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乡亲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好人;在留守孩子们的眼中,他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在同事们的眼中,他不仅是一位校长,还是一位园林工人,更是一位粉刷匠、大厨。他就是永昌县红山窑乡永胜村一位朴实的农村小学校长毛著祥。  相似文献   

2.
在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人物:他既没有冲锋陷阵,英勇斗争,血战沙场,又没有振臂呐喊,奔走四方,高呼革命,他虽没有显赫的业绩,却给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奉献了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影响了几代先进的中国人。既赢得了与他同时代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的称道:康有为佩服他是“中国西学第一”“眼中未见此等人”;梁启超称赞他是“中学西学为我国第一流”;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童秉纲迄今为止只培养了16位博士;他从教55年,历经生死逆境12年,学生们却很少知道他的这段经历;他在力学领域成就卓著,却像普通老师一样每天拿着公文包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在众多和他一样成为教师的学生们眼中,著名流体力学家童秉纲院士就是这样一位治学榜样、育人楷模。  相似文献   

4.
叶雷 《今日教育》2012,(9):44-45
梁漱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注定是“一干个人眼中有一干个粱漱溟”,但他自己说,假如有人向他的朋友问起他是怎样一个人,朋友回答“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眼中,邓中翰是个很传统的中国人,平时谦逊有礼,搞起科研来忘我投入,学跨文理工,颇有上个世纪中国“五四运动”前后老一代学者的风范;而美国的风险投资家和硅谷的创业精英们又觉得邓中翰是中国新一代创业者的代表,学识渊博,思路独特又有敏感的商业神经;回国创业,国际芯片业的巨头们对邓中翰更是充满了敬意和惊奇:这个中国人凭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出“中国芯”的传奇呢?  相似文献   

6.
薛业忠 《中华家教》2011,(11):28-29
他是一位父亲,从孩子一出生就进行了连续808天的跟踪观察;他是一位男老师,却被学生们称为"妈妈":他是一位留学美国的教育学硕士,却创办了一所幼儿园;他是一位教育家,建立了中国的现代儿童教育理论体系;他有7个子女,在他的亲切教诲下,都先后成为出色的国家干部。他就是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  相似文献   

7.
正在本科生眼中,他是个幽默风趣、学识渊博、开朗豁达的老师;在研究生眼中,他是个治学严谨、鼓励创新、真理至上的导师;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个爱岗敬业、为人正直、宽容大度的朋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李长洪用心描绘着自己钟爱的教师事业。  相似文献   

8.
吕静 《科技文萃》2005,(2):23-25
德国中部罗滕堡镇的阿明·迈韦斯是一位电脑专家,他在邻居眼中是位和善、安静的绅士,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一个食人狂魔.2000年,他杀死并部分吃掉了一个叫于尔根·B的人.  相似文献   

9.
彭先觉院士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是华夏儿女的新生代.他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在老一辈科学家眼中,他是一名颇受器重的佼佼者、小字辈;在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眼中,他是一位备受敬重的师长、领路人;在同龄人当中,他是一位公认的冒尖者、学术领头人.彭先觉的成才之路是艰辛的,可以用8分汗水,2分天智来概括.当然,环境的熏陶、严格的训练、良好的学习与科研氛围,使他如虎添翼,在同一道起跑线上,比别人步子迈得更大,但是人们不应忽略,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凝聚着艰辛与汗水.  相似文献   

10.
黎雪娟 《广西教育》2013,(16):57-58
在学生眼中,黄世林是位相当有魅力的老师,每一篇课文到了他的手上,仿佛拥有了魔力,充实的教学内容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在同事眼中,他也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人,有的老师遇到教学上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教黄世林。记者心生好奇:黄世林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呢?"无为"胜"有为"问题意识、自主探究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和  相似文献   

