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分子"是一个微观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三的学生又是刚学化学,所以我们在讲"分子"这一节课时,为了说明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增加直观印象,设计补充了一个"氨分子扩散"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分子的性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分子”是本章教材的难点,我们设计了一种“氨的扩散”演示实验来说明分子的性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实验内容 取A,B两个50mL烧杯,向A杯注入浓氨水50mL,B杯注入蒸馏水50mL,滴加1~2滴酚酞试液,用1000mL烧杯  相似文献   

3.
小改进二则     
(一)吴少明湖北省大冶市金牛教育组35100初中化学新编课本“氨分子扩散”实验,笔者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很难直接收到预定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下列三点:1平放的试管易使氨水流入(笔者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向尾部垫一个高约0.5cm的物体。)从而使学生产生“气体分子的运动在这里是靠液体流动来完成和说明”的错觉;2实验过程经过了管外脱脂棉被满上的氨水浸润→管内脱脂棉被传递的氨水浸润→氟水在管内挥发→管内氨气与滤纸上的水化合成氨水等多步,转弯太多,说明分子运动原理的效果不佳。同时又由于氨水在室内的挥发,污染了空…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课本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按教材的实验步骤现象很明显,滤纸上的红色小斑点很快由外到里出现。但笔者把变红的滤纸条拿出试管,由于氨分子迅速扩散,可以看到红色斑点逐渐变淡,不到1min全部褪色,再把褪色后的滤纸条放进试管,又出现变红的现象。学生观察由滤纸条变红→褪色→变红,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对氨分子扩散实验的改进@朱明发$重庆万州纯阳实验学校!404002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一化学教材上“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的步骤,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做了以下改进。一、装置图说明:1.增加单球干燥管(内装无水氯化钙)。其作用是:氯化剂是干燥剂,可以吸收氨在催化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水。更重要的作用是:无水氯化钙与未反应的过量氨形成氨合物(CaCl_2·8NH_3)。这样,使反应生成物中基本消除过量氨的存在,进而消除了硝酸铵——白烟生成的可能,而得到较纯净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阅读了贵刊八三年第八期(中学版),我对该期《“分子”教学中的一个补充实验》一文质疑,特来信商讨。该文中说:“原来不含有氢气的集气瓶,罩在通有氢气的竹筒上后,变成含有氢气的空气(点燃爆鸣),说明氢气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能透过竹筒壁),这种微粒就是氢分子。”我认为其结论:氢气能透过竹筒壁不一定正确。实验证  相似文献   

7.
氨铵胺     
化学课本中有三个带“安”字的字,即“氨”、“铵”,“胺”。氨是一种气体名称,其分子组成为NH_3;铵是一种原子团的名称,谓之铵根,是一种阳离子,组成为NH_4 ;而胺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NH_2)取代后而生成的一类烃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验事实论证了一水合氨氢键结构只存在一种形式;即一水合氨的氢键是由水分子提供氢原子而氨分子给出孤电子对形成的:O—H┄N;不会是由氨分子提供氢原子而水分子给出孤电子对形成的:N—H┄O;也不会是两者共存。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乙种本下册第252页,实验十二中有一个小标题:“1.葡萄糖的还原反应”。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下文中安排了两个实验,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和葡萄糖与氢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初中教科书中氨分子扩散实验的缺点 ,并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氨分子的结构,掌握氨的性质,了解氨的用途。2.通过对氨分子结构的探索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3.通过氨的性质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有关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铁磁性的物理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磁化和磁畴结构是铁磁性物质的两个基本特点。外斯(Weiss)“分子场”理论是解释自发磁化的经典理论,但并不能说明“分子场”的本质;根据量子力学研究认为“分子场”的本质是相邻原子中电子间的相互交换作用导致了磁有序,因此,从本质上说“分子场”属于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风是尖端放电时,空气分子带上与尖端同性的电菏而受到排斥形成的带电空气流,这种现象不能用“热力说”解释,而只能用“电力说”说明,电风的形成可用白烟显示,而且实验可用交流电源。  相似文献   

14.
实验一 将一些铁屑装入试管内 ,并用橡皮帽盖住试管口 ,然后用条形磁铁的一极在试管下沿同一方向移动几次 ,如图1所示 .观察 “试管”能吸起大头针等物 ,说明“试管”有磁性 .思考 “试管”为什么会有磁性呢 ?图 2这实际上是一个磁化现象 .原来 ,在磁性材料的内部有大量的磁分子 ,每一磁分子都有N、S极 .一般物体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表现出磁性 ,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内部磁分子的排列紊乱 ,它们的磁作用相互抵消 ,从整体上看是无磁性的 .当按图 1的方法处理后 ,试管内的铁屑将被磁化 ,其内部的磁分子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 ,于是就呈现出磁性 ,…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分子性质演示器及实验方法.该仪器能演示初中化学中的“液体分子扩散实验”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几倍等于这个分数的分母()几倍。 [说明] 多次看到四年级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之后,把这样的测验题给学生做,并且教师所给的答案是:“分母也同时缩小几倍”。这个答案无疑是错的。错误原因是因为它混淆了“一个式子变形后值不变”与“两式相等”这样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实验报告课题] 改过对失误的影响 [负责人] 汤沐黎 [实验目的] 测试“改过”、“不改过”与“失误”分子的变异的关系,以便能制造出抑制“失误”的良药。 [实验器材] “改过”药水一瓶“不改过”药水一瓶时空传送机一台 [实验过程] 先利用时空传送机将实验小组传至“文革”时的中国,对原本已含有“失误”分子的林彪元帅使用“不改过药水”,然后返回进行观察。一年后:“失误”分子开始转变为“错误”分子。两年后:“错误”分子又转为了“重大错  相似文献   

18.
一、课本实验"氨分子扩散"的不足氨气有很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完成该实验的过程中会给实验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二、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仔细分析了该实验存在不足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1.由于氨分子会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扩散,所以该实验最好在密闭系统中进行。2.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还会存在一定量的氨气,应该设法让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问题是对科学实验进行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实验是“理论负载”的还是“不受理论约束”的,这是通过研究理论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来说明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问题的重要争论。海德伯格对“理论负载”概念的三种含义进行辨析,也把实验分为较低的因果性层面和较高的理论层面来说明实验中的“理论负载”和“不受约束”的具体情形,通过实验分层的方式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存在限制我们对科学实验中丰富性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实验后的铜氨溶液进行了回收处理,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并对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