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四三结构"模型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四三结构"模型支撑对这一工程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四个维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组成;从创新产出与创新内容、创新内容与创新主体、创新产出与创新主体、创新主体与创新投入之间的主要关系角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内部关系;从产出牵引、要素协同、循环反馈、主导转换四个方面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2.
王利军  胡树华 《软科学》2012,27(7):65-69
以区域创新系统的"四三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根据模型简化假设,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构建出区域创新系统的产出投入回馈模型,进而分析人才、资本和技术三大创新投入要素的回馈回路,总结影响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区域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区域自主创新平台构建中的系统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系统理论,提出区域自主创新平台构建中系统构成要素的"四三模式"及对应关系,揭示了区域自主创新系统中三条关系链子系统的联动和超循环机制是系统运行的动力源,并得出集成创新是推进区域自主创新系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综合学者们的前期研究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历程划分为起步、成长、成熟与交替四大阶段,基于"四三结构"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识别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省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进行识别,并用判别分析法对阶段误判风险较高地区进行检验,最终判定各地区的创新发展阶段,提出不同创新发展阶段区域的针对性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能力的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是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分析区域创新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动态研究视角,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系统内在规律","人、财、政策"和"区域创新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区域创新能力在增强过程中具有动态波动性的特点.并建立了区域创新能力波动的测定模型.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西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不同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系统动力学方法为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和重要程度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简要介绍了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广西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广西区域创新系统模型的总体框架.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动态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人才和资金是制约广西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瓶颈要素,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系统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创新研究,肇始于20世纪早期熊彼特的工作,经过战后的线性模型、环节互动模型和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型之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从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创新的新思路.无论是国家层次上创新,还是区域层次上、产业层次上的创新,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系统,即创新系统.创新系统首先是在国家层次上展开研究的,即国家创新系统;而后,学者们又在区域层次上对创新系统进行探讨,即区域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而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是将生物学理论引入期刊创新范畴而形成的一种有机开放、动态多层次的理论结构.本文以综述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阐明了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的理论渊源.并以生态隐喻、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了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的内涵界定、要素构成、健康度评价,指出加快构建具有良好健康度的科技期刊"创新生态圈",需合理发挥"创新要素"的"竞合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时代的到来,其对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力量的区域创新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常态经济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基本模型和反馈机制产生的影响,研究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区联动”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先阐释"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范式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提升具有独特作用。但是,对于特定的中小企业集群,现有的研究和政策实践忽视了区域创新系统服务于多个集群的可能性以及"区域"边界与"集群"边界的模糊性和差异性,并因而抑制了区域创新系统对特定中小企业集群提升作用的高效发挥。因此,在"系统范式"逐渐成为主流创新范式的背景下,应提出一种崭新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理论研究视角和政策实践。鉴此,在界定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系统内涵、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系统范式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优势来源及其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和促进区域经济内涵发展的增长极,与区域创新体系在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方面存在着高度关联性;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智力、产业、环境和法律制度基础.因此,应以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级高新区为支撑点和载体,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区域性的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方法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传统作法是将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黑箱"来处理,不考虑系统内部实际的运作过程及其对系统整体效率的影响.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分解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创新链式子阶段,通过构建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的整体及各子阶段的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两个子阶段间的关联系数,来评价各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子阶段的关联有效性程度.  相似文献   

14.
知识资源是区域创新中最重要的一类资源,如何提高知识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支持区域创新的知识复用模式,将知识通过模块化实现重组和复用。研究知识库组织结构,依据创新知识的五个层次和功能-行为-结构模型将知识库设计成三层的结构。研究基于案例推理的知识匹配算法,通过相似度比较得到合适的实例。最后将这种复用思想运用于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设计区域创新平台体系结构、用于知识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以及基于知识库的在线智能设计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区域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地区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其发展已成为各地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集群的角度分析构成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群的资源要素及其创新网络;并以"中国光谷"为例,运用改进后的结构-行为-绩效(SCP)模型,分析创新要素集聚给"中国光谷"带来的竞争优势,为进一步研究创新网络的运作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特性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Brusselator模型的科学转译,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的判定模型,基于2013-2017年面板统计数据,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并未形成,但数量在逐年上升,且当某一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在某一年份出现耗散结构后,在接下来的一段周期内会保持耗散结构现象的连续性;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整体有序性程度和整体有序性提升潜力均表现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形成耗散结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全面性、灵活性、互动性和协调性四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系统视角下构建的知识生产函数的扩展框架,把外生的创新环境要素全面引入内生增长模型中,并基于创新系统功能理论,把创新系统中参与和影响创新过程的要素(或活动)依据功能组合构造系统水平的功能块(综合变量),以此构建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功能运行状态判断的路径框架.为获得稳健性检验,本研究引入适合小样本弱假设的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作为稳健的估计模型.本文构建的“功能-结构-检验”综合分析框架为创新系统方法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行且有效的途径.基于中国省域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在全面分析比较中国区域创新系统上游创新产出与下游创新收益各自决定因素重要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逐层深入的路径验证表明,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功能框架基本形成,但整体运行还不健康,上游科技研发系统与下游科技转化系统没有形成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通过构建创新产出变化的LMDI分解模型,综合考量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研发强度、区域创新效率及整体经济发展4个因素对长江经济带的创新产出变化的驱动效应.以每万人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产出的解释变量,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3年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结构分解,定量化各驱动因素的贡献.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率最大,为57.05〖WTB3〗%〖WTBZ〗,其次是区域研发强度贡献率为27.08〖WTB3〗%〖WTBZ〗,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为18.40〖WTB3〗%〖WTBZ〗,区域经济结构效应为负,贡献率为-2.53〖WTB3〗%〖WTBZ〗.最后,针对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是近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地方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和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推动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我国未来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实践领域等深入研究,是科学指导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对国外区域创新系统主流理论的研究背景、理论体系基础、研究单元、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对区域创新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指出了目前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