11.
格非是一个喜欢沉思、具有怀疑精神的作家,他眼中的世界既包含荒诞又存在美好,他怀疑和企图反抗这个世界但同时又喜爱并且臣服于它。同样,格非笔下的主人公们常常挣扎在记忆和想象之间,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格非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各种问题。荒诞是格非小说关键词,它从遗忘、死亡、分裂三个方面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谁? 这是近年来人们一直试图回答但又很难回答的问题.小时候,淘气的鲁迅是亲邻眼中的“胡羊尾巴”;成家立业以后,发妻朱安和“小朋友”们敬重而又不乏亲切地称他为“大先生”;《两地书》时期,鲁迅内心深处最温柔的一面被唤醒,并外化为可爱的“白象”;他不修边幅,常常是一副蓬头模样示人,所以,在朋友圈子里又有“猫头鹰”的绰号;透过鲁迅异类而充满反抗性的文章,瞿秋白发现他是喝着狼奶长大的“莱谟斯”;在自题诗中,他甘愿做一头俯首劳作的“孺子牛”;在崇拜者眼中他是旗手、战士、先驱、导师、革命家;在敌对者眼中他又变成“世故老人”、“持矛把盾”的好斗者、以骂人为乐趣的无聊“小人”、“掮客”、“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可以说,遵循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迁延流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活的不同侧面,鲁迅的“影像”一路如走马灯般“播撒”、“延异”,也充满了层层叠叠的矛盾、悖论与谬误.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教师博览》2014,(1):39-40
<正>格林先生是一位教师,新的学年里,他接到了一个任务。校方要求格林先生的学生们在本学期去一所公司学习,格林先生被任命为带队的老师。校方的唯一要求,是在最后的技能考核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像这所公司的员工一样熟练。这对格林先生来说,是一件十分难办的事情。他的学生们多数是非常有个性的,这里说的非常有个性,有多种意思:比如他的学生们曾经很久不来上课,而在美术教室画画;又比  相似文献   

14.
潘裕民老师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也是一位学者型的教育管理者。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唐宋诗词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时有新书新作提供给我们学习。我甚至习惯于在他的作品中寻找生活的影子,从与他的交谈中挖掘文人的情怀,在我的眼中,潘老师浪漫、感性,亲切、儒雅。这次,潘老师又有新作问世,书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虽...  相似文献   

15.
据《华商报》消息,最近一位网名叫"下梁正"的语文老师,在该报发表文章,称自己十分讨厌清华北大这两所名校。他在文章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我越来越不喜欢清华北大了。我的理由很简单:首先,领导们把清华北大当成了炫耀政绩的两面旗帜,所以我不喜欢。在校长大人们的眼中,清华北大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尽管鄙人觉得他们只是中国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如果没有人或者没有足够多的人考入这两所大学,哪怕实际高考成绩再好,那也是锦衣夜行、明珠暗投,实在是令人沮丧而难堪的事  相似文献   

16.
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他学有所成之余,不忘自己的良知与职责。钟南山,是一个曾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2003年的“非典”战役中,他是第一线的战士,同时更是一位勇士。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在外人眼中,他已是一位专业学术领域的权威了。  相似文献   

17.
错怪与体谅     
毛志高 《师道》2008,(12):39-39
教师节那天,接到许多已毕业学生的短信,其中有一位学生的问候是我没料到的。他过去因为违纪受到学校的处分,为这事我们之间有过不少冲突。而且,在所有人眼中,他是桀骜不驯的,毕业后他只与班上的两三个人来往。我马上给他回了短信。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眼中,他是"用心负责的老班";在同事眼中,他是"忘我工作的狂人";在领导眼中,他是"爱岗敬业的典范"。他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以自己的坚韧、执着和信仰谱写了一篇又一篇佳作。——他就是永远带给学生温暖和力量的运城中学"全国优秀教师"阴磊。  相似文献   

19.
打开甘肃省地图,在地处甘谷、武山、通渭三县交界的西北部山区,有处“钦天寺”,据说是北宋杨六郎屯兵的地方,而美丽的礼辛乡杨湾小学就坐落在这里。学校里有这样一位校长,他把最好岁月献给山区,在家乡热土上追逐教育梦想,至今已35年。学生眼中他是质朴、勤奋的老师;乡亲眼中他是“救苦爷”;家长眼中他是给孩子带来希望的好校长。获得18次乡级、3次县级先进教师荣誉称号。担任校长18年里,学校连年都是乡级先进校,两届荣获县级先进校。  相似文献   

20.
《逍遥游》它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中有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位庄子称他为宋荣子,另一位庄子称他为列子。庄子对这两个人的态度似乎颇有些不屑,还调侃他们"未数数然也"。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我们常人眼中修为如此之高的二位贤者,在庄子眼中为何如此悲催,如此不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