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些逛《孟子随选读 (一)故曰,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③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得道者”指,“道”指,“君子”指 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 3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 4.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 5.“君子”战必胜的主要条件是 8.这段文字有:A排比句;B骄句;c散句。画线句①是,②是,③是 9.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 ①多助之至: ②失道者寡助:6.解释下面…  相似文献   

2.
考测点导航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一项综合测试题,也是历年来各地中考几乎必考的内容。它考查的范围涉及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各项能力: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准确地筛选并提取信息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已学知识的识别认知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等。典型题点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相似文献   

3.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章最后有一段精辟的议论 :“得道者多助A,失道者寡助B。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C。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D。以天下之所顺E,攻亲戚之所畔F,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这段论述层层推进 ,如大河之水一泻而下 ,气势夺人。其句法极具特色。这些句子先呼后应 ,有起必承 ,而应承之次序与起呼之次序恰好相反。如下图所示 : 起承之间 ,形成一种交叉、回环的结构。从推理上说 ,此句法环环相扣 ,体现出缜密的逻辑性 ;从形式上来看 ,此句法于整齐中见错落 ,摇曳生姿。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  相似文献   

5.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无论是对于古今的集权统治者还是现代民主国家都是统治者执政的基础。民心向背关乎每一个执政的政治集团的生死存亡。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孟轲指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回顾苏联剧变事件的发生,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执政的民心基础已经彻底坍塌。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论说文占相当大的此例,如何教好这些论说文,我以为,除了要讲清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外,还要讲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因为一篇论说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又都是通过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来表现的。教师讲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帮助学生理出了一个头绪;学生抓住了它,就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我经常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说文篇章结构的教学的: 一、讲清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一篇文章,不论长短,按其内容,总可以分若干段,而段与段之间又都有一定的关系,才能组成篇章。如《天时不如地利章》共四段:第一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段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相似文献   

7.
释“亲戚”     
初五册语文课本《〈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用了两个“亲戚” :(1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2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叛”。课本对这两句话中的“亲戚”都未作解释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将这两句翻译为“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 ,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 ,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首先 ,我们来分析《教师教学用书》将文中的第一个“亲戚”解释为“兄弟骨肉”对不对。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兄弟”指哥哥和弟弟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由此可见 ,这一解释的意思重复包含…  相似文献   

8.
朱文斌同学问:《〈孟子〉二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主要条件。第二部分具体论证“人和”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可分两层。第一层,以设举对一小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为论据,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说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极差,“环而攻之”是说攻者来势很凶,但最后竟未攻下,说明“天时”与“地利”比较,“地利”更为重要。第二  相似文献   

9.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1.,,风吹草低见牛羊。2.黄河远上白云间,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往来无白丁。5.予独爱莲之6.小弟闻姊来,7.问今是何世,8.,地利不如人和。9.悍吏之来吾乡,~一哗然而骇者,焉。10.夫战,勇气也。,再而衰,n.,不求闻达于诸侯。12.受任于败军之际,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言之,貌若甚戚者()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哇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相似文献   

10.
到底中心论点是什么? 人教版教参(九年级下册)在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时,认为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在总结课后习题答案时却又说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那么,到底中心论点是什么呢?下面不妨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静 《语文学习》2021,(3):17-19
师:我们从三个篇章大量使用的排比入手,去体会《孟子》的滔滔雄辩.同学们先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始,勾画出其中的排比句. PPT: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回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师:齐读这两组句子,读完之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读来很有气势,...  相似文献   

12.
例:辨析下列多义词的词义,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这个词的什么意义1.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2.沉舟侧畔千帆过。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将军者,国之爪牙。例1中的"畔"是"田的一半"即"田界",这个意义是从"畔"的字形上分析出来的,可见用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教育界长期以来没有定论,广大教师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考题时往往给出几个参考答案。《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把握"中阐述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又在"问题研究"中阐述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最后又在"练习说明"中阐述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我们师生就疑惑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有三种选择,那么究竟该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 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也。 --《论语·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当前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最 典型的如"马加爵事件",令人触目 惊心;更为普遍的则表现为师生关系 紧张,如有的教师大呼所谓的"问题 学生"或"后进生"为"猪"、"人 渣",或以体罚为法宝,或以心罚为 利器;而学生则暗称老师"X老  相似文献   

15.
<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人教版教学参考书认为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面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应该给出一个否定性评价吗?如何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抑或学生的答案才是正解?我们该如何解读中学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如何在众多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一个  相似文献   

16.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相似文献   

17.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乎?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参考答案: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7.何陋之有?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1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1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6.但愿…  相似文献   

18.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是选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19.
张志胜 《历史学习》2006,(11):37-37
课余之时,有同学问起,为什么在先秦的一些寓言中,描述的宋国人总是比较愚昧,甚至不可理喻呢?仔细查阅典籍,与宋国相关的成语记载还真不少,均是贬义。如: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相似文献   

20.
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①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②主,不施用兵:骐骥(?)耳,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③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吾矣。”(西汉·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注释】①说:说客.②事:侍奉,为……做事。③干将:古代名剑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