由玻璃泡和毛细玻璃管组成.玻璃泡内装水银、酒精成煤池.玻璃泡上方连着的毛细玻璃管的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上升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而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的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摄氏温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再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  相似文献   

9.
雪花的世界     
郜键 《新高考》2008,(4):F0003
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空气中的水汽要形成降雪,不是温度低于0℃就可以了,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相似文献   

10.
漫说温度计     
最早的温度计:最早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来测量温度的。1593年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出能否用气体的这种特性来测量温度呢?经过反复思考和实验,伽利略终于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这是一件简单的仪器:用一根长的玻璃管,一头开口,另一头加热吹大,做成球形,在玻璃管中灌  相似文献   

11.
目前使用的最高最低温度计,者是刚密闭液体做感温材料,灵敏度不高,温度每升降1℃,其液面高度变化小于1毫米。这里介绍的这种温度计的原理是用密闭空气代替密闭液体来感温,所以感温较为灵敏,每升降1℃时水面的高度变化可大于10毫米。这个教具的关键部件是记录最高、最低温度的浮标。它是用普通细塑料管制成的。  相似文献   

12.
漫说温度计     
最早的温度计:最早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来测量温度的.1593年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出能否用气体的这种特性来测量温度呢?经过反复思考和实验,伽利略终于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这是一件简单的仪器:用一根长的玻璃管,一头开口,另一头加热吹大,做成球形,在玻璃管中灌进带颜色的水,把它倒放在一盆水里,管里留一段空气.  相似文献   

13.
一、温度计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例1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测沸水的温度时应选用_______(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相似文献   

14.
温度计的毛细管内液体柱常出现断节现象,为使断节与原液柱完全相接,我的修复方法是:1.断节小于2mm的温度计,将温度计平放,让液泡一端略低一些,直接用酒精灯烧断节,使断节汽化。然后将温度计移至火焰上方,用灯火烤液泡,使液柱缓缓上升,到达最高刻度线后立即离开火焰,让温度自然下降即可。2断节较长的温度计,用分割处理的办法,先烧断节,使断节分割成许多短的断节,然后用同样方法由液泡较近的断节开始,逐一加热汽化直至全部消除,最后烤液泡,使液柱上升至最高刻度线,离开火焰后让温度自然下降即可。注意事项:①液泡要离火…  相似文献   

15.
一天,伽俐略(jia li lue)在实验室里问学生:“冰的温度升高时,装在罐内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回答说:“因为水的体积增大了,所以会膨胀(peng zhang)上升;水冷却了,体积缩小,又会隆下来。”  相似文献   

16.
体温计的老兄发明温度计的人,嘿嘿,绝对大名鼎鼎,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400年前,伽利略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所大学里教书当时,世人都在琢磨,如何才能准确地测定物体或环境的温度。有一次,伽利略给学生上实验课,伽利略在一个试管里装上水,然后烧开,试管里的水烧开后上升了一些。伽利略考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很简单的现象吧?可伽利略忽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既然水温变化会导致液体的体积变化,反过来,为什么就不能用液体体积的变化推导出温度的变化呢伽利略直奔实验室,立即着手实验,制作起温度计来。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太原市刘渊小朋友问:温度计是怎样测温的?先来看看温度计的构造吧。温度计中有一根细管,里边装着一种液体金属,叫水银,也叫汞。像世界上一切金属一样,水银遇热膨胀,受冷收缩。所以,能显示温度的变化。下面做一个小实验。取一个五分的硬币、两个大头针和一块小方木板,把两个大头针钉在木板上,让硬币在两个大头针中间刚好穿过去。如果把这个硬图1去。如果把这个硬放在火上烧一下,再把它放在两个大头针间,硬币由于受热而“发胖”了,可就过不了。等晾凉以后,它又“变瘦”了,就又可穿过去了(图1)。我们常用的是水银温度计,现代温度中还有耳…  相似文献   

18.
我们习惯喝温水,不喜欢喝太烫的水。有时候口渴了,不知道杯子里水的温度,当一大口喝进去时才知道太烫了。如果在杯子的边沿安装一个温度计,杯子里的水温就能知道。  相似文献   

19.
常用湿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首先要看清楚所使用的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对被测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不得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在研究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中,湿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插在硫代硫酸钠之中,不能跟试管底或试管壁接触,或放在硫代硫酸钠的上表面上.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温度计代替搅动器进行搅拌.常用通度计不能拿离被测物体进行读数,否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会发生变化.读数的…  相似文献   

20.
温度计史话     
16世纪末,欧洲的科学家开始了对测量冷热变化的研究。1593年,伽利略根据他的一个学生的意见,制造了一个空气温度计,用空气的热胀冷缩来感知温度变化,这个测温器的原物已不存在,右图是照现存于佛罗伦萨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模型画的。除了伽利略在他的《对话》中曾谈到热有6度、9度和10度外,人们对这个装置的刻度一无所知。这个测温器虽然十分简陋,却为以后的测温装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