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尚巫之风非常盛行,由此出现了很多专业巫觋,他们多不从事其他职业,而以巫术为谋生手段。由于巫风昌盛,鬼神信仰泛滥成灾,民间供奉了许多不为封建国家礼典所认可的鬼神即“淫祀”。巫觋和淫祀广泛地存在于民间社会中,对社会生活乃至政治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佛山民间信奉的鬼神多,而供奉鬼神的庙宇就更多,众多的庙宇自然就存在着大量的民间私祀乃至淫祀。民间私祀的存在使得基层社会与国家之间在信仰领域里的正面冲突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缓冲地带;而当民间私祀对传统社会的基层统治秩序产生威胁或有可能颠覆正统理念时,代表国家的基层组织就会加以干预、纠正,甚至奏请禁毁。在明代"禁淫祀、毁淫祠"的政治大环境下,佛山地方官绅为了保住祠、庙合一而又供奉着北帝的祖庙,进行了一系列的借助传说并将之附会于北帝神的造神运动,最后成功地使北帝信仰由佛山地方性的淫祀、私祀上升为正统化的国家官祀。  相似文献   

3.
"春秋谕祭"是明代朝廷给予因显灵而"御大灾、捍大患"的佛山北帝神的褒奖,是官方祀典,自明代景泰年间到清代,每年分春、秋两次举行;而民间的"醮仪"则给普通民众提供了参与祭祀北帝的平台和机会。官祀与民祀相得益彰,有利于增强佛山民众的归属感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4.
张岳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政治家与理学家,他是惠安东部张坑人,但与介于惠东与惠北之间的辋川,有着亲缘、地缘与俗缘关系。探究张岳与辋川的不解之缘,有助于我们拓宽研究张岳的学术视野,增加解读层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间文化问题研究甚热,特别是通过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试图透视出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明清时期北京祭祀碧霞元君的各顶和东岳庙及其二者关系的探讨,可知在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地区,在信仰活动中民间社会究竟如何运作以及国家与民众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的特殊关系。这可为目前的讨论提供一个比较独特的事例,亦可作为以往对“边陲”和乡村进行的同类研究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6.
《令梅治状》是康熙年间李成林任湖北黄梅县县令时的施政记录。作为处在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交汇点上的知县,李成林在鲜活的内陆乡村社会里所开展的治理实践、实际效果、原因所在及其局限性均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惠安女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在中国服装史上占据了一席之位.从惠安女服装整体来看,不仅服装款式的风格十分靓丽,而且服装色彩的搭配也是独具一格,是构成其服装独特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惠安女服饰色彩美学特征的分析,来揭示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惠安女服饰色彩的形成,与历史、风俗、地域及女性的爱关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看出服饰色彩是她们精神的寄托,表达出了惠安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8.
受先秦时期民间生死观念的影响,对鬼神的信仰两汉时在民间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室贵族好鬼神和追求长生的冲动有着强烈的民间信仰背景。另一方面,上层社会的追求自然又导致民间的学习和效仿。事死如生的厚葬之风极大地消耗了有限的社会财富,和其它因素一起酝酿了无法控制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岞村惠安女服饰的调查及其它相关文献记载的查阅,主要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分析惠安女服饰形成的社会历史地理原因,进行相应的文化探源。  相似文献   

10.
在对福建渔家女文献梳理和文化元素统计基础上,运用女性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解读惠安女文化景观构造特征和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惠安女文化萌芽于隋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惠安女文化景观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以泉州港为中心的沿海半岛地区;惠安女在工种方面已超出传统中国女性从事职业类型,服饰体现海洋文化特征,婚俗表现出向父系过渡遗留和对劳动力争夺的结果,并建立起互助、自救等社会组织.惠安女文化景观是沿海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惠安女服饰的长期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的查阅,从概说渔家惠安女服饰、服饰分类、饰品、服饰的传奇色彩、服饰纹样五个方面对惠安女的服饰文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分析了惠安女服饰对艺术的影响,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清代福建"敬惜字纸"习俗及相关内容的探讨,发现这一习俗来源于古老的文字崇拜,它虽涉及鬼神迷信,但有利于社会树立崇文的观念,对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禳火、详梦、祀鬼是最能体现子产天道鬼神观的三件大事,历来论者或认为子产是思想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人物,或执一端不及其余。其实,这三件事在子产时代并无矛盾。禳火之事,子产反对的“天道”是占星家们的自然神秘之天,而他对于传统的有意志之天鬼神灵是恭敬有加的,其内在原则即看是否合乎礼制。详梦也是对礼的具体运用。祀鬼略有不同,是子产作为当政者违礼从俗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4.
《左传》记载了春秋二百五十余年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本文认为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军事战略与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往紧密结合,现实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事敬鬼神"的传统观念,从战争中励炼的实战经验。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左传》在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文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惠安女传统服饰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在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本文针对危机的成因提出了保护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几条意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背景透视作为福建省泉州市首家"道德银行"的实践者,惠安实验小学的"道德银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在实践中,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究与反思,发现原有的"道德银行"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德评估单一化。倘若仔细观察,真正处于"道德银行"评估下的道德行为,十有八九是组织程度较高,集体涵义较大的活动。而道德是时时  相似文献   

17.
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曾盛极一时,其持说立论与儒家多有不同之处,是先秦百家争鸣文化格局的典型代表。墨家对儒家观点的反对主要体现在其"兼爱"、"尊天"、"敬鬼神",以及主张"节用"、"节表"、"非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苏州地区民间信仰自古庞杂而繁盛。到了明代,苏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更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它的表现方式与当时苏州地方的社会经济环境、天灾人祸、风土民情、社会各阶层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生态的组成部分,作为吴文化的一种文化积淀,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它对明代苏州地区的社会风气不仅产生了某些有利影响,也附带着某些不良影响。明代苏州民间信仰影响正邪社会风气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素有"中华奇女子"之称的惠安女,以其勤劳贤惠及美丽的服饰展示她们特殊的人性魅力。近十几年来,众多文人墨客来到惠安,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对惠安女进行讴歌和颂扬。在这些文人墨客当中,不乏隔海相望的台湾同胞。现将一些材料进行整理研究,希望对惠安女精神的弘扬尽一丝微薄之力,也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作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20.
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吴